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BO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绩效四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实施MBO后影响公司治理绩效的四个效应假设:(1)金字塔型股权结构下管理层的现金流权和控制权的两权分离效应;(2)上市公司增加现金股利分配效应;(3)管理层的挖壕自守效应;(4)管理层的掘隧输送利益效应。通过对样本公司的实证数据检验,本文肯定了两权分离效应、挖壕自守效应、掘隧输送利益效应的存在,否定了增加现金股利分配效应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1998-2009年间我国138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按最终控制人的性质和派现行为是否连续对样本进行了划分,运用面板的结构VAR模型研究了现金股利、投资效率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基于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本文对连续派现的公司和非连续派现的公司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自然人控制的上市公司中,非连续派现公司的投资挤占了现金股利的积极效应,并给公司价值带来了负的冲击效应,连续派现公司的现金分红与投资存在相互促进的效应,公司价值对投资冲击的响应函数值为正;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整体上投资对现金分红冲击的响应函数值为负,其对公司价值的冲击效应也为负;中央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连续派现公司的现金分红具有抑制过度投资的效应,但其对投资波动的影响作用较小,若对非连续派现的公司实施以分红为条件的融资政策,则可能会制约其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房价与租金Granger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1998年第一季度到2006年第三季度的全国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和房屋租赁价格指数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我国房价与租金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房价和租金短期相互独立,而房价是租金变动的长期原因。此外,本文还分析了北京、上海、杭州和深圳四个城市房价与租金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城市的房价租金关系也各异。最后,本文分别从模型和经济学的角度对以上结论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全国各省区及七十个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数据,匹配以上市公司的房屋和土地使用权数据,从微观层面考察融资约束在房地产价格传导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其经济后果.本文研究表明房地产价格波动对我国企业融资和投资行为具有显著的传导效应,其效应扩散程度主要取决于企业的融资约束状况,当企业所拥有的房地产价值上涨时,融资约束程度高的企业外部债务融资更多,具有更高的投资水平,表现出更强的过度投资倾向.本文进一步考察传导效应的资源配置后果,发现企业的绩效并未有实质性的改善,说明抵押资产价格传导效应可能存在负面经济后果.本文还发现,随着房地产价格的波动,融资约束程度高的企业也体现出更大的投资波动幅度,这说明融资约束有可能放大经济周期性波动程度,证实了Kiyotaki和Moore(1997)的理论推断.  相似文献   

5.
市场化进程、管理层权力与公司现金持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东与管理层的代理冲突是影响公司现金持有的关键因素,管理层权力的大小又体现了股东与管理层的代理冲突程度。本文运用2006-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基于市场化进程的制度背景,实证检验了管理层权力与现金持有的关系。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但由管理层权力导致的高额持有现金产生了负面的价值效应,管理层权力对现金持有的影响与企业所在地区的市场化进程相关,市场化进程能够降低管理层权力与现金持有水平的正相关性,并进一步弱化管理层权力导致的高额持有现金的负面价值效应;进一步检验表明,权力强大的管理层所持有的高额现金恶化了公司过度投资,而市场化进程能够抑制管理层利用权力持有大量现金进行过度投资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本文借鉴西方国家公司绩效评价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综合考虑影响我国房地产公司经营绩效的各项财务指标及其特性,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和Malmquist指数,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结合数据包络法的特性和房地产上市公司绩效特点,评价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的并购价值效应,并通过回归分析讨论影响房地产公司并购价值效应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国企分红、治理因素与过度投资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国企分红与其过度投资的关系,以及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环境在国企分红与其过度投资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很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的理论问题。本文以2001~2004年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与企业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及治理因素对这种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支持了当前国有上市公司的低现金股利政策促进了过度投资的假说,并且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环境的改善会制约国企的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8.
企业生命周期、公司治理与公司资本配置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关于公司治理机制对公司非效率资本配置治理效果的检验大多局限于静态层面,本研究通过构建企业生命周期划分指标,从企业发展进程的动态层面考察我国上市公司资本配置效率的动态演变,并检验公司治理机制在企业不同生命周期中的治理效果.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随企业生命周期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变化,且不同阶段差异显著,但投资不足在企业生命周期内几乎不发生变化.公司治理机制对公司资本配置效率的治理效果随企业生命周期发生演变.在过度投资组,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在成长阶段显著抑制过度投资;大股东持股在衰退阶段加剧过度投资.在投资不足组,管理层持股能够降低公司投资不足;成长阶段中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成熟阶段中的独立董事反而加剧投资不足.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我国上市公司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而上市公司如何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基于此,本文通过我国2007-2020年2123家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上市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动态整合能力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种正向作用存在动态性与持续性,并会受到所有制性质、地区、行业的影响。并且,企业动态整合能力在对外直接投资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到倒U型调节作用,但在动态整合能力强与动态整合能力弱的公司出现影响机制的差异性。据此,分别从政府管理创新成果与公司强化动态整合能力方面提出相关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外已有的研究表明,在公司章程中设置自治型条款可以提升公司价值。但长期以来,我国公司章程形式化和趋同化现象严重,自治空间有限。现行的《公司法》鼓励公司自治,赋予上市公司更多的自治权,上市公司可以根据自身实际修订其公司章程条款,这为我们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章程自治的有效性提供了好的契机。本文以2005~2012年的沪深股市的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实证检验了公司章程中董事会对外投资权限的设置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公司章程自治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具体而言,降低公司董事会的对外投资权限可以抑制公司的过度投资倾向,这种抑制作用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表现更为明显,但过低的投资权限设置也会导致投资不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设置宽松的董事会对外投资权限更多是为了弥补货币薪酬的不足;而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能否牢固掌握控制权影响着公司章程中董事会对外投资权限的设置。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财务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梅丹 《管理科学》2005,18(5):80-86
固定资产投资对宏观经济增长和微观企业发展意义重大,研究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规模影响因素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对经典投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的回顾,提出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规模的因素,并结合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这些因素.研究结论显示,经典投资理论对上市公司确定投资规模具有适用性,上市公司投资规模主要取决于面临的投资机会、内部现金流和负债程度,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公司的投资规模确定还有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2.
罗付岩 《管理评论》2015,(3):174-184
从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期限与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信息关系视角,分析不同投资期限的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使用Gaspar等指标,把机构投资者分为长期机构投资者和短期机构投资者,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3-2011年数据,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期限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发现:与预期一致,长期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越高,越能体现其公司治理效应,即与盈余管理及正向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短期机构投资者比例越高,越能体现其投资的短视行为,即与盈余管理及正向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长期机构投资占优和短期机构投资占优分别体现其公司治理效应和信息交易效应,说明只有长期机构投资者才能参与公司治理、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因此,提高长线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和建立长线机构投资者的激励机制才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4~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截面数据,在实证检验不同治理机制间替代效应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终极控制、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间的互动关系,验证了公司治理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1.董事会治理与其它治理机制间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会强化董事会治理与股权制衡度、监事会治理之间的替代效应,而会弱化董事会治理与管理层激励、信息披露之间的替代效应;2.终极控制股东两权偏离对公司价值具有显著的负面效应;3.公司治理对公司价值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其在终极控制对公司价值的作用机制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超过50%。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最后为优化中国终极控制型公司治理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三因素模型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邓长荣  马永开 《管理学报》2005,2(5):591-596
Fama等的因素模型比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更好地描述了股票收益率横截面数据的变动.采用深市的股票数据(1996-01~2003-12)对Fama等的三因素模型在我国证券市场上进行了检验.证明三因素模型在我国证券市场是成立的,而且对三因素模型回归系数的稳定性和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检验了我国证券市场上是否有"新年效应"现象,得到我国证券市场的低账面市场价值比公司(除小规模公司)具有"一月效应",m/M组合具有"二月效应".研究结果为投资组合选择、预测、决策及其业绩评价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具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A股市场账面-市价比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1994年到2003年期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全部A股股票作为研究对象,对账面-市价比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在本文研究的时间阶段,我国证券市场上存在账面市价比效应;二、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账面-市价比对股票收益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三、我国的证券市场未达到半强有效;四、在我国,价值投资也可以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与其控股股东之间的关联投资是一种常见的投资现象,也是一种重要的关联交易形式。本文从"效率促进"和"转移资源"的视角对我国大股东控制下的上市公司关联投资进行分析。以2002 ̄2004年的样本数据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关联投资与企业绩效呈现负相关关系,关联投资并未增加企业价值,而是成为控股股东转移上市公司资源的一种渠道。进一步,当上市公司前一年发实施了IPO或SEO,EBIT较高时,关联投资与企业绩效呈现负相关关系;而当上市公司ROE为负或3年平均ROE在6% ̄8%之间时,关联投资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说明控股股东会根据上市公司可供转移的资源多寡,通过关联投资将资源转出或转入上市公司,以实现控制权私利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业绩是投资者据以进行投资判断的基本标准。随着企业投资价值被广大投资者所认可,投资者要求评估上市公司业绩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本文用公司的业绩(ROE)作为因变量进行建模,把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获取现金能力等财务指标和作为控制变量的公司规模设为解释变量,选取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2008年的财务数据作为有效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为寻求价值驱动因素进行一系列探索,找到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检验这些因素在中国上市公司中的适用性并提出一些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投资环境的调查数据,分析并实证检验了中国企业所有权结构如何影响其研发投资.结果显示:①企业研发投资的强度和频度都随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增加呈现“N”型变化.②不同股权性质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国有股对企业研发投资的资源效应较强,而公司治理效应较弱;私人股对企业研发投资的资源效应较弱,而公司治理效应较强;公司股对企业研发投资的资源效应和公司治理效应都较强;集体股对企业研发投资的资源效应和公司治理效应都较弱;外资股对企业研发投资具有一定的资源效应,但公司治理效应最弱.  相似文献   

19.
董事责任保险作为上市公司治理的重要避险工具,在改善公司治理绩效的同时,也可能引发董事的道德风险,损害公司价值。董事责任保险参与公司治理能否产生积极的经济后果,显著提升企业价值,尚有待经验证据检验。为了深入探究董事责任保险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文章基于公司治理视角,以2007年-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在控制样本自选择偏差后,研究董事责任保险购买决策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不论以财务还是以会计绩效衡量,购买董事责任保险均能够显著提升公司价值。研究结论揭示了董事责任保险的综合治理效应,提供了转型经济下董事责任保险对公司价值整体影响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0.
以2007~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内部控制、技术创新与价值创造能力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内部控制和技术创新均与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正相关,且有效的内部控制对技术创新和企业价值创造能力之间的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业务层面控制,有效的公司层面控制对技术创新与价值创造能力之间的正向调节作用更加显著。由此,实证研究可为企业优化内部控制(尤其是顶层设计),增进技术创新活动的价值创造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并可对投资者识别和利用内部控制进而调整投资预期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