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艰苦是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也不例外。以山东工商学院2009--2015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供需与就业环境数据为例,透析当前我校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供需与就业状态。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当前我校该专业毕业生总体就业市场供过于求,就业率呈下降趋势,给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带来了严峻的就业压力。对此,我校应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调整大学生的培育布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也要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通过共同努力解决就业艰苦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我国的人事、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发展,高校毕业生分配就业制度也正在发生变化,原来的毕业生计划分配就业制度将逐步被社会选择就业制度所取代。为了使毕业生熟悉和掌握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了解社会需求人才的全面情况,增强求职择业的基本技能和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我校于今年初成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对毕业生的就业进行指导,我们主要做了下面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3.
正当人们对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表示忧心忡忡之时,媒体上却传来了京、沪、宁等大中城市众多大学毕业生不想就业的消息,这无疑给今天的人才市场注入一支清新剂。对就业说“不”在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为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而奔波苦恼时,上海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却出现了奇怪的一幕:一些毕业生对就业说“不”。据了解,这些对就业说“不”的毕业生多半会拿到一张“拒绝就业表”,表格的名称或许有所不同,但效果通常并无二致。填表之后,毕业生的档案就会退回户口所在地,但不会再出现在当地的人才市场上。据粗略估计,填这类表格的毕业生约占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结合实际开展了较有成效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努力促进毕业生就业。为进一步了解我校学生的就业状况,我们就我校2007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和相关用人单位作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渝州大学理工学院的毕业生中随机抽样发放了 30 0份调查问卷 ,回收有效调查问卷 2 51份 ,并进行了认真统计和分析 ,旨在深入了解当前我校毕业生的择业意识及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为今后更好地做好毕业生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以及改善我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路  汤池 《今日南国》2009,(11):22-23
距离毕业的日子越来越近,工作还无着落的毕业生们正进行着最后的冲刺。对于高校里奔忙在“学业”与“就业”之间的大多数毕业生来说,“创业”一词离他们还挺远。在当前各界促进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背景下,一些大学生创业者的故事和心声,也向同龄人传递出颇多值得寻味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今日南国》2009,(3):7-8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等各种原因,“就业”早已成为每一个高校毕业生必须应对的难题。面对当前就业形势,“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高校在为2009届毕业生就业发愁的时候,有的高校毕业生已顺利走向市场,陆续走上了实习、见习岗位。在劳动力供大于求和巨大的就业压力之下,对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而言,实习就业这一新的就业形式是“两厢情愿”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校从一九八0年到现在,已经分配了六届毕业生。几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毕业生分配工作是同我国整个改革形势相联系的。只有从实际出发,立足改革,才能不断开创毕业分配工作的新局面。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我们对毕业生分配工作作了一些探索性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一、认真做好思想疏导工作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不少大型厂矿企业,国营农场急需教师,但这些单位大多在山区或农村,学生一般都不愿去。怎样使学生服从国家需要,愉快地到这些地方去呢?这就需要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疏导工作。据我们了解,新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并不热爱教师职业。他们认为当教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作为专科学校的专科毕业生,就更是如此。为了适应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步伐,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我校不满足目前绝大多数毕业生通过二分(派遣回地区)尚能就业的现状,主动面向市场,积极争取“客户”,邀请用人单位来校考察,进行了专科学校举办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实践与尝试。我校举办的首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因其主要面向校内,属于小型的就业市场。但在一天的时间之内,我校应届毕业生全部进场参加应聘,有40多家企事业单位进场设摊招聘,一次签约…  相似文献   

10.
高校就业工作应解决的三大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在新形势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层次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办学质量与竞争能力,也会影响学校招生和办学规模,乃至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就业”是一个有丰富内涵的概念,不仅包含“是否”找到工作,还同时包括工作收入、工作地点、工作性质、工作满意程度等內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要认真思考和解决好三个问题,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才市     
《人力资本》2010,(2):142-142
北京就业的毕业生工资最高 据人民网-麦可思1月24日发布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职场新人”月度跟踪报告》显示,北京就业的09届大学毕业生收入最高.为2536元.其次为上海2347元。  相似文献   

12.
规范市场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学生就业从计划分配机制向“供需见面 ,双向选择”的市场机制的转变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应运而生。由于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还处于尝试阶段 ,因而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还不规范。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存在八个主要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紧张的就业形势使“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被广泛倡导。然而,现实却是一些大学生盲目选择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使其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误配”和不稳定的就业状态。这不仅不利于自己的职业发展,而且也会降低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因此,在关注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指标的同时,更应该对毕业生就业质量加以关注。但是如何评价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目前学界还未达成一致意见。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相关文献的回顾和总结,试图给出一个科学、合理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概念框架,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2013届毕业生经历的“史上最雉就业季”余热还未消退,2014届毕业生又歼始为“金九银十”的求职季奔波忙碌。“十一”小长假刚过,各大企业的校园宣讲会纷至踏来,小型专业性的招聘会、大型综合双选会也接踵而至。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专科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已引起社会,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了了解专科毕业生“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为改进高校招生和培养工作提供依据,我们于1997年2月中下旬到四川绵阳、广元、德阳及这三市有代表性的港城区、旺苍县、绵竹市等地和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新华内燃机集团等用人单位采用抽样调查、座谈讨论等方式,就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本文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解决专科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1专科毕业生就业的基本状况1.1各地对专科毕业生的需求情况据对绵阳港城…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阐述了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的定义及类型,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中"双困"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在当前就业大环境下仍然处于被动地位,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还很薄弱,就业状况还存在较大程度的不确定性,最后探索出帮助做好"双困"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推动下,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日常管理与信息发布也正朝着无纸化与网络化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的建设进行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成才与就业》2023,(5):F0003-F0003
据教育部统计,2023届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58万人,比2022届增加82万人。网友对于就业季的形容,从“最难”升级成了“最‘卷’”。那么,在最“卷”就业季,毕业生应如何求职?在由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指导下出版的《成才与就业·学生发展研究》专刊中,来自7所学校的教师对此进行了分析与探讨。这里,摘录其中4位教师稿件中的重点与亮点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如果不是亲耳所闻,真的很难相信,在全国几乎各层次院校都感到“毕业生就业难”的“大气候”下,竟还有这样的学校——“时至目前,我校还没设‘招生就业科’,因为招生,是学生慕名而来;就业,是用人单位提早来校‘预订’,我校  相似文献   

20.
1搞好毕业生教育,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条件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1996年86.6万人,1997年89.8万人,1998年101万人。从1994年开始,毕业生就业问题开始显露,政府已无法为每个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分回到县级单位的毕业生推迟一年就业已呈普遍之势。据笔者了解,受各方面因素影响,1998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引起各级政府、社会、高校、毕业生和家长广泛关注。是不是中国人才过剩了呢?回答是否定的。以人才最密集的上海广州为例,上海25岁以上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