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解释的四种模型:演绎模型、因果图示、概率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都涉及因果关系的寻求.人们从对因果性的发生进行研究,试图解释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和生理层面的发生机制.科学解释中各种解释模型在因果性研究方面取得一些进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困难,没有一种解释模型能为因果性理解提供一种令人满意的方案,因果性的理解仍是科学解释中的艰深问题.  相似文献   

2.
塞尔的言语行动论对意义的说明引起一些误解,塞尔对这些误解的澄清基本是成立的,但是论据上存有谬误之处。塞尔在前期对意义的解释存在漏洞,但后期以一种新的方式对意义的解释不但是成功的,而且解决了言语行动中的那些漏洞。  相似文献   

3.
误解是常发生在冲突言语行为中的一个现象,误解和冲突的关系是一种因果关系,由误解引起的冲突是语用学的研究课题。这一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误解冲突的成因,从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从冲突言语的产生根源、误解的发生机制、冲突言语行为中的误解潜在性三个方面出发,探究了冲突言语行为与误解的关系,并运用顺应论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冲突言语行为的产生是交际双方没有顺应彼此的语境而导致的,这也是误解潜在性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4.
对一个词语或一个事物,因为不熟悉而作出的错误解释,这是误解.误解多半是无意的.可是也有这样的情形:一个词语或一个事物,明明知道应该这样解释,却偏偏那样理解,这是曲解.曲解多半是有意的.有意思的是,曲解一个词语或一个事物,并且就势说下去,造成一种特定的表达效果,却是一种修辞手法,我们称之为“巧缀”.  相似文献   

5.
物权效力不具有立法和司法上的价值,只是一种学理上的分析解释而已。但这种解释有违立法和司法的基本逻辑,容易给人造成误解,因而不应继续沿用物权效力的概念。此外,探讨了物权请求权的名称、性质及是否适用诉讼时效,并与其他私法性救济请求权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历代文献和辞书对“祏”字的释义多为“藏主石函”,事实上这一解释是对该字的误解误用。文章从字形、古音、文化背景等方面着手,证明“祏”的本义应为神主,同时将通过对“石室”一词的解释来揭示出现这种文献误解误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民俗化的隐喻概念对二语隐喻习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掌握隐喻的认知概念是培养隐喻能力的重要一环 ,而隐喻的认知概念错综复杂 ,大多为约定俗成的民俗化概念 ,没有详细周全的明文规则可循 ,这一特性对学习二语隐喻所造成的障碍至今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从中国学生的一个英文句子入手 ,剖析了误用习语的原因 ,指出误用是由误解引发的 ,而误解的根源是学生过于依赖词典的解释。文章表明单靠词典的释义无助于清晰地了解民俗化的隐喻概念  相似文献   

8.
误解作为言语交际中频繁发生的语用现象受到了语言学界持久的关注,语言学家试图从各种角度解释误解的形成原因。本文主要从言语层面、语用层面、心理层面对国内外误解成因的研究成果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将概念合成理论用于隐喻构建和理解的构想模型,较为合理地解释了部分隐喻的运作机制,这为隐喻误解根源的探究和误解修正机制的假设提供了研究视角。认知图式的差异是在线隐喻误解的重要根源之一,施喻者的补救和受喻者的求同构成误解的修正机制。  相似文献   

10.
图示理论强调在思考时形象生动的内心图像。该理论源于人类理解领悟周围环境、移动身体、发出或体会力量等实实在在的经历(验)。本丈阐述了三种主要的图示:容纳图示、路径图示和力量图示。图示不是具体的形象,而是抽象的认知结构,是人类经验和理解中一种联系抽象关系和具体意象的组织结构。语言使用中,交际者会根据交际场合的需要,自觉不自觉地激活相关的图示。图示对篇章理解过程的指导功能就是具体的例子。  相似文献   

11.
依据中国合同立法相关条文规定,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或者变更,但中国立法对于如何理解重大误解的内涵却缺乏明确规定。通过参照大陆法系各国民事立法相关规定的前提下,认为中国合同法中的重大误解制度必须建立在严格区分错误和误解的基础之上,并且重大误解只能是具有特定含义的法律用语,其内涵应界定为错误。在认定合同是否成立上,应适用解释优先于撤销规则,此基础上,还提出了因重大误解而撤销合同的构成要件,同时认为在法律后果中表意人只能依重大误解撤销合同而不能变更合同。  相似文献   

12.
“孺子牛”一解王清淮鲁迅《自嘲》一诗,注家众多,但一直没有注解得很准确,其中“孺子牛”一词误解尤其严重。成了定论的解释认为:“千夫”指国民党反动派,“孺子”指人民大众,鲁迅甘顾做人民大众的牛。附带的证据是,鲁迅曾自称: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  相似文献   

13.
杨树达先生《公羊传君不使乎大夫解》一文萌芽于《春秋大义述》,成文于《积微居小学述林》,该文误解了《春秋公羊传》“君不使乎大夫”的意思,从而遮蔽了君臣关系的“春秋大义”。这种误解根源于对《春秋公羊传》义例关系的忽视,《公羊传》将《春秋》经中“使”字的用法当作一个凡例来解释,而杨先生却只把它当作一般的字来解释。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提出从传统课堂转向开放式课堂,强调学生、教师双主体对教学文本的多元化解释。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对这一理念的把握产生了偏执和误解,出现了课堂教学解释无度的现象。如何在认清基础教育本质、尊重知识确定性和客观性的前提下对教学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对由"一"构成的词语或结构,发现其中存在符合认知规律的语义解释与关联,通过对"一"的语义进行不同的分类,探讨其认知规律,最后呈现出"一"的语义图示。  相似文献   

16.
将跨文化交际与认知因素结合起来,根据关联理论的基本思想,通过分析跨文化交际的实例,来解释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误解现象,详尽说明了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不同,在交际过程中,发话者的话语得不到很好的理解,诱发不出受话者及时的、有关联的、明确的回答而导致误解,阐释了关联理论的社会维度以及该理论对社会文化的兼容性,以此阐明该理论可以用于跨文化误解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康德学界对自然法则公式有三种代表性解释:目的论解释、概念矛盾解释、实践矛盾解释,不过它们对于虚假承诺这一事例都不能给出合理的阐明,错误的根源是误解了康德的普遍性、自然法则等概念.康德的准则与法则的差别不是逻辑形式上的差别,而是实践意义上的差别.由此,普遍性的要求并不是逻辑形式上的演化.从最根本上看,"自然法则"并不是指自然科学意义上的一致性,而是对事物的内在本性的完成,在人那里即是对其理性本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马歇尔提出的"代表性企业"是新古典经济学重要的分析方法,然而这一方法却被反新古典经济学家们所误解,并且新古典经济学家在分析两权分离之后企业的行为时也发生了类似的误解。以演化经济学的视角分析新古典代表性企业的行为假设,通过对企业目标的重新表述,可以给出一个对两权分离之后企业行为的新解释。  相似文献   

19.
文章研究了在隐喻转喻间相互作用的类型中意象图式的作用。探讨了三种意象图式(即容器图示、部分/整体图示、过量图示)在概念相互作用中特别是与转喻的关系方面的作用。表明意象图式有两个基本功能:构建一种存在于转喻映射中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语言表达的价值论价值。最后讨论了意象图式在隐喻转喻之间概念相互作用中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20.
训诂锥指     
古书当中的词语,其意义有的与现代汉语相同,有的根本不同,而有的古今意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读书过程中我们感到,最易被今人误解、误读从而误注的是第三种情况。人们往往以今度古,或以讹传讹,或指鹿为马,这都给传承古代优秀文化、探讨古人思想造成不利。选取常见古籍中部分较为典型的词语为例,运用训诂学基本方法加以解释辨正,一方面观察词义演变过程;另一方面分析误解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