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山东省东部最大的回族聚居区青州市为例,以回族社区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它的传统行业、居民的生活消费以及多样化的经商形式,反映出城市回族社区经济生活的特点,以及城市回族社区社会生活的面貌。  相似文献   

2.
城乡结合部的回族社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社区.它是农村回族向城市回族转化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的存在形态.本文以银川郊区城乡结合部三乡的回族社区为调查对象,对这一特殊社区的回族经济、文化生活进行了实地调查,总结出其经济生活呈多样性但经营结构并不合理,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但缺乏主流以及在思想观念上的矛盾性等特征,并尝试对这些特征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城市界面下的回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文炯 《回族研究》2004,1(1):58-64
本文以兰州、银川、西宁和西安的回族社区为个案,运用都市人类学和城市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城市的宏观生态背景下分析了西北城市回族社区的不同层面的变迁,提出面对城市的挑战,以文化自觉的方式实现自身传统的现代化是城市回族穆斯林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南京是东南沿海城市中回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城市,早在明代就形成了回族伊斯兰文化社区。然而,近年来随着南京最大、最典型的“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拆迁,引起了人们对回族社区的消失与回族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消失,除外界因素外,其内部经济生活方式、社区组织形式、婚姻情况、受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也是其重要原因。实际上,回族社区的保存和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一方面需要政府有意识地加以保护,另一方面,更需要回族自身的“文化自觉”,通过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汲取优秀文化精华,并不断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而伊斯兰文化核心价值观和伊斯兰文化发展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极其有用的思想工具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作者通过对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等五市回族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发现回族农民工对城市及城市生活抱有既向往又排斥的心理,一方面非常向往城市生活,另一方面依旧认同他们的农民身份.作者运用相关分析法,发现文化水平、收入高低、社会保障、子女上学、社区参与、媒介接触等因素与回族农民工市民化具有紧密的相关性.因此,作者认为,加大对回族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入,丰富回族农民工的社会资本,是加快回族农民工市民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马伟华 《回族研究》2015,(1):103-109
以牛街为代表的都市回族社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东部地区都市回族的现实生存状况。开斋节习俗作为回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地展现了回族的多种文化特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牛街为代表的都市回族社区开斋节文化发生了较大变迁。无论是节前的准备工作,还是节日当天的具体事项都在发生变化,体现了都市回族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调适。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的城市"回族婚介"作为"婚姻媒介"的民族化表现形式。包括兴起于80年代以来的城市回族婚介所,随着新兴网络媒体兴起而出现的回族穆斯林QQ婚介群和穆斯林婚介网站,以及发起于河南各个回族社区的大型回族穆斯林相亲会等。这种物化形式的婚姻媒介,既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回族族内婚面临时代挑战下穆斯林社会自觉的群体行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群体互动的视角研究了流动穆斯林与大城市回族社区的相互关系。本文认为,流动穆斯林大量进入大城市给回族社区带来了重要影响:(1)增加宗教氛围;(2)为清真寺职能发挥提供物质支持;(3)协助实现有效的社会管理;(4)解决"清真饮食难"问题;(5)改善文化结构,促进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大城市回族社区也在几个方面影响了流动穆斯林:(1)职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经济收入明显增加;(2)为流动穆斯林提供生存空间;(3)提供宗教功课和文化交流的场所和平台;(4)促使流动穆斯林自身实现文化转型;(5)相对在家乡而言部分流动穆斯林宗教生活淡化。总之,流动穆斯林促进了大城市回族社区和整个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同时也适应了城市生活方式,促进了自身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 ,大城市回族社区承担着如下一些社会文化功能 :为回族群众提供清真食品和伊斯兰文化空间 ,为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提供城市文化资本 ,促进回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为全国穆斯林提供城市化、现代化的支撑和基地 ,成为连接世界人民和中国穆斯林的“桥梁” ,等等。但是 ,大城市回族社区却普遍存在着回民人口减少、伊斯兰文化后继乏人、面临拆迁改造等一系列问题 ,这使得城市回族社区难以承担它本身应该承担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晋江市陈埭镇七个回族村为例,探讨福建回族社区城市化之路,主要从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几个重要元素,即人口、土地、市场、企业与城市的互动关系的分析中,研究陈埭镇回族七村的城市化进程中的成就、经验与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对西部民族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和牧区的民族聚居区,忽略了对西部城市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滞后问题的关注。本文以西宁市城东区的回族社区为个案,基于实地调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对制约回族社区教育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回族社区的形成,基本要素变迁及社区运行总体特征,对西道堂这一典型的回族人文社区模式进行实证研究,试图以甘肃省临潭县西道堂回族社区模式为对象,研究回族社区变迁的规律性问题,并力求为回族社区参与广泛而深刻地社会变迁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回族的社会地位始终与经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通过经济生活的变迁为载体充分展现出来。唐宋时期,以外向型经济为特点的社会生活,决定了回族先民在中国得到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元代回回人经济的多元化和特殊重要性,使其社会地位得以空前提高,并促进了回族共同体的逐步形成。到了明清以后,随着回族经济的变迁和衰退,造成回族社会地位的不断下降和民族危机感的日益增长。历史证明,回族商业经济始终伴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迁,并同回族的荣辱成败密切相连。  相似文献   

14.
都市回族社区的文化变迁 --以昆明市顺城街回族社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过程造成都市回族社区的文化变迁.本文以昆明市五华区顺城街回族社区为个案,进行都市人类学的考察,展示其文化变迁.在此基础上,拟就当前中国西部地区实施都市化和现代化过程中,都市回族社区的发展前景,如何处理好回族社区的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回族社区与回族的形成、发展息息相关,浓缩着回族兴衰起落的历史变迁,烙刻着本民族的文化性格.回族社区不仅是回族精神世界的物质存在形式,还是孕育回族的“母体”,是大分散的回族立足中国社会的根底.回族社区作为文化的载体发挥着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对青少年进行社会化、规范其行为,加强本民族的文化认同与社会凝聚力等教育功能.深刻领会回族社区文化性格和教育功能,对回族社区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历史上西安回族社区为视点,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明清时期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型的境遇下,分析了回族社区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2 0世纪 90年代前后 ,在西北地区城市回族穆斯林社区中作为传统经堂教育的拓展———女学的兴起与发展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化现象。本文追溯了清真寺女学的历史 ,特别是在城市文化镜像中分析了西北地区城市回族穆斯林女学生长的背景 ,认为这是一场浸染着浓厚救亡意识和洋溢着发展理念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8.
西北乡村回族社区功能演变与伊斯兰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西北乡村回族社区在现代化过程中的结构分化和社区功能演变进行了分析 ,揭示了西北乡村传统回族社区中蕴含的现代性。文章认为西北乡村回族社区曾有过较高程度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西北乡村回族社区高度的自我组织性、自我意识源于回族传统文化中的伊斯兰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回族是中国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少数民族.关于都市回族的研究成果已经很多,但多数都是零散的个案描述和具体问题分析,缺乏理论范式的建构和探索.本文将以北京回族社区的结构变迁为个案,探讨具有更为普遍性的中国都市回族社会结构的范式问题,即传统都市回族社区是以怎样的社会结构得以存在和延续的?这种社会结构已经和正在发生怎样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三亚回族具有独特而鲜明的社会文化特点,但在以“现代化”为目标的社会发展层面,三亚回族社区与周边的社区乃至中国大陆其他地方的社区具有同质性.本文将分析国家与市场对三亚回族社会关系的影响,并考察三亚回族运用自身社会文化资源对社会关系的调适和重构,从而回应现代社会个体、群体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