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红学研究领域中,有一种偏颇值得注意:众多研究者的目光总是盯住《红楼梦》的成就不放,很少有人提及《红楼梦》一书的缺陷与弱点。笔者认为,真正的学术研究应当不虚美、不隐恶,我们不能因为《红楼梦》是一部文学巨著,就忽视其存在的问题,否则就容易形成对《红楼梦》的盲目崇拜,造就红学神话。其实,《红楼梦》一书的缺陷和弱点是非常明显的,有些缺陷甚至是比较重大的。笔者在此仅举几个例子说一说:⑴在思想内容方面,《红楼梦》虽然对封建社会具有一定的批判意义,但作者却在书中时常流露出对贵族生活的欣赏与赞美,对逝去的荣华富贵有一种情不…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一部大书 ,书中吸烟描写仅有两处 ,但《红楼梦》中贾府人物其实是吸烟的。书中没有对吸烟作太多描写 ,其中既有主观原因 ,也有客观原因。弄清个中原因 ,有助于加深对《红楼梦》理解。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经典名著 ,而且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部难得的小说精品。将这样一部巅峰之作译成英文 ,困难之大可想而知。然而 ,令人欣喜的是 ,我们已有了《红楼梦》的两个英文全译本 ,其翻译风格各有千秋 ,瑕瑜互见。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若干译例分析 ,从表示概念的专有名词翻译、语言质朴自然、简洁精美、准确生动等方面 ,探讨了译者的翻译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4.
产生于清代乾隆年间的三部作品《红楼梦》、《儒林外史》、《歧路灯》有六大方面的有趣问题值得我们重视,而其中的“败家子”问题尤其引人注目。《红楼梦》之贾宝玉、《儒林外史》之杜少卿、《歧路灯》之谭绍闻分别是三部书中的头号主人公,但同时又都是败家子的典型。通过对这些人物以及造成这些人物形象的多方面原因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不少比单独地、孤立地研究这些人物形象要多得多的东西。这对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三部小说名著乃至从宏观上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均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四大奇书之一的《红楼梦》,震古铄今,脍炙人口,多少年来被人们广为传阅,而读者所得,见人见智,因人而异.我读《红楼梦》,深觉此书世态纷杂,人情繁奥,乃参透社会人生至理之作,非用心研读难有所悟.我虽爱读此书,然自知鲁钝,少有深见,惟觉作者曹雪芹在人物姓名的设定方面颇有艺术机巧和细致的锤炼功夫.洪秋客在《红楼梦抉隐》中说:“《红楼梦》妙处,又莫如命名之切.他书姓名皆随笔来凑,间有一二有意义者,非失之浅率,即不能周详,岂若《红楼》一姓一名皆具深意,推囫囵读之,则不觉耳!”《红楼梦》中大多数人物姓…  相似文献   

6.
文学是语言艺术,任何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语言都是有着鲜明特色的。《红楼梦》这部杰作,正是如此。本文不想对《红楼梦》的语言艺术做全面的阐述,只想对《红楼梦》中俗语的运用做一下探讨。从这个角度来看《红楼梦》的语言特色,这对研究作者的世界观,研究《红楼梦》的主题、研究《红楼梦》的艺术手法等是有益的。《红楼梦》的作者对俗语的运用是极为重视的,纵览全书,传神而又恰到妙处地运用了俗语竞达三百余条!  相似文献   

7.
1978年11月出版的由北京大学中文系编著的《中国小说史》,在谈到《红楼梦》一书的思想性时,有这么一节专论:“一部伟大的政治历史小说”。其中的论断是这样的:“红楼梦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兴衰过程的描写,形象地反映了这一时期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广泛地触及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文化、教育、宗教、婚姻、妇女等各方面的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部伟大的政治历史小说。”  相似文献   

8.
一、正确对待《红楼梦》中的伏笔问题伏笔,是中国小说文学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研究古典长篇小说中的伏笔艺术,最早见于金圣叹评《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他认为其中不少写法,“有隔年下种,先时伏着之妙”。以后到了脂砚斋等人评《红楼梦》,认为其中不少写法是“伏线”、“伏笔”、“伏后文”,是“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等等。然而今之研究《红楼梦》者,却很少接触这一课题,原  相似文献   

9.
鲁迅对《红楼梦》研究无专著,但从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以及众多杂文中涉及到的有关《红楼梦》问题的评论,不乏真知灼见,至今仍然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理论意义,本文撮其要而述之。一、廓清了对《红楼梦》的模糊认识,奠定了《红楼梦》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胡适对《红楼梦》进行了有价值的考证,俞平伯对《红楼梦》的艺术性作了肯定,但对于《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特别是它的思想性没有予以重视与发掘。鲁迅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对《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伟大的思想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且有力地澄清了以…  相似文献   

10.
18世纪伟大作家曹雪芹,以其杰作《红楼梦》,把中国古典小说艺术推向高峰。作为古代小说家,曹雪芹的成就是无与伦比的。然而,曹雪芹的文学造诣不仅限于小说,由《红楼梦》作品看,他对诗词曲赋等亦有高深造诣。《红楼梦》人物的诗词曲赋各极其妙,且切合人物个性,就说明这点。《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曹雪芹独创,但也广泛吸取了以前文学的艺术营养。以下就《红楼梦》中的二首词曲与前人对比,看曹雪芹对古代文学的继承、革新、创造。一、《红豆曲》与黄花女儿乩坛诗《红楼梦》第28回,写贾宝玉在冯紫英家酒宴上,喝了一支没标曲牌的曲…  相似文献   

11.
《源氏物语》成书于十一世纪初,是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卓有成就的文学巨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古典小说。作者紫式部以现实主义手法,用含蓄、凝练的笔触,描绘了日本王朝贵族封建社会的没落与衰亡。《红楼梦》是我国十八世纪的著名长篇小说,作者曹雪芹以生花妙笔描写了清代封建贵族社会的必然衰亡、崩溃。《源氏物语》和《红楼梦》可谓饮誉世界文坛的东方文学的双璧。《源氏物语》和《红楼梦》这两部作品,都有借情言政的特点,都是以悲剧开始而又以悲剧告终。《源氏物语》五十四卷,是以各卷完整独立的故事情节相联缀而成为浑然一体的长篇,《红楼梦》是章回体,两者在结构上不尽相同,在篇幅上不相上下。都是百万字左右的宏篇巨著。两部作品成书时间虽相距七百多年,但在中日两国文学史上却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其在社会上流传之广、影响之深,至今还很少有作品能与之媲美,而且在国际文坛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的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楼梦》的意蕴有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红楼梦》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社会面貌和人情世态。第二个层面是《红楼梦》的悲剧性。本文认为《红楼梦》的悲剧性在于作家曹雪芹提出了一种审美理想,而这种审美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必然要被毁灭的。曹雪芹的审美理想是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他的《红楼梦》就是一部“有情之天下”被吞噬的悲剧,是一部“冷月葬花魂”的悲剧。《红楼梦》的第三个层面是《红楼梦》处处渗透着作家曹雪芹对整个人生的一种哲理性的感悟和感叹:对人生(生命)的终极意义的追问,对命运的体验和感叹。这是《红楼梦》意蕴中的形而上的层面,是一个最高的层面,也是一个长期以来不被人注意的层面  相似文献   

13.
梦境,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自古以来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箸超在《古今小说评林》中甚至说:“中国小说,无一书不说梦。”在描写梦境的古代文学作品中,《红楼梦》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清代红学家、护花主人王希廉指出:从来传奇、小说,多托言于梦。如《西湘》之草桥惊梦,《水浒》之英雄恶梦,……各有不同,各有妙处。《红楼梦》也是说梦,而立意作法,另开生面。前后两大梦,皆游太虚幻境,而一是真梦,虽阅册听歌,茫然不解;一是神游,因缘定数,了然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叙事本文的不确定性与意义空白李庆信《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一部耐精读耐咀嚼耐评说、似乎永远读不尽说不完的书,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而其笔法“狡猾”多变,多文外之意、弦外之音,叙事本文中留下了大量耐人寻味的不确定性与意义空白,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这...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和《儒林外史》这两部书的内容都涉及到当时的政治,都有“言政”问题。本文试作探讨。一《红楼梦》第四回《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提出了“护官符”。因为“护官符”的作用,薛府子弟呆霸王薛蟠打死了人,可以“没事人一般”地一走了之,“这人命些些  相似文献   

16.
邹自振 《南都学坛》2003,23(5):42-44
自《红楼梦》问世时起,就有关于是否“政治历史小说”的论争。建国以来,此论从新角度加以认定的更不乏其人。经对原著的认真梳理、归纳,认为持论者的主要依据,并不符合小说的客观实际。书中描写的四大家族的罪恶以及农民与地主、奴婢与主子的矛盾不过是小说展开时的历史背景,而如果抽掉了宝黛爱情这一主线,这部小说也就不成其为《红楼梦》了;而抽掉那些隐晦曲折的历史背景的描绘,虽然会减弱《红楼梦》的深刻性与全面性,但基本面貌还会保留。因此,撇开小说的主要情节、人物和场景,抓住次要的章节加以发挥,便判定它是“一部伟大的政治历史小说”,事实上脱离了《红楼梦》艺术形象的主要特征与规律。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梦”字取义虚幻,比喻人生若梦,并寓有醒梦、警梦即醒世、警世之意.《好了歌》是醒世歌,《红楼梦》寓有劝惩之意,书中虚幻人物的设计和谋篇布局也都体现了警世主旨.《红楼梦》的主题既非政治主题,也非爱情主题,它的主旨是警世,《红楼梦》是警世书.  相似文献   

18.
《金粉世家》与《红楼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粉世家》是张恨水小说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这与张恨水对《红楼梦》的学习、借鉴甚至模仿是分不开的。笔者认为,《金粉世家》在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塑造和艺术表现技巧上都自觉不自觉受《红楼梦》之深刻影响,可以说,《红楼梦》对《金粉世家》的创作来说具有原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山于人们对《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审美教育意义的看法一直存在着分歧,一个问题便自然地被提了出来:曹雪芹为什么要在贫困之境以病弱之身奋笔抒写一部《红楼梦》?他有什么意图?他想在《红楼梦》里寄托一种什么心思?简言之,《红楼梦》的主旨何在? 对《红楼梦》的主旨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从新红学算起,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便有种种,诸如:一,“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二,“感叹自己身世”,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是一个很好的话题,既可以用自己的观点、经验解释《红楼梦》,也可以用《红楼梦》的故事、见解来解读自己的经验、观点。我们如果只是谈自己的创作显得狭窄了一点。在这里说明一下,《红楼梦》与中国文化,其实《红楼梦》就是中国文化,谈《红楼梦》就是谈中国文化,《红楼梦》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毛泽东主席曾经有一句名言:中国有什么呢?中国有悠久的历史,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众多的人口,另外还有一部《红楼梦》。那么,什么叫《红楼梦》与中国文化呢?我今天着重谈的是《红楼梦》里面所表达出来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