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文化学派的领军人物之一的"苏珊.巴斯内特的力作《翻译研究》进行了详细的评述,并回顾性分析国内对苏珊.巴斯奈特翻译思想的研究。文化学派和"文化转向"的确存在不足,但是它们创新了翻译理论,也为翻译研究展现出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
以《骆驼祥子》及其两个有代表性的汉语全译本为语料,通过建立双语平行语料库,采取量化统计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现代汉语第三人称反身代词"自己"的翻译转换,总结实践中所运用的基本译法,系统考察这些译法的分布情况。研究发现:汉英篇章回指建构中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汉语由反身代词"自己"建立篇章回指时,英语一般由代词(其中包括主格代词、宾格代词、属格代词等)、替代和省略等手段建立篇章回指。相似地,汉语各句位的"自己"大都译为英语各格位代词。  相似文献   

3.
"Altogether Autumn"是一篇借景抒情散文。两文的译者分别是陆谷孙和周仁华。陆谷孙的译文体现出译者的深厚中英文功底;周仁华的译文紧扣原文风格,更忠实原文。两文分别体现了译者的个人风格。  相似文献   

4.
后殖民翻译的历史转向论有一定的针对性,对西方的伊斯兰翻译史有一定的说服力.但历史转向以一己的观点对史实任意取合,夸大西方对伊斯兰翻译史中的权力维度,忽略非权力维度的分析和西阿的正常交流,以至于将西阿关系史化约为纯粹的殖民关系和冲突关系.西阿之间还有很多正面交流,翻译同样起到"共谋"作用,从中也可以看出一个多维真实的文化交流过程.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作为近年来的一股新生力量,它给译界带来不少的活力,而且它为翻译理论与实践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研究视角.而中国译界中被长期视为翻译标准的"信"达"雅"也受到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冲击,"信",这一重要而且最为基础的翻译标准应该怎样去认识呢?  相似文献   

6.
在对比中西声乐不同的文化特征并挖掘其文化根源之后,本文探讨了歌词翻译中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及语用层面上文化因素的翻译原则、翻译方法,以及在歌词翻译的多重限制中,文化翻译面临的困难和处理的原则.通过时中英歌词翻译的文化研究的尝试,本文提出:一、歌词翻译的文化研究除探索歌词中文化因素的特点、翻译原则、翻译方法外,还应开展歌词翻译与文化的互动研究,歌词翻译与文化交流、文化传承的研究以及歌词翻译文化史的研究.二、应挖掘翻译在其他学科和领域的具体应用,即重视具有独特性、混合性、实用性的具体翻译形式的研究.三、歌词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的结合,为翻译研究和文化研究扩展研究对象、转变研究视角、丰富研究成果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8,(1):32-37
斯图亚特·霍尔开辟了文化研究的新纪元,是公认的"文化研究之父"。学界开始密切关注霍尔的理论成果,对霍尔思想的阐释也呈现出"差异性、多向度"的盛景。霍尔的思想发展虽变动不居,但总是围绕"差异性"这个核心概念展开的,他关于身份、个体、社群和霸权等的思想,无不呈现出独特的"差异性"。从翻译角度剖析霍尔的"差异性"概念,还可以发现这一概念与霍尔影响最大的文化理论之间的密切关系,彰显"差异性"概念的跨学科能力,对准确把握霍尔对文化研究领域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打开文化交流大门后首先出现的"有与无"、"长与短"、"同与异"三对宏观矛盾与文学翻译实践中不可回避的"如何对待自己文化中的缺项、如何对待别人的优势和长处、如何对待与己不同的异质文化成分"三个相应问题,都可以在"取长补短"原则的指导下,得到正确的、合理的、科学的解决.本文试从文化交流的广角出发,在语言、文学尤其是文化层面上,论述"取长补短"作为文学翻译指导原则的必要性、可行性、实证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合作翻译是一种常见的翻译现象。对“立体式合作”、“口述加笔受”、“主译加辅译”等中国传统合译模式成因、表现形式、优缺点、当下适用性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希望为合译模式的深入探讨和翻译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董秋斯是我国杰出的文学翻译家,他主张翻译是一门科学,率先明确提出建立翻译学、建设翻译理论的问题;提倡开展"建设性"的翻译批评;坚持为人生的文艺观,强调翻译的社会功用,主张翻译现实主义作品,坚持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认为翻译是以"忠实"原作为基础的"再创作".  相似文献   

11.
彭萍 《学术探索》2012,(1):152-155
随着西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和近年来翻译社会学的兴起,翻译与伦理学的关系日渐成为国内外翻译界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翻译伦理学由此诞生,并逐渐成为翻译学的一个新兴研究分支。本文对翻译伦理学进行了概括式的探讨,对其进行了界定,概述了其研究对象、学科地位、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及研究方法,以期能对翻译伦理学的进一步研究和翻译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自叶子南将前景化概念引入翻译领域后,国内关于前景化角度的翻译研究呈现出由冷至热后又降温的发展态势。这一领域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于前景化理论与翻译批评的关系及前景化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及其翻译中对应的处理原则和方法上;另有若干学者于近年来尝试将其与其它理论结合或以量化研究的方式展开研究,且开始关注前景化理论在非文学领域翻译方面的适用性,应当沿着这一方向将前景化角度的翻译研究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13.
比较文学“译介学”的性质及其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文学译介学是比较文学学科赖以存在的传统基础。它的研究对象包含了文学翻译、翻译文学与翻译理论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展开了译介学的三个不同层面:(1)对文学翻译的研究重在文学语言与转换之技术与技巧的研究,是对翻译损益之技术评估,作为传统翻译研究的主要对象,它是翻译学研究必备的基础条件。(2)对翻译文学文本的研究,重心则落在译本的价值评价之上,它所关心的重点是对不同译本间的比照与得失研究。(3)翻译理论研究则涉及翻译理论范式的转换及其意义的史论性研究。由此译介学的性质是对语言转换现象所导致的文学关系乃至文化关系间的沟通、理解、误解及其意义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4.
发轫于西方政治与文化环境的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近年受到国内译学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分析后殖民翻译理论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后殖民翻译理论应该采取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围绕综合语与分析语、形合与意合、主语显型与主题显型对英汉语主要差异作一简述。结合短文的翻译 ,我们可以认识到英汉对比对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翻译要达到“动态对等” ,译者必然对英汉语的差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徐剑 《云梦学刊》2007,28(1):139-141
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翻译理论新说迭出,翻译研究经历了巨大的学科转向。西方的翻译研究转向可以分为显性转向和隐性转向两个层次,前者体现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转变上,后者则体现为研究维度的变化,以及更深层的研究范式的理性基础的转换上。翻译研究的显性转向与隐性转向并不意味着彼此间的完全消灭或替代,而是主次共存,因此同时存在着三个维度的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从政治与文化角度看翻译研究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作为一门科学,一直都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阐述与定位。而细读翻译史和上世纪60年代斯皮瓦克的《翻译的政治》一文,会发现其中无不揭示着这样的规律——翻译和文化归根结底都与政治息息相关。本文基于米歇尔·福柯的政治权力、斯皮瓦克的文化殖民、中西方翻译史及文化研究的视角与史实,从政治权力和意识形态角度来考察翻译的本质,希望透过其间的隐性关联因素,为翻译研究开辟更广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18.
翻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吸收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以发展和构建自己的研究方法。从语言学理论基础入手,概述了当代中国翻译理论研究中所涉及的语言学问题,并讨论了该研究模式的研究范围、研究重点以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朱墨 《云梦学刊》2013,(3):101-105
朱光潜既是美学大师,也是翻译大师。他早年在欧洲留学就开始了长达六十余年的翻译生涯。作为中西文化的合璧者,他精通多种外语,曾翻译选编我国第一部人道主义和人性论言论;为撰写《西方美学史》翻译了大批西方文献。他翻译的黑格尔的《美学》(三卷)及维柯的《新科学》,是其翻译生涯的两大里程碑。他的翻译思想丰富,主要表现为:翻译者要具备中文、西文和素养三个条件;翻译是学好外语的最好途径;翻译应忠实原文;翻译要克服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