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胡锦涛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四点意见的指引下,经过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遏制台独取得重大进展,国民党重新执政为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提供了历史机遇,而发展经贸往来是争取台湾同胞的民心工程。抓住机遇,努力工作,才能加快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瞿秋白是我党早期卓越领导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理论创新是多方面的,这源于他理论创新的个性特征,本文试着从高深的理论素养、特有的思维方式及残酷的高层历练进行探究,以期对当前的理论创新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维度。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建立前夕毛泽东提出港澳地区要用较长时间和平过渡 ;新中国建立后对香港采取“长期打算 ,充分利用”的方针 ;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毛泽东倡议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 ,以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毛泽东这些和平统一祖国的思想为“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提供了思想来源和现实基础。“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中国必须统一 ,主权不可动摇 ;目的是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保持台湾、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 ,使大陆与港澳台和平共处 ,更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 ,因此 ,“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最佳途径 ,是对毛泽东和平统一祖国思想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同"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联系起来, 依托邓小平的思路及其理论成就,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征程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实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又一次创新.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与此同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这种创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作出了新概括,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予以了新发展,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社会规律的认识进行了新深化.  相似文献   

6.
试析邓小平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主观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需要有主观条件。邓小平个人的主观因素在他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些主观因素主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高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宽阔的胸怀和世界眼光、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力以及极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等等。学习邓小平的理论创新,深刻领会这些主观要素,对于提高人们的创新能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三个代表”的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创新是"三个代表"的灵魂.从时代性看理论创新,"三个代表"站在历史的制高点,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是时代课题的回答和时代精神的升华.从现实性看理论创新,"三个代表"是对当前影响中国大局、左右发展趋势的新的重大实际问题的科学回答,是面向实际,冲破禁锢,又一次解放思想的理论成果.从实现的新突破看理论创新,"三个代表"围绕"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这一主题,依托历史规律,饱含时代内涵,解决了在新时期执政党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集中体现.文章试图从历史、理论与现实的角度,粗浅论证"三个代表"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9.
“七一”讲话和“三个代表”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新的“三进” ,已在南京航空航大大学研究生的相关课程教学中展开。本刊在我校人文学院 2 0 0 0级研究生“邓小平理论研究”课程教学结束后 ,组织了一组关于“三个代表”的笔谈 ,以推动高校师生深入开展“三个代表”的理论学习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命活力的原因所在。在90年的光辉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现实国情和时代特点,秉承对理论创新的理论自觉、方法自觉和意义自觉,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充满活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同志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提出了必须加强领导干部政绩观建设,对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怎么衡量政绩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一切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等观点,形成了胡锦涛同志的科学政绩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发展思想的基础上,不仅提出了科学发展问题,还高度重视民族发展问题,并就民族发展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观点,突出强调了民族发展问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发展观。胡锦涛的民族发展观突出强调了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民族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基础是经济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重点是推动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前提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领导集体积极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并形成了胡锦涛党建思想。胡锦涛党建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思想宝库,为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定不移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提供了科学理论和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社会保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社会保障的发展前提、适度发展原则、价值取向以及实践理性方面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的基本精神,又对时代发展作出了科学回应,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充分体现了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与创新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法律思想初探(上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法律思想内容丰富,涉及到了法理、宪法、行政法、刑法、民商法、经济法、程序法、社会法、国际法.这是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集体法律智慧的结晶,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邓小平法律思想、江泽民法律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崭新成果.上篇对胡锦涛的法理、宪法、行政法思想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6.
张学良是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其国家统一观经历了从青年时代"息争统一"思想的萌发,到"东北易帜"国家统一思想的初步形成,再到武装调停中原大战,国家统一思想与地方主义观念的结合.从九一八事变到热河失守,张学良国家统一思想与保存地方实力观念发生碰撞.西安事变的发生,标志着张学良国家统一思想升华至全新境界.身陷囹圄后,仍心系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现国家统一是张学良一生的期盼和追求.  相似文献   

17.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农村扶贫治理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之举,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胡锦涛高度重视农村扶贫开发,从新的视野和新的理论高度深化了扶贫开发理论,明确提出了一系列农村扶贫的科学路径,取得了农村扶贫的巨大成就。深刻领会和坚决贯彻胡锦涛农村扶贫思想,对于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学良和平统一观的基本内涵是"息内争、御外侮"."息内争"与"御外侮"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这两方面共同影响着张学良政治生涯的所作所为.张学良和平统一观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实践是与其所经历的东北易帜、中原大战、西安事变等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密切相关的,特定的历史时代和张学良本人与众不同的特殊经历决定了他极具特色的和平统一观.其和平统一观既具有进步性,又具有历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经历了三次开拓性的飞跃。邓小平发展理论的主要特色是质朴性、根本性、扬弃性;江泽民发展理论的主要特色是转折性、系统性、全面性;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发展理论,其根本特色是科学性,具体看则有着人本性、和谐性、开放性的特点。三次飞跃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为完成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而产生的,它们之间具有传承和创新、联系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总书记针对我国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对公平正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精辟论述,其公平正义思想非常丰富,民本、和谐、共富、共建和制度是它蕴含的关键范畴.其中,以民为本是核心要义,和谐稳定是目标取向,共同富裕是内在要求,共享共建是基本原则,制度建设是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