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琼州学院学报》2016,(5):82-86
以紫色凤仙花茎为实验材料,将其剪碎研磨后分别加入水、95%乙醇、丙酮3种浸提液,浓度分别设置为0.01 g/m L、0.005 g/m L、0.0025 g/m L 3个梯度,分别测定金露花鲜切花的花枝鲜重变化率、水分平衡值、瓶插寿命.结果表明:不同浸取液均可以延缓切花水分平衡值的下降,减慢鲜切花的水分丧失的速度,其中丙酮与乙醇浸提液对鲜切花后期的保鲜效果更明显.当丙酮浸取液浓度为0.005 g/ml时,鲜花的瓶插寿命长达12d,乙醇浸取液浓度为0.005 g/ml的瓶插寿命为10d,对照瓶插寿命仅为4d.综合相比:凤仙花茎的3种不同提取液对鲜切花的保鲜的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丙酮>乙醇>水,在相同的浸取液中,不同的浓度的浸取液保鲜效果依次为0.005>0.0025>0.01,该研究为开发一种天然环保、高效无害,有利于推广的植物源保鲜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汉语“花”及“花”词族的隐喻与转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小婷 《兰州学刊》2007,(9):205-206
从词语认知类型来看,"花"属于基本等级范畴词.从认知角度对"花"进行审视可以发现其多义系统各节点上的联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人们的基本认知--主要是隐喻和转喻的方式和结果.在"花"的隐喻、转喻中探索"花"词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戏曲史上,花、雅是一对重要命题。在清人那里,关于花和雅的区别,主要有三种意见:戏曲脚色之别、戏曲声腔之别和戏班之别,而笔者以为花和雅的区分乃在于声腔的不同。花、雅的问题在近、现代人那里也引起了广泛的注意,主要集中在关于花、雅的概念,花、雅的内容与形式,花、雅兴衰的时间等方面,笔者以为花、雅的概念之别仍在于其声腔的有别,内容与形式并不能作为区分花、雅的依据,花部取代雅部的主导地位是在清末,而非清中叶。  相似文献   

4.
花作为原型意象,契合中华民族士人高雅敏感的文化心理,历朝历代深受诗人们的喜爱.新诗兴起,特别是上世纪40-70年代新诗朝着激进和直白的主流发展,“意象说”受到冲击,但花作为原型意象,并没有被扼杀,反而深受部分诗人的青睐,当代诗人蔡其矫就是其中之一.他养花、爱花、吟花,对花的挚爱可以说到了痴迷的状态.他以花为意象表现美、爱和自由.蔡其矫诗歌以原型意象——花为载体,意象契合,神韵兼备,能旧象翻出新意,赋予花意象现代性意义,这是他对当代诗歌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唐五代的爱花风习与花卉产销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五代时期是中国花卉栽培史上的重要时期。栽培的发展 ,促进了从帝王到平民的爱花风习。爱花风习又反过来促进了花卉业的繁荣。以唐五代时期的史籍和诗文为基础 ,管窥各阶层的爱花赏花活动和花卉产销状况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笨花》的文本分析,以“花”和“笨”为一径,从叙述时间、叙述节奏、人物塑造、内容处理等方面,论述了《笨花》浑厚、朴拙、方正,又灵性充盈的艺术风格,从而肯定了《笨花》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稼轩咏花词艺术特质兼豪放、婉约美质而又逸出于两者之外,表现为四个方面一、刚柔相济的审美个性及成因;二、托物言志的寄情方式,可分为家国之思、政治愤慨、独立人格、隐逸情怀和人物品评五方面;三、因情用典的咏花模式;四、花词情愁内敛与词体关系,最后从咏花咏物历史流程角度谈稼轩咏花词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如花     
《家庭科技》2014,(2):F0002-F0002
##正##笑靥如花,真情如花,希望如花。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花,每个人都有各种理由善待自己,把一生的光阴凝成时光长河中那一瓣恒久的心香。在盛开的一刹那,灿烂夺目的它会吸引所有的视线。花是美丽的战士,风雨中尽管渐渐绿肥红瘦,终究不曾低头。  相似文献   

9.
李时新 《理论界》2010,(9):111-113
以《晶报》为个案来看,近代上海小报的花稿开始只是文人悦情怡性的手段,是没有什么功利性的。之后,由于受到读者的追捧,花稿日趋商业化,最终成为小报刺激销量、摆脱困境的重要手段。花稿之所以长盛不衰,原因在于:一般市民读者嗜好花稿;当局严苛的新闻检查将小报驱赶到远离政治的报道领域;浓厚的商业性又使小报依附于花稿,而很少用社会道德来约束自己。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典文学中女性作者的作品向来不受重视,能够存世的极少。及至唐宋两代,女性开始积极参与到文学创作中,并有一定数量的作品保存下来。在她们的笔下,“花”是一个重要的意象,她们以花自喻、借花抒情,通过这一意象展示她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三种有机试剂对铬浓度变化结果的对比,得到含5%正丙醇的溶液试剂用量及仪器检测性能条件最佳.并对相关参数验证,确证方法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灵敏度增加;计算得到的检出限0.0004 mg/L低于现行标准;精密度0.51%-1.1%;准确度97.1%-105%,符合检测要求.为准确、有效检测微量含铬水质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福喜 《阴山学刊》2011,25(1):31-34
吴昌硕是近代中国画的一代宗师,是中国诗、书、画、印完美结合的最杰出而又全能的代表画家。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极大地推进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现代转型,在花鸟画的构图方面借古开今,取洋而化,为中国画表现语言的丰富与完备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工厂化水产养殖废水菌藻联合处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就工厂化甲鱼养殖废水通过光合细菌和小球藻联合处理及重新利用做了初步探索。试验结果表明,光合细菌和小球藻能很好地去除水体的氮、磷,尤其对铵氮的去除效果最好,可达90%以上;该方法还可显著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处理后水中溶解氧可达10mg/L以上,有利于养殖废水的重新利用,在工厂化养殖废水处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在一种基本培养基 FHG 上研究了培养基的多种成份对大麦花粉植株再生频率的影响。诱导培养基中不同的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数影响很大,在145诱导培养基上,得到一个花药产生16.70块愈伤组织和5.5棵绿苗,分别是对照的2.4倍和3.8倍。在不同的分化培养基上,绿苗分化率以R63培养基为好;培养基中补加 MET 后,能明显的提高绿苗分化率及绿苗产量,最适宜的浓度为0.6mg/L,分别是对照的4.1倍和4.4倍。MET 对大麦花粉植株诱导生根及壮苗也有明显的作用。不同的氨基酸种类对绿苗分化率及绿苗产量作用不同,这种作用具有基因型效应。对 Igri 以730mg/L 的谷氨酰胺绿苗产量最高;谷氨酸次之。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在非水相介质中酶催化逆水解反应合成红景天甙的新方法,研究了非水相反应体系、酪醇浓度、D-葡萄糖浓度、反应时间、pH值对β-葡萄糖苷酶催化酪醇和D-葡萄糖合成红景天甙的影响,优化了酶法合成红景天甙的条件,使其转化率达到了17.7%,即7.39 g/L,远远高于米曲霉整体细胞催化的产量(0.7 g/L).该方法可望应用于其它具有生理活性糖苷类化合物的高效酶促合成,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紫色参薯为原料,研究了参薯紫色素的提取方法及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在常温下以0.5~1%的柠檬酸为提取剂,95%的乙醇为洗脱剂,能达到很好的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用三正辛胺─二甲苯从0.1-0.5mol/L硫酸溶液中选择性萃取富集铬(Ⅵ),再用碱性水溶液反萃取铬(Ⅵ),经二苯卡巴肼在酸性水溶液中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铬的方法,建立了萃取光度测定铬(Ⅵ)的最佳条件。本法成功地用于土壤及粮食中微量铬测定。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金属盐和1,1'-(1,4-丁基)二咪唑(L)进行自组装得到了一个新颖的配合物[ZnLCl2],并进行了该配体的晶体结构测定。在该化合物中,每个锌离子与两个氯离子和来自L的两个氮原子配位。L桥连两个锌离子,形成Z字形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9.
串叶草切花于自来水中保鲜寿命为4天.对柠檬酸反应最好,其中45—100mg/L柠檬酸浓度最好,保鲜期可达12天.蔗糖浓度1.5%—8%9个处理中,低浓度者花材无褐斑出现,但花头易垂,而高浓度者花材出现褐斑于苍片叶尖,但花头不弯垂.10—20mg/L的2,4—D、NAA,10—30mg/L GA3,100mg/L Ag-No3,500mg/L STS均对花材具有较好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20.
旅游活动对三亚湾水体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三亚旅游业发展迅速,给三亚湾水体水质带来一定影响.为评估旅游活动对三亚湾水体水质变化的影响,于2012年1-4月份期间在三亚湾沿岸不同人口聚居程度区域附近水域采集水样,测定其溶解氧(DO)、pH、以及总磷、磷酸盐和亚硝酸盐浓度.结果发现三亚湾水体中溶解氧、pH、总磷、亚硝酸盐和磷酸盐浓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6.10~6.67mg/L、8.10~8.15、0.057~0.089mg/L、0.009~0.018mg/L和0.012~0.024mg/L,且总磷、亚硝酸盐和磷酸盐浓度与沿岸人口聚居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总磷在三亚湾沿岸不同水域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亚硝酸盐和磷酸盐在不同水域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旅游季节和沿岸人口聚居程度对三亚湾水体中的总磷浓度无显著性影响,对水体中亚硝酸盐和磷酸盐浓度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