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陈独秀尽管在其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内,将主要精力倾注于政治革命与文化改造上,对社会经济发展未作较为系统的论述。但因经济发展问题之于中国的重要性,陈独秀仍然没有放弃探索,提出了要客观评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国家可以拥有多种经济发展手段,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要注重公平与效率等有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在1920—1927年间,陈独秀对中国经济发展道路问题作出了艰辛的探索。随着其自身世界观的转变及政治斗争实践的发展,陈独秀的社会经济思想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的演变过程:1920年1月至1922年7月,直接提出用社会主义生产方法来发展经济;1922年8月至1923年2月,初步形成其社会经济思想的架构;1923年5月至1927年7月,最终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经济思想:中国经济的发展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并且要分两步走   相似文献   

3.
如何使积贫积弱的中国社会走上现代化的发展道路,陈独秀认为,要坚椅走社会主义道路;大力发展生产力,采用多种手段推进经济发展;在新文化的推动下,搞好政治民主化建设;以文化改造为突破口,促进人与社会的持续发展。其发展思路,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教育不仅依赖于经济而且受制于政治,同时又是社会进步的工具;教育必须与社会紧密联系,教育要坚 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等等,是陈独秀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五四”时期陈独秀探索的主要问题之一。“五四”前,陈独秀把教育与社会经济并列起来,认为同是社会进化的根本。①这种认识显然不科学。“五四”后,陈独秀用马克思主义考察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得出了许多正确的结论,并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至今仍有指导意义的主张和意见。本文仅就陈独秀在这方面的认识、主张等,作一点探讨。一陈独秀认为,教育属于心的现象,即精神现象。教育是“经济的基础上面之建筑物,”是经济这个物的表现。②教育与经济基础互相依存。他指出教育这个精神现象对经济基础有着强烈的依赖关系,一定的教育受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的制约,由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所决定。因此,教育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6.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必须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2003年12月17日至19日,由安徽省陈独秀研究会和安徽教育学院政法系联合主办的"陈独秀与中国现代文明学术研讨会"在安徽教育学院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安徽大学、安徽教育学院、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市陈独秀研究会、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社联、安徽省政协等单位的专家、学者50余人;会议共收到论文40余篇,涉及陈独秀的民主政治、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等多方面思想.会议比较全面地探讨了陈独秀在中国现代文明方面的理论建树,及其对今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经济发展的周期波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周期波动规律是客观的 ,不仅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有周期波动规律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也有周期波动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周期波动 ,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的。经济发展有周期波动不是坏事 ,而是一客观过程。认识这一规律 ,按规律办事 ,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在经济发展高涨时期 ,要防止在未来的危机中遭受损失 ;当危机到来时 ,要及时采取有力的反危机措施  相似文献   

9.
晚年陈独秀关于民主的言论,包含了他彻底的反对法西斯体制的思想,和对苏联体制、民主与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民主等问题的思索。晚年陈独秀关于民主的言论与他晚期政治经历有关,与当时国际上苏联的政治动态和德意法西斯的猖獗有关。陈独秀的言论有不少明显错误的观点,但也有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0.
“人的因素”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第一要素,生产力革命是最根本的革命。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既要靠发挥“人的因素”作用,又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因素的作用,二者不可偏废。要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把塑造人、培养人、造就人的工作抓紧抓好。同时要为充分发挥人的困素与科技因素最佳综合作用提供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五四"时期陈独秀探索的主要问题之一."五四"前,陈独秀把教育与社会经济并列起来,认为同是社会进化的根本.①这种认识显然不科学."五四"后,陈独秀用马克思主义考察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得出了许多正确的结论,并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至今仍有指导意义的主张和意见.本文仅就陈独秀在这方面的认识、主张等,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现代人文精神为马克思主义所批判继承与弘扬 ,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念基础。其思想源头可追溯到五四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先驱者李大钊、陈独秀等结合旧中国实际所阐述的现代法治社会国民或公民应有的自觉意识。对此资源 ,2 1世纪的中国应予积极开发利用 ,以利于锻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需要的理念基础和现代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全面、宏观地评价陈独秀早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为指导,深入分析了陈独秀早期的教育思想及实践。分析认为,陈独秀早期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主要包括提倡新教育、西学教育和素质教育、国语教育和工人教育、情感教育和道德德育,在北大文科的改革与广东教育改革。分析表明,陈独秀早期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对当前认识教育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教育目标、教育体制改革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独秀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象,也是对中国教育近代化曾有过重大影响的教育家。本文从“反对尊孔读经的旧教育,提倡科学民主的新教育”、“根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明确提出教育属于上层建筑的新教育观”、“从‘中国教育必须取法西洋’到‘用社会主义来发展教育’”以及“强调‘教育与社会密接’,‘社会与教育打成一片’”等四个方面,对陈独秀的教育思想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说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任何社会里,都有许多经济规律存在并发生作用。在某一社会里,这许多经济规律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共同发生作用,就形成了该社会的经济发展的规律性。社会主义社会当然也不能例外。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并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主要有: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规律(下称有计划发展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按比例发展规律、价值规律等等。这些经济规律在互相联系中发生作用,就形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的规律性。弄清这些经济规律的相互关系,对于我们掌握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的规律性,指导四个现代化,具有  相似文献   

16.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社会发展变迁的宏观背景下,分析比较陈独秀与胡适等人的不同政治主张,从思想史的层面评析陈独秀的政治思想和理论风格。  相似文献   

17.
《南都学坛》2013,(5):42-43
陈独秀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顺应时代潮流,引领中国早期革命运动,初步论证了救亡图存的中国何以要以俄为师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走西方资本主义的老路,曲折探求中国革命要经过哪些阶段才能走向社会主义,预言了中国社会主义的长期性等诸多问题,其前瞻性探索中的得失,值得梳理和挖掘,以启示后人。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从崇拜18世纪的法兰西民主主义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经历了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是巴黎和会上西方民主主义的破产,使陈独秀迫切要寻找新的出路;二是五四爱国运动的胜利,使陈独秀等一部分先进分子感到救亡运动不能仅停留在思想启蒙层面,应该走向直接行动;三是十月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冲破重重障碍传播到了中国,满足了这个社会需要;四是俄共的推动作用等等。这些因素综合起作用,促使陈独秀一步步实现了向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转变。  相似文献   

19.
现代人文精神为马克思主义所批判继承与弘扬,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念基础。其思想源头可追溯到五四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先驱者李大钊,陈独秀等结合旧中国实际所阐述的现代法治社会国民或公民应有的自觉意识。对此资源,21世纪的中国阳积极开发利用以利于锻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需要的理念基础和现代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0.
要加快苏联社会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就必须积极地寻找强化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计划职能的形式和方法,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则是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在这种生产关系基本上与生产的社会性相适应的情况下,就面临着寻找和实行能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根本影响的组织一经济形式,提高劳动集体在加快科技进步中的作用,使社会生产集约化。社会主义企业始终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基本环节。随着生产力在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