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技术与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是文化资源大省,随着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正在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然而.由于保护手段的陈旧,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不能适应当前信息时代的需要.本文从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出发,剖析了数字技术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作用,从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应用技术、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等方面提出了椎进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原生态文化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人们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和保持文化多样性的价值,都具有特殊的意义.从原生态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入手,到挖掘它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与其他原则的相关性、保护的原则、保护的方式和社会价值等方面,多视角地论述了两者的关联性和对于现实保护过程中可操作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经过了舆论宣传、社会动员、普查摸底、申报及建立各级名录体系、公布传承人名单等步骤之后,已经进入了全新的阶段。新阶段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建立和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把保护工作的各项举措落实在实处,以及落实在基层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社区的关系如何?相关国际法文件中对于社区保护是如何定义的?国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区保护已有哪些有益的经验?在基层社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什么意义?中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区保护又有哪些重要的实践?本期笔谈,我们邀请了三位学者分别就上述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以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研究领域引起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学者们基于概念、价值属性、类型特征等基本认知,从保护和利用两个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研究,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是其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政府、个人、群体或民间组织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人以及由人涉及的事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内容。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化利用研究,则从其市场化利用和保护关系、市场化分类、评价问题三个方面进行。据此,学者们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基本原则、基本模式、基本路径、基本对策和基于微观个案基础上的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抢救、保护、传承和利用。对于被保护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切实地延续其文化生命力,还需进一步挖掘其价值与功能。把社区文化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结合起来,是一条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命力的有效途径。结合社区文化建设的视角,分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目连戏在开展群众性社区文化活动中所具有的文化娱乐性、文化参与性、文化寓教性和文化认同性四个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经过了舆论宣传、社会动员、普查摸底、申报及建立各级名录体系、公布传承人名单等步骤之后,已经进入了全新的阶段。新阶段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建立和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把保护工作的各项举措落实在实处,以及落实在基层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社区的关系如何?相关国际法文件中对于社区保护是如何定义的?国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区保护已有哪些有益的经验?在基层社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什么意义?中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区保护又有哪些重要的实践?本期笔谈,我们邀请了三位学者分别就上述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以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研究领域引起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文化遗产与“地域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经过了舆论宣传、社会动员、普查摸底、申报及建立各级名录体系、公布传承人名单等步骤之后,已经进入了全新的阶段。新阶段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建立和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把保护工作的各项举措落实在实处,以及落实在基层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社区的关系如何?相关国际法文件中对于社区保护是如何定义的?国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区保护已有哪些有益的经验?在基层社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什么意义?中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区保护又有哪些重要的实践?本期笔谈,我们邀请了三位学者分别就上述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以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研究领域引起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适宜通过产业化运作来保护、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属于宜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议论纷纷的背景之下,提出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完全能够市场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观点。宜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具有扬弃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化运作模式等多方面的意义,还有着深刻的学术探讨价值。通过制定产业化政策、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等多种途径,能够加快实现宜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9.
社群主义视角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的解读意义。社群主义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建立在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之上。社群主义者强调群体的公共利益,但并不排斥对社群中个体权利的追求,只是个体权利的实现要建立在社群公共利益之上;从社群主义的角度来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实现少数民族的集体文化权利。要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美德教育;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要正确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政府主导与民众参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准确的分类有利于法律保护。但是,学界以及国际国内立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在用法律手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很大困难。基于法律保护的方便,有必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法律角度确立分类标准,重新进行分类,这些分类能够有效地避免和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中存在的混乱和利益冲突问题。为此提出了三个标准,即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可市场化为标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习俗化为标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宗教化为标准。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分析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肯定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取得的一些成绩,详细剖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非物质遗产被不正当商品化、非物质文化载体被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管理欠缺、传承出现断脉、民众意识薄弱、保护教育匮乏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要保留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态、保护物质载体、健全保护信息系统、保护传承人及文化空间、提高民众保护意识、开展保护教育及进行旅游开发等一些策略,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有其历史的和社会的、国际的和国内的背景,是回应历史发展的要求而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建设现代民族文化的基础,也是每个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贡献。因此必然要从全人类的视角来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从古今文化关系的角度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多数情况下,既是昨天的实录、今天的现实,同时也是明天的预示;从东西方文化关系的角度看,吸纳外来文化和继承原有传统并不是矛盾的,二者所形成的张力对于创造新的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非物质遗产大都是农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所以今天对它的保护便包含着许多悖论。例如,保护和发展的关系,结构性对象的解构性保护,对传承人的态度,市场经济体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都隐含着诸多两难的问题,期待着文化行政部门、学术界以及整个社会给出两全的解决方案。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贯彻整体性的原则,从整体上加以认识,进行整体性的保护。从根本意义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首先应该是对创造、享有和传承该文化遗产的人的保护;同时,对这一遗产的切实有效的保护,也特别依赖于创造、享有和传承这一遗产的群体。促进和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才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昕 《兰州学刊》2007,(12):181-18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现代化和全球化语境下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文章首先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两种思路进行探讨,确定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事项的具体存在的基础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遵循的真实原则、生态原则、人本原则和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14.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鲜活的文化基因。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对弘扬民族文化,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经济建设服务,将会起到较大作用。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类型、特点和新时期档案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以及档案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收集、管理的必要性,档案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护应采取如下措施:成立专门机构,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提供申遗和为遗产鉴定工作服务,实行分级保护,拓展档案收集途径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迫在眉睫。立法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门法律中,应当规范和界定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保护主体、保护范围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要充分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文化特征,清晰地认识到地域环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影响,针对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积极保护具有特征的地域自然环境,加大力度保护有限的自然资源,主动保留、恢复富有特色的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个阶层的重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化存贮、信息化的形式转换、信息化的传播、信息化建设的培训等四个方面,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途径,很有现实意义。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终目的,在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信息化建设之中,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条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以桂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内一直存在很多争论,其本质是保护重要还是开发重要的问题,也由此形成了很多的观点,例如保护桎梏论,开发破坏论等。大多数观点都是把保护与开发看作是对立的。文章从另一个角度提出:打破保护与开发的对立性,建立同一性,二者是互为手段,互相促进的。保护与开发不能确定哪个更重要,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先有保护才会有开发。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处理,对于不同种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分为几个层次,并在保护中做好开发与创新,最终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协调一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存续以及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界定,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媒介传承与保护方法,进一步论述了新媒体技术对其传承所带来的正面影响,进而探讨了在多种新媒体媒介的形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保护方法、保护功能和传承模式,最终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产业和先进技术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昕 《山东社会科学》2012,(3):75-77,8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个民族历代先辈奋斗和创造的历史实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中,国家主导型抢救模式是应用广泛、效果突出的一种保护模式。本文将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准公共品性质入手,探讨国家抢救模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主要运作方式及其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