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养是以发生亲子关系为目的,领养他人子女为自己子女的民事法律行为。换言之,这种行为的内容是收养人将他人的子女作为自己的子女加以收留抚养,使原来没有父母子女关系的人们之间产生法律拟制的父母子女关系,从而使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之间以及被收养人与生父母之间,在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方面,发生一系列法律效力。收养行为的法律性质和社会后果决定了收养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并履行法定的程序,才能  相似文献   

2.
社会之窗     
自1999年4月1日起施行的修改后的我国收养法,适当放宽了收养条件,收养人的年龄已由原来的35周岁改为30周岁,而且收养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亲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不再受收养人无子女和收养一名子女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从保护儿童利益的角度出发,我国收养条件立法应该在一定范围予以重构。具体需完善的有以下几个方面:放宽对被收养人限制;禁止无配偶者收养子女;对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与儿童不应区别对待,严格继父母收养继子女的收养条件。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以下简称继承法)颁行以后,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同志,就如何认识和处理继子女的法定继承有些不同看法。本文拟就上述问题,略陈管见。一、继子女和养子女的区别所谓继子女,是指前夫或前妻的子女。将他人子女作为自己子女抚养教育并与自己发生亲子女间的法律关系,这种行为或事实叫收养。收养他人子女的人叫养父或养母;被收养人叫养子或养女。在审判实践中,有人认为继子女不能既继承生父母的遗产,又  相似文献   

5.
收养子女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20%生育节育抽样调查中有关子女收养的资料的分析研究表明,子女收养现象的增多可能是造成出生登记中女婴漏登的主要原因之一。必须指出,这一因素并非真正影响我国出生性别比的偏高。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我伯父今年65岁,一直未婚。虽然目前身体很好,但从长远考虑,想收养一个孩子以慰晚年。为此,他托我向贵刊咨询如下问题:1.收养人和被收养人应具备什么条件?2.无配偶的老年男性可以收养未成年女童吗?3.亲属间的收养有什么特殊规定?读者:李玮李玮同志:现对你所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法律在亲子关系的认定上实行单轨制,体现为身份关系严格要式登记主义以及单一的完全收养效力模式的设置。这可能导致现实中缺乏形式要件的事实亲子关系无法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收养关系中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拟制亲子关系完全取代自然血亲亲子关系,也与我国传统亲情伦理传统相悖。而亲子关系双轨制的实行,可以兼顾自然亲子关系与法定亲子关系,更有利于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实现,也更加符合我国当今社会现状。建议通过增设身份占有制度与不完全收养制度来构建亲子关系双轨制,作为我国现行亲子制度的补充,以满足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之需。  相似文献   

8.
美国公民的子女移民问题首先,要确定这个孩子是婚生还是非婚生。根据美国移民法,子女可以分为六类:1.婚生子女;2.夫妻结婚时尚未满18岁的继子女;3.非婚生子女但在18岁以前合法legitimated的子女;4.非婚生子女;5.16岁以前收养的子女;6.16岁以前收养的孤儿。根据有关法律,如果孩子出生时父母并没有合法结婚,然而当地法律承认父母/子女关系,如以前的中国承认一夫多妻制,从移民法角度来说,这个孩子依然可以随其父或其母移民。区别在于,如果是非婚生子女,孩子的生母为其申请移民,母亲只需证明母子关系即可。而孩子的父亲不但要证明父子关系,还要…  相似文献   

9.
非鱼 《今日南国》2006,(23):52-54
几年前,我在对外交流中心工作,负责联系外国人收养中国儿童的接洽事宜和各项手续。当一批收养手续办理完成后,国外的收养人会亲自来把他们领养的孩子带走,我将带着他们到当地的福利院去,把后续手续办妥,顺便看看当地的风情。认识芬迪一家是那次四川江安之行。我原以为这些外国人收养孤儿是抱着中国大款们做善事一样的心态,把行善积德作为一项任务。有些外国人专门收养身体有缺陷的孩子,芬迪和她的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们收养了一个三  相似文献   

10.
社区与法     
被收养的子女对亲生父母的财产是否拥有继承权?山西省晋中地区一位读者来信咨询:我现在的父母是我的养父母,我的养父母与亲生父母是朋友关系,他们之间对我的收养已经办理过合法的收养手续。  相似文献   

11.
一、跨国收养产生与发展的基础跨国收养现象在收养制度产生之时便伴随出现,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不常见,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跨国收养才获得了广泛的发展。现代社会最先开展大范围的跨国收养的可能要算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许多家庭收养了不少欧洲儿童,特别是收养了不少德国、意大利和希腊等国的儿童。美国也有一些家庭从亚洲的日本和中国收养儿童。在战争期间,美国军队在欧洲战场不只是打了许多胜仗,同时也在欧洲留下了无数非婚生子女。另外,美国军人还在战争中与一些孤儿和一些无力抚养自己子女而愿意出养…  相似文献   

12.
钱玲娣 《社区》2014,(12):30-30
独生子女因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家庭,称之为“失独家庭”。目前,据有关专家预测,中国有近100万个家庭失独,每年增加近7.6万个这样的家庭  相似文献   

13.
第十届国际私法会议于1964年10月7日到28日在海牙举行。所有二十三国成员国“都派代表参加。第十届会议议程包括四个公约草案:(1)外国判决的确认和执行;(2)子女的国际收养;(3)法院和法院外文件的海外送达;(4)对法庭选择(契约性案件)的同意。会议只制订了三个公约。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贯彻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滕州市计生局、公安局、卫生局、民政局 4个部门联合发文 ,建立了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制度 ,对计生人口信息实行统一审核、统一管理。一是严把结婚登记和收养关。计生局与民政局对结婚登记信息和收养审批信息实行月通报制度 ,对当月结婚登记和批准收养的人员审核分类后 ,报送市计生局。二是严把出生婴儿实名登记关。计生局与卫生局实行凭“计划生育服务手册”(简称“手册”)或“生育证”实名登记制度 ,无“手册”或“生育证”的3日内由所在医院告知计生部门。三是严把新…  相似文献   

15.
关于父母子女、祖孙和兄弟姐妹关系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法典专家建议稿婚姻家庭部分中 ,有关父母子女、祖孙和兄弟姐妹关系一章在 2 0 0 1年婚姻法修正案的基础上 ,主要增加了反歧视原则、子女亲生否认、认领子女、强制认领、父母的亲权责任、禁止使用对未成年子女身心健康有害的惩罚手段 ,以及收养关系的有关规定。将收养法并入婚姻家庭法编 ,单立一章。祖孙和兄弟姐妹作为重要的家庭成员在父母子女关系一章里专立了一节 ,并增加了有关扶养制度的基本原则规定 ,统一“赡养”“抚养”“扶养”为“扶养” ;增加了扶养的程度、方式、争议处理办法的原则规定 ,弥补了我国婚姻法缺少系统的扶养制度的空白。  相似文献   

16.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目的和内容 此项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社会各阶层成年人的生育观念,对弃婴现象的态度和个人的收养意向,分析这三者的内在联系,研究现象背后的原因、动机和愿望,把握其中的规律,为党和政府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救助弃孤工作和社会保障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调查按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宗教信仰、子女状况等对调查对象进行分类,主要内容包括生育观念方面,对弃婴现象的态度方面和收养意向方面三个部分,分别对调查对象的生育目的、生育期望、子女性别偏好,对遗弃女婴、病残婴儿的看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袁某与原配偶孙女士生育4子女(3男1女)。孙女士去世后,袁某与我登记再婚,婚后无子女。2014年8月,袁某于病重期间留下遗嘱,将自己名下的房屋归我所有。今年年初,袁某去世后,我打算对房屋过户时,袁某4个子女提出:该房屋系其父母的共有财产,父亲的遗嘱处分孙女士房产部分应为无效,我无权独自占有。该说法对吗?如果遗嘱部分无效,房  相似文献   

18.
袁厉害群体型收养病残弃儿的行为,不符合法定收养条件且未办理收养登记而属于违法收养,并由此导致"1.4火灾事故"发生,构成失火罪。社会公众、媒体和当地政府对袁厉害的违法行为给出正面道德评价,并给予其"爱心妈妈"称号,最终使袁厉害在刑事责任方面脱罪,且不承担行政责任。道德好评形成对袁厉害违法行为的不当支持,也助长了袁厉害违法群体收养行为不断持续,于是,也使当地民政部门在明知袁厉害违法群体收养行为的情况下,推责和脱责、渎职等情形都发生了,善德让被收养的病残弃儿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因此,必须正确划分道德好评与法律评价的界限。  相似文献   

19.
正主持人语:遗产事业在全球走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世界遗产名录(登录)制度,亦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载入史册。就登记制度而言,我国古代的登记制度悠久而发达,它不独与我国最早的政治地理学专书《禹贡》所述的"家国天下"一统制封建国家中的方国进贡登记有关,也与国王巫师告天之神圣事务中进献牛骨龟甲的登记有关,与"礼仪之邦"的国家大事祭祀牺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论述台湾当局最近通过和施行的《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中有关民事部分适用法律的规定,其中对有关反致、公共秩序保留、自然人和法人的行为能力、法律行为方式、合同、侵权行为、物权等的准据法,以及有关结婚、离婚、夫妻财产关系、非婚生子女的认领、收养、监护和继承等方面的问题,从国际和国内的有关规定,进行逐条分析、对比研究,既肯定其优点和合理之处,亦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的建议,使其更有利于促进海峡两岸人民的交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