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明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规定了新时代的总任务,揭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新使命新要求.这一系列思想具有重大意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建国初期的精神文明建设普及了马列主义和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确立了“双百”方针的文艺发展方向 ;改革了旧教育体制 ,建立了人民的教育体制 ;营造了健康文明、进取向上的社会风尚以及弘扬了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对发展中国家社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扩大了发展中国家社会交往的范围 ,丰富了社会交往的内容 ,增加了社会交往的方式 ,提高了社会交往的强度。信息化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社会分层的信息标准 ,强化了社会分层的知识标准 ,弱化了社会分层的权力标准 :信息化有助于发展中国家部分社会分层的平等化 ,强化了贫富方面的社会分层 ,颠倒了年龄方面的社会分层。信息化会强化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流动 ,导致农业劳动者直接向信息产业流动 ,遏止民众从弱势地区向强势地区流动的势头。  相似文献   

4.
王世华 《学术界》2008,(1):229-235
明清徽商对"三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徽商对农民的影响,首先是给家乡农民带来了新观念,改变了对经商的看法;其次,带动更多的农民走上经商致富之路;第三,徽商重教兴学,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徽商对农村的贡献,一是转移了大量的农村人口,减轻了农村的土地压力;二是改变了徽州农村的落后面貌,大量的社会公益事业,也加强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的生存环境;三是加速了一些地区乡村城镇化进程;四是促进了徽州文化的发展,提高了农村的文化品位,有助于文明乡风的形成.五是徽商的扶贫济困,不仅维护了农村的稳定,而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徽商对农业的贡献最突出的是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的发展;徽商的经营活动还刺激了农村副业的发展.因此,我们今天对明清徽商的历史作用,确实要重新评估.  相似文献   

5.
电视传媒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电视转播收入成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主要收入来源,它推动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不仅保证了历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巩固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团结,推动了国际单项体育运动,而且保证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纯洁性;电视转播宣传了奥林匹克理念,使奥运会成了全球最受关注的赛事,并对奥运会的政策及其相关安排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邓小平对科学发展观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晓琳 《理论界》2006,2(4):27-29
邓小平对科学发展观的贡献在于: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从而奠定了科学发展观的立论基础;提出了人民利益至上标准,从而铸就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核;提出了全面协调的发展理论,从而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思路,从而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上半叶,当基督教传入云南傈僳族地区后,为传播的需要创制了傈僳族文字并翻译了傈僳圣经,引发了傈僳族大规模皈依浪潮,对傈僳族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包括结束了傈僳族千百年来口耳相传、结绳记事的文化形态,推动了基督教自身在傈僳族地区的本土化,还导致了傈僳族社会与文化的巨变等.  相似文献   

8.
美国黑人民间文学是美国黑人文学的基础。历代黑人作家的作品都承袭了民间文学的传统 ,表现了黑人们真实的生活。托尼·莫里森继承发展了黑人民间文学传统 ,融合了现代主义的写作技巧 ,创造了“文学民间传说”。该形式扩展了黑人民间文学的外延和内涵 ,深刻地表现了美国黑人追求自我和身份的心路历程 ,使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莫里森斐然的创作成就使美国黑人文学走向了世界 ,并赢得了世界的广泛承认  相似文献   

9.
一、正确认识目前行政执法体制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对行政的认识定位为“管理”。多年来我们的政府及其执法队伍一直扮演着社会管理者的角色,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如某种商品生产不足了、过剩了我们去管,商场建多了、建少了我们去管,商品价高了、价低了我们去管,出租车多了少了我们也去管等,结果造成不该管的或应宏观管理而非微观管理的事  相似文献   

10.
《徽州社会科学》2006,(3):49-50
黄山区谭家桥镇近几年最抢眼的是一个“变”字:街容市貌变美了。基础设施变全了。企业生产变旺了,经济建设变快了,基层组织变强了。精神面貌变新了,社会治安变稳了,党员干部变勤了。干群关系变好了……  相似文献   

11.
文学或文化的全球化 ,主要是指在世界性的经济交往与交流的带动和影响下 ,建立在民族文化基础上的较为广泛的跨国性的文学与文化的交流与共享。这已经成为世界形态的存在 ,体现为历史的必然性。文学或文化的全球化 ,在时间过程中有从无到有的程度 ,从少到多的程度 ,从交流到合作的程度 ,从被动接受到自觉拿来的程度 ,从接受别国到送去别国的程度。这种种不同的程度 ,就是文学和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限度。而文学或文化全球化问题的提出 ,就是要人在理性上认识这个限制 ,找到克服限度的方法和策略 ,求得用全人类创造的先进文化和文学来丰富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文化 ,扩大这种文化的共享 ,以更好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应当重新审视实用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沧 《河北学刊》2005,25(3):51-57
实用主义具有积极、创新和求实的性质,本质上是实践主义、多元主义、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它并非主张“有用即真理,强权即公道”,而是强调实践、经验、效果三位一体;它重行动反空谈,重效用反虚夸,主张不断探索和实验,反对普遍真理和绝对真理;它重视理论结合实际,以挫败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要求将玄学拉回现实,创立实践哲学,贴近人类生活,完善真善美统一的真理观,建立创造性方法论和审美主义人生观。新实用主义则立足协同性、相对性、后现代主义和文化自由论,给狭隘理性以重击。因此,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应当重新审视实用主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儒道伦理学中水与道的关系、道与智的关系以及智与身的关系。道家由水而得道 ,贵柔处下 ,谦退自保 ,离人而慕天 ;儒家则乐兼山水 ,道兼刚柔 ,秉仁义而处世 ,自强不息 ,进取有为。两家虽然都因水而知道 ,而处世 ,而修身 ,但所得之道不同 ,所尚之智不同 ,所持的处世修身取向亦不同 ,因此而形成了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不同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婚姻家庭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是对婚姻家庭历史的唯物主义阐发,蕴含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思想。主要表现为:婚姻家庭道德观的同一性与差异性,文明时代婚姻家庭的历史性与必然性,资产阶级婚姻家庭的政治化与利益化,资产阶级金钱婚姻与现代性爱的对立性、历史性等。然而,目前学界存在着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婚姻家庭思想简单化、形而上学化的倾向。故此,唯物辩证地研究和阐发马克思恩格斯婚姻家庭观,既是马克思恩格斯婚姻家庭理论研究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当代婚姻家庭建设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文学具有诸多潜在的功能因素,它因社会时代的需要而被彰显和确定,由于不同社会时代人的需要有所不同,同一社会时代人的需求也是千差万别,从而使文学的功能的显现也呈现出主次、变化和不断丰富的特点。本文就中国文学发展的大致脉络分析了文学的教育、审美和娱乐功能如何在社会时代的需求中演进和交替变奏。  相似文献   

16.
学习、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一贯思想。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新的国际形势下,邓小平始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并在此基础上对学习、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陈喜庆 《文史哲》2007,2(2):138-142
正确认识和处理“纯”与“不纯”的关系,是一个需要引起关注的哲学问题、实践问题和思想方法问题,因而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纯”与“不纯”的统一体,“纯”与“不纯”各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正确认识“纯”与“不纯”的辩证关系,对于指导和促进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科学知识中的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物质的,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其时间具有过去——现在——未来的发展的一维性,而其空间具有三维性或与时间相结合的四维性。而哲学知识中的时间和空间具有主、客观统一的异质性、可逆性。其时间具有以现在为基础和中心的向心性,以及以未来为中心的预设目标的超越性;其空间具有以人自身和人的创造物为中心和尺度的向心性。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科学活动中以尽量排除人的心理和人的活动的因素的干扰而保持科学成果的纯粹客观性,而哲学活动作为一种对整体性的追求和对前提条件的不断追问,把人的活动,特别是产生创造物的物质和精神活动及其结果看作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和结果,正是人的精神的以人为中心的向心性和可逆性、无限的个体性赋予了哲学(还有艺术、宗教等反思性知识)知识具有主、客观统一的异质性、可逆性、向心性等。由于人的生活、特别是物质生产活动具有人的意识的对象化、客观化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对人的内化和理性化统一的特点,所以,社会历史的实践活动中,科学知识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哲学知识的时间和空间互为前提和基础,相互促进和转化。  相似文献   

19.
张岱的艺术范畴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岱是明清之际学术文化史上一位在史学、文学、艺术诸方面都卓有建树的杰出人物 ,特别是在文艺 -美学方面 ,其见解深刻而条贯 ,贡献尤为突出。本文从第一手资料入手 ,对张岱的艺术范畴理论做了较为系统、深入的考察 ,认为张氏是一位充分理解了艺术中各对立范畴相生相济、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并将之自觉应用于艺术实践过程的理论家和作家。他对诸如实在与空灵、生与熟、雅与俗等基本范畴的分析 ,都有相当深度 ,充满了辩证精神 ,有相当高的理论价值 ,是中国文艺—美学思想史不可忽视的宝贵遗产 ,对今天的文学 -艺术创作与研究仍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时间与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生活实践的深化导致精神对实践的反思日益深入,影响到中国古代思想对世界的存在与时间性的理解。在殷人的意义世界中,时间是神话时间和历法时间的交织;时间与存在混然同一,是唯一普遍的存在关联。在周初思想中,实践的深化强化了人们对事物因果性的意识,导致时间开始被去神话化和伦理化,蜕变为一种普遍的宇宙和伦理时间。在春秋以降的思想中,对实践的内在反思最后使事物的存在呈现为完全由自身因果性决定且在时间中自身持续的,即具有自身必然性的、现实的存在,与之相应的是儒、墨等家思想中的现实的时间,而后期道家则企图解构这一时间。这些思考决定了中国古代哲学对时间与存在的基本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