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时空》2005,(9):47
进入秋季,天气由热转凉,昼夜温差增大,是各种疾病的多发季节.因此要特别重视保健,防患于未然. 那么,应重点防范哪些疾病呢 1、心血管疾病 秋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因为夏季天气炎热,心血管病人用药减少,秋季气温降低,人体新陈代谢缓慢,病人身体受冷空气刺激,血管骤然收缩,易导致血管阻塞,血流供应中断,血液流通受阻,使血管内的毒性物质不易排出,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相似文献   

2.
正秋季是从夏季到冬季的过渡性季节,对健康人来说,这不意味着什么,但如果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粗心大意的话,就很容易引发原有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寒暖渐变,常常不易立即感觉和体验到,且秋季的寒暖反复无常,寒而复暖,暖后又寒,让人防不胜防。秋季感冒受寒一般较为普遍,但真正应防范的是心脑血管疾病。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尽管秋季不像冬季那样容易引起疾病的复发,但若忽视了秋天的季节特点,  相似文献   

3.
今年8月8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这是秋季的开始.立秋之后天气由热渐凉,但初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气温仍然很高,常有“秋老虎”出现。那么,这个季节应该如何养生呢?据浙江省黄岩中医院的陶宏英医生介绍.初秋是各种疾病的多发季节,人们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重一个“和”字。  相似文献   

4.
秋季养生谈     
周鸿图 《老年人》2013,(10):55-55
经过夏季的高温酷暑,入秋后气温逐渐下降。"立秋"的三候节令分别是:一候凉风急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直至霜降的"草木黄落","蛰虫咸俯"。季节转换可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很多,如下所述:"春困秋乏"现象秋季来临,气候凉爽舒适,为何仍感困乏?原因是人体经高温酷暑的消耗,气阴均有较大损减,因而需要"调"、"补""、养"。"多事之秋"秋季是人体免疫力相对低下的季节,因此人们易患感冒、腹泻等疾病,慢阻肺高血压、冠心病等都可因天气较凉、气温下降而有加重趋势。皮炎等流行病多发由于一些昆虫为过冬储备能量而活动猖獗,野外旅游者要防止蚊虫叮咬,发生皮炎,注意饮食卫生。伤寒、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也在秋季多发。  相似文献   

5.
任秀芝 《老年世界》2014,(20):34-35
入秋以后,天气渐凉,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 发生原因 秋季胃病患者增多的原因主要有三点:1.因为秋季早晚温差大,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胃酸分泌大量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因此抵抗力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6.
月月食谱     
时间进入9月,又到了初秋时节。进入秋季,空气干燥,气温逐渐降低,湿度逐渐减少,天气忽冷忽热,气候变化急剧。秋季饮食要多温少寒,少食寒凉之物。秋季是痢疾多发季,冷饮、生冷及不洁瓜果要少食,民间有“秋瓜坏肚”之说,老人和孩子及体弱多病者尤其要少吃这些食物。秋季养生食物有15佳:蜂蜜、银耳、猪肺、菱角、海带、海蜇、核桃、白果、海参、香蕉、洋葱、鳝鱼、菌类、柚子、鸭肉。本月介绍6款适合初秋季节养生调理的食谱。  相似文献   

7.
秋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常出现“秋季无寒暑,一雨便成冬”的气候。此时,若稍有不慎,很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故被称为“多事之秋”。医学专家告诫人们:如果秋季不注意养生保健,就会患多种疾病,影响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说,血管年轻人不老。保持血管年轻即保持血管的弹性、柔韧性及良好的伸缩性,这对维持血管畅通无阻、避免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老年人死于脑血管和心血管疾病的占各种疾病的首位,因此,人类要想延缓衰老、健康长寿就要让血管保持年轻。那么,如何才能让血管年轻起来呢?  相似文献   

9.
哮喘     
哮喘(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可因吸入花粉、灰尘、蜱螨或食用鱼虾、牛奶、蛋类等诱发,也可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鼻炎、鼻窦炎等疾病.哮喘的多发季节是春秋季,常在受凉后夜间发病.  相似文献   

10.
<正>人体内的毒素积聚到一定程度才会爆发,而秋季则是它们最为活跃的季节。困乏、口腔溃疡、口臭、便秘、痘痘、面部斑点,感冒,各种各样因体内毒素聚集引发的疾病,会不时来侵扰你。  相似文献   

11.
蒲昭和 《老年人》2011,(3):55-55
春风和煦,春阳暖人,当春天给人们带来美好和快乐的同时,千万别忘了预防感冒。这是因为春季本是感冒多发季节,加上还有“倒春寒”,稍不注意就可能患上感冒等疾病。  相似文献   

12.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秋季是一年中开展各项活动的黄金季节。但秋季里,由于气温由高转低,湿度由低变高,且日夜温差较大,对人体健康是个“多事之秋”,约有三分之一的人会程度不同地产生“秋季过敏”等不适症状。为了避免和减轻秋季气候对人体的不利影响,饮食调节尤其重要。依据传统中医的有关理论,秋季饮食关键是要润燥、滋阴。秋季人们易患鼻干、唇干、口渴咽干、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秋燥”症及风热感冒、咽炎、气管炎等疾病。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季主气。燥易伤津,更易伤肺。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主津”,所以这种燥气…  相似文献   

13.
运动保健     
金萍 《公关世界》2008,(4):60-60
经历了冬眠的人们纷纷走进大自然,走进晨炼的队伍,尽情的吸收春的气息。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春季也是一个病菌众生,各种疾病多发的季节,因此,春季锻炼应特别注意卫生保健。  相似文献   

14.
邵水金 《老年人》2008,(3):54-54
九、消化系统疾病治疗 1.急性胃肠炎 【病理】急性胃肠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胃肠道黏膜弥漫性炎症。多发于夏秋季节,多因饮食不洁、冷热不调、误食腐败有毒刺激性或不易消化的食物所致。  相似文献   

15.
<正>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与遗传基因有关,常伴有家族史,年幼时即可发病。一部分病人四季发作,一部分病人季节性发作,最好的制止哮喘发作的办法就是预防,而冬季,也是哮喘的多发季节,因此要特别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16.
温同 《老年世界》2013,(18):36-37
1.怠性胃肠炎 入秋后的秋季养生,还需要特别注意预豺急性肠胃炎,进入秋季后我们人体的消化功能逐渐下降,因此肠道的抗病能力也开始减弱。而这个季节正是各种瓜果上市的时候,如果大量的进食一些生冷蔬果,就很有可能会发生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  相似文献   

17.
彦吉 《女性天地》2013,(9):56-56
"秋老虎"来了,孩子容易出现健康危机,妈妈要有预案,做好护理工作,才能保证孩子安全度过哦!1.秋季咳嗽原因:小儿咳嗽多继发于感冒之后,常因气候变化而发作。中医认为:风、寒、暑、湿、燥、火为致病因素,秋季是一年中气候由热转凉的过渡季节,多是燥邪活动旺盛的季节,气候干燥,容易损伤肺经,常可导致小儿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生。症状:临床上常常出现秋季慢性咳嗽,特点是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口渴,咽干,喉痒,声音嘶哑,潮热或手足心热,可伴有盗汗、舌红、苔少或见花剥苔,脉弱且快。治疗这类咳嗽,多遵循生津、滋阴、润肺的原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导刊》2009,(8):62-62
春天,万物欣欣向荣、生机勃勃,也是人体生理机能、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然而春天乍暖还寒,气候不稳定,细菌也在滋生,人们极容易得流感、肺炎、麻疹等疾病。那么,在这样一个疾病多发的季节,人们应该吃什么才对身体最有好处,才可以增强抵抗力、避免生病昵?  相似文献   

19.
赵成会 《老年人》2005,(10):54-54
每当气候突变的时候,各地医院心脑血管疾病的急诊也明显增多。根据气象医学研究证明,绝大多数心肌梗死病人和冠心病人,对气候变化反应明显,心血管疾病在季节变换时的发病率超过平时的5倍以上。这是什么原因呢?一项由医学、气象学专家联合上海市13家大医院所作的调查发现,时冷时  相似文献   

20.
黄治铌 《老人世界》2011,(10):46-47
中医认为,秋季有利于调养生机,除旧更新,是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但秋季进补,应选用“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此类补品首推芡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