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然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全面协调地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
也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逻辑地包括了社会主义经济和谐、政治和谐和文化和谐,这要求我们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经济、社会主义和谐政治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3.
社会和谐的关键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和谐,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交往实践对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社会交往是一个历史范畴,和谐交往是交往实践的理想状态.实现和谐交往与构建和谐社会是内在统一的.合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实现和谐交往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努力调整好各种利益关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实现和谐交往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建设和谐文化,为实现和谐交往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本文重点拟从和谐社会的内涵、意义、内容、特征以及怎样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个社会理想,又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主题就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谐社会构建需要我们从政治、经济、文化和道德等全方位着手,但制度建设是最根本的途径。我们应充分运用法律的权力制约机制、利益平衡机制、纠纷解决机制和生态调控机制等四大法律机制,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这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扎实工作,努力奋斗。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是海南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当代中国追求的一个社会主义理想。就中国而言,人口、资源环境和巨大的城乡差距三大压力迫使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有很多,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是一个无污染、绿色、环保的朝阳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更是海南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吸收和继承了人类文明中有关和谐社会的先进成果,和谐社会构建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智慧与成熟的高度体现,也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的高度总结。和谐社会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基于世界和中国现实发展提出的创...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和谐作为一种文化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命题与核心精神,中国先秦思想家对理想的和谐社会也做出过描绘.伟大导师马克思更对理想社会做出了精彩论述.现阶段提出构建和谐文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构建和谐文化,建设和谐社会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且要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其根本指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从矛盾的视角观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立论依据,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和唯物史观,坚持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和两类社会矛盾学说,在不断化解矛盾的持续实践过程中构建和谐社会。其意义在于辨明大是大非,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地位,坚持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鉴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发展的历史阶段,党和国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这一理念是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为其理论根据的。社会关系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属性,而生产力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终价值目标和归宿。  相似文献   

13.
建设一个和谐相处的社会是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梦想,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更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具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责任;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责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申永华 《南都学坛》2009,29(5):100-103
构建和谐社会,寻求社会结合的最佳方式,是人类永恒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追求,因而也是构成人类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最深刻的矛盾即和谐与发展的对立统一,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有着内在的关联性。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从发展模式、政策上保证以人为本的方向;坚持不懈地提高执政党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能力;必须把和谐社会的基本特质法治化,运用法律制度手段构建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发展虽然存在于人的活动之中,但其并非具有天然的合理性,必须拷问其背后的价值理念和合法性,用合理性来规定发展。西部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是合理性发展的生成,因此追求合理性发展是西部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努力。  相似文献   

16.
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和谐一致、人与人的和谐关系,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核心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坚持了其思想体系的一贯精神特质,即历史的、人道的、实践的唯物主义思想。这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宝贵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组成部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唯物史观认为,道德属于精神范畴,而精神问题的解决却不能单纯诉诸精神的努力,脱离产生道德、塑造道德和制约道德发展的社会环境包括制度环境,善只能成为思辩理性的抽象物,不能成为实践理性的现实解。和谐社会道德建设固然离不开道德教育,但更重要的是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9.
唯物史观与和谐社会主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唯物史观始终强调人的社会主体地位:科学的人本观是唯物史观的主线之一;人是社会的本体基础;人的存在方式并非恒定不变。这为和谐社会主体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谐主体研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核心组成部分,不仅拓展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当代取向,也丰富了人的发展阶段论思想,是唯物史观的当代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和紧迫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既有中国传统的文化资源,又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笔者从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决国内诸多矛盾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四个方面,论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性,并着重探讨和谐农村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地位与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