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颖 《现代妇女》2014,(7):114-114
缔约过失责任系违反先合同义务而产生的责任,其与违约责任不同,主要针对信赖利益而产生的损失。在缔约过失责任中,机会利益的丧失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本文从机会利益在信赖利益中的地位以及机会利益丧失的性质出来,进而探讨机会利益丧失的赔偿方式。  相似文献   

2.
张梅枝 《职业时空》2008,4(4):39-40
一、两大法系信赖利益的基本理论1.英美法上的信赖利益——富勒的信赖利益理论最早提出信赖利益理论的是美国学者富勒,富勒在前契约责任上的贡献与耶林的缔约过失责任几乎相同。富勒要说明的是契约责任产生的根据。因为美国契约法上的损害赔偿始终是以期待利益的赔偿为目的,但为什么会产生期待利益?法律对之保护的基础是什么?富勒认为正是信赖利益。  相似文献   

3.
在新中国成立早期的中伊关系中,政治意识形态、谋求主权利益在中国对伊政策中成为重要考量;进入20世纪八十年代后,政治、经济等其他利益考量开始出现在中国对伊关系中,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美国等外部力量对伊拉克的军事介入。而中国在伊战前后所采取的立场,则充分显现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取向。  相似文献   

4.
在新中国成立早期的中伊关系中,政治意识形态、谋求主权利益在中国对伊政策中成为重要考量;进入20世纪八十年代后,政治、经济等其他利益考量开始出现在中国对伊关系中,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美国等外部力量对伊拉克的军事介入。而中国在伊战前后所采取的立场,则充分显现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取向。  相似文献   

5.
许子生 《现代交际》2013,(12):19-19,18
导致责任保险合同效力变化的因素有很多,保险利益的动态变化对责任保险合同效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利益载体的转让以及保险利益主体更迭两个方面。本文仅就利益载体的转让导致保险合同效力改变的情形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6.
要找到造成当前农田水利困局的原因,就需要找出当前与农田水利有关的各个利益主体,并分析各方的行为逻辑。 当前中国农村的基本经营体制是"家庭承包、双层经营"的体制。首先,作为相对独立的生产单位,农户是与农田水利关系最为密切的利益主体;在农户之上,第二个利益主体是村社,通常是村民组或村委会;在村社以上的层次则是乡镇,再上去是市县,再上去是省市区,最高层是中央政府。区分出县乡和中央,而略去省市等中间层,由此得到农户、村组、县乡和中央等四个农田水利的利益主体。比外由于水利市场化改革,大中型水利设施也成了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  相似文献   

7.
过君栋 《现代妇女》2014,(11):371-372
本文主要围绕i Pad商标案,探讨苹果公司的行为是否构成对唯冠i Pad商标的反向混淆以及商誉创造者和商标专用权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对于在先使用者来说,即便赢得诉讼,由于该商标已经在相关公众中有相当的影响力,其无力去投入巨大的资金维持商标的价值,而进行商标转让或许可却能够获得可观的经济利益。对于在后使用者来说,其能够避免冗长的诉讼流程对其市场开发的影响和赔偿金。支付合理的商标转让费或许可使用费,对在后使用者来说也是可以接受的。所以在法院的民事调解下,两者通过协商达成商标转让或许可合同的解决方法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同时也能够较好地平衡各自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对于企业利益相关者范围的界定影响着企业所承担社会责任的状况,有关企业利益相关者范周的观点众多,本文在简要分析其他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范围进行大致分析。  相似文献   

9.
违约责任中的可得利益损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有关法律规定,通过对可得利益的特点的分析,界定出可得利益的概念,继而界定出可得利益损失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信赖保护原则在当今世界已被许多国家所确立,并且很多国家将其作为了行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信赖保护原则从产生、发展到趋于完善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而在我国,由于引入行政信赖保护原则的时间较晚,对信赖保护原则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在立法、司法、实践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信赖保护原则在维护法律安定性、建设诚信政府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使信赖保护原则在我国得到更好适用,必须建立信赖保护原则的完善机制。首先,立法方面应作为先导,制定《行政程序法》,将信赖保护原则规定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完善行政赔偿和行政补偿制度;其次,在行政方面,要规范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活动,拓宽信赖保护原则的适用范围,完善行政复议制度;最后,在司法方面,加强司法机关对行政权的监督和规制,建立行政判例制度,对行政机关做出行政行为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进行监督。通过各方面的完善机制以实现对公民的存续保护,保护相对人的信赖利益。  相似文献   

11.
李春 《现代交际》2012,(2):220-221
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利益主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能够提供一个有效的分析框架,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利益主体的变革分析,研究高校内部和外部的利益主体,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在改革过程中利益关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农民工为争取自己合法利益的抗争行为不断增长,他们或者采取体制内投诉的方式,或者采取体制外集体行动的方式,但也有相当一些农民工保持沉默。本文试图探讨是什么因素影响农民工在利益抗争方式上的选择。从整体上讲,农民工的相对剥夺感、对劳动法的认知水平、社会网络规模和企业集体宿舍制度对其利益抗争行为有影响。但是在投诉和集体行动的方式选择上,影响因素表现出差别,教育和网络对投诉有更显著的影响,企业集体宿舍制度对集体行动有更显著影响,但企业所有制对减少农民工在企业外部展开利益抗争,或者在引导农民工用体制内方式解决利益纠纷问题上没有显著性影响。加快劳工组织建设,降低利益诉求成本,推进劳资关系的制度化,是提高农民工利益博弈能力、增加利益抗争的理性化程度、将利益抗争行为纳入制度表达内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政治沟通体制与多元利益群体利益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元利益群体并存的格局。不同的利益群体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如何在制度上规范这些诉求以保证诉求的合理性、诉求实现的可能性,是摆在政治学者、社会学者和经济学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信息系统角度来论述该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文中在中国中小企业的背景下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切入研究公司治理问题,具有现实意义。由于目前对于“中小企业”和“利益相关者”的界定都比较模糊,本文梳理了它们的定义和界定标准、为文章扫除了基本的障碍。然后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切入,界定核心利益相关者,阐释了中小企业利益相关者治理问题的现状,提出了中国中小企业在利益相关者治理上的改善建议以及思考。  相似文献   

15.
彭人哲 《职业时空》2008,4(11):165-166
目前,我国社会各利益群体之间出现了较严重的利益关系失调现象,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贫富差别。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法的利益分配制度涉及多个部门法律,因此本文主要从经济法的角度,在解析经济法利益分配的基本属性上,结合了其他部门法律和现有的经济法制度,一起探究了因为市场制度而产生的社会利益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17.
自无产阶级理论提出以来,其阶级利益与国家利益在不同时间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均衡。早期,当革命阶级力量弱小,理论不够成熟时,为了实现早期阶级目标,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大于国家利益。随着革命的胜利,早期目标的实现,无产阶级作为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由于世界革命的发展不均衡态势,以及无产阶级国家的相继建立,不同国家的无产阶级开始把自己国家的国家利益置于全世界无产阶级阶级利益的前端,大国沙主义开始产生。新的时期国家作为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主体被置于最显著的位置,相对而言,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也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政策等制度的融化中,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模式的创新中逐渐淡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为了实现高校人才培养计划,高校与企业之间合作交流越来越频繁。高校建立合作共荣利益机制,是加强企业和高校合作的基础。本文通过对校企合作下共荣利益机制运行现状,分析高校校企合作下共荣利益机制问题原因,提出校企合作下共荣利益机制构建方法,希望为高校校企合作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的利益诉求逐渐引人关注,在保护其合法诉求权利的同时亦应重视其诉求当中存在的偏差。当前大学生利益诉求的偏差主要表现在诉求内容方面重经济而轻政治,诉求渠道方面重新兴媒体而轻传统渠道,诉求态度方面消极等待与急于求成共存并伴有一定的言行偏激。关注大学生利益诉求的偏差是避免其诉求误入歧途,促进其合理诉求更好实现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利益本来就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真真切切而客观存在,对"利益"的追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私有制为主体的资产阶级社会,人的"类本质",劳动达到了异化的极端程度,人成为了"非人"。而无产阶级革命,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努力是对异化劳动的积极扬弃,是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无产阶级解放同全人类解放的一致性,决定了无产阶级不解放全人类,也就谈不上自己的彻底解放。而且,无产阶级在一国的胜利也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正是全人类的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