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新时代烙印的理论范畴。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承载着揭批现代化理论常识隐含的话语欺骗和实践陷阱,指引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双重使命。中国实践既向现代化的理论范畴注入世界先进水平的核心要义,也增添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要旨,还为现代化理论体系添补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的各国现代化共同特征,缘于中国实践对现代化一般规律的遵循;具有的中国特色,缘于持续全面地以世界先进水平为实践参照和指引。新时代的实践经验总结,新时代的伟大变革浇铸历史里程碑,新时代统筹两个大局,形塑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实践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付荣欣  郎旭 《南方论刊》2023,(1):34-35+92
中国式现代化包含着一系列特殊的规定性。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以工农阶级的解放为起点,工农阶级的解放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奠定阶级基础、指引前进方向;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中国式现代化衍生出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要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未来指向于全人类未来共同的价值追求,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为世界各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价值指引和目标导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经历了革命时期的创榛辟莽、建设时期的早期探索、改革时期的开创发展与新时代的创新突破四个阶段。要从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视角,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共性与特色,其所具有的各国现代化共同特征包括工业化、科学化、市场化、城市化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等,同时又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五个方面特色。要从整体与部分关系视角,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与“分”,包括总括性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或简称“中国道路”与分领域的具体路径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布局与具体部署;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域推进与区域协调,等等。要从知行关系角度,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进行探索取得的重大成就,是实践探索与理论探索、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李宏 《理论界》2023,(12):8-14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次巨大转型,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形态呈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但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是单一的。与西方现代化道路内嵌的殖民霸权、个体至上、利益驱动、生态剥夺及文明隔阂等弊病相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依靠勤劳奋斗、根植家国情怀、坚持人民至上、崇尚人与自然和谐、追求文明交流互鉴的人类新文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既有世界现代化的一般特征,更有在模式与道路、价值与目标、立场与格局等方面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本质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开辟了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崭新道路,昭示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5.
实现并不断推进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成功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作为基本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立场,在坚持问题导向以推动改革发展中不断完善,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理路。中国式现代化突出“人民主导”,构成了对“资本主导”的西方式现代化的实践超越;与“国家优先”的苏联式现代化模式不同,中国式现代化突出“人民优先”,也构成了对苏联式现代化的实践超越。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各国现代化的特征,又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西方现代性的三重超越:理论上,西方现代性以理性哲学为主导,但它最终走向工具理性并受制于资本逻辑,而中国式现代化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超越了工具理性和资本逻辑;实践上,西方现代性的政治实践所推崇的民主是一种形式民主,其经济实践所坚持的自由市场经济无法克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其文化实践倡导的普世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渗透,而中国式现代化以政治上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经济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文化上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实践维度上实现了对西方现代性的超越;价值上,西方现代性所追求的普世价值最终带来的是世界和平秩序的破坏,而中国式现代化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由此在价值维度上超越了西方现代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从实质上讲,中国式现代化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中国的实践形态和“具体化”,体现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中国发展的个性特点和特殊规律。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选择,更是系统的理论,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念、目标、发展战略、制度基础、文化蕴涵等多重内容的总结提炼。本文试图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系统的理论分解,从中国智慧、中国自信、中国理念、中国战略、中国方案五个角度,深入剖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性”,以便中国更好认识自身,有利于世界正确理解中国。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作为区别于西方现代化发展的中国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危机,以及由于人与自然关系失衡所产生的诸多社会问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与本质特征。通过对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政治主张上与西方生态现代化截然不同,这使得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历史语境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超越西方生态现代化的理论形态和实践范本。中国式现代化集全党意志、集国家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永续发展,就是走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9.
王健 《社会科学》2022,(12):12-19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始终把坚持和平发展作为根本追求。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命运、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目标以及对当今时代主题和世界发展大势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必然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走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立足于把自己事情做好;始终要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始终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始终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蕴涵着唯物主义辩证法原理,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中国式现代化,这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蕴涵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是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正在逐步实现的现代化,这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中蕴涵着唯物主义群众史观原理,是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共同创造历史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对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具有世界意义。现代化是每个民族的普遍命运,但现代化陷阱对后发国家追求现代化会产生重大阻滞效应。中国式现代化牢牢掌握战略主动,广拓现代增长动力源,走开放式自主创新道路,从城乡二元走向城乡融合,成功探索出现代化陷阱的化解之道。中国式现代化跨越现代化陷阱的成功探索,打破了西方经典现代化对现代化的垄断权,开辟了社会主义国家通往现代化的新道路,开创了后发国家并联叠加式现代化新道路,丰富了化解现代化风险的现实方案,具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全面梳理我国现代化历史轨迹,提炼符合中国历史传统、现实国情和时代发展趋势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观照典型国家现代化的普遍特征,博采发展模式之长,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是新时代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坚持目标导向,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由此五个方面破题,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向正确方向迈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式现代化践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类文明理论,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内涵,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文明形态的独特性和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最终目标。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人类现代化文明的共同价值是:把人民性作为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独立自主地探索现代化道路,实现其多样性;传承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坚持守正创新,实现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性;互助互利、立己达人,使现代化成果在世界上具有普惠性;不畏艰难、奋发有为,增进现代化领导的坚定性。中国式现代化文明形态回答了时代和世界之问,它向世界提供的中国智慧和方案是:没有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更非西方化和美国化;现代化不仅仅是物质文明,它具有多面性;实现现代化的最根本前提是要有坚强的政党领导并实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中国式现代化是驾驭资本能力的考验,是利用资本趋利避害的统一。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必然壮大世界和平力量,成为保障人类利益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14.
尽管世界各国的国情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各有不同,但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实现却有许多共同的特点,有许多值得深入研究和借鉴的经验教训。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既凸显了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般规律,又适应了中国的具体国情。  相似文献   

15.
张志强 《东南学术》2024,(3):1-9+246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根基于中华文明,来自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文明的激活再造。“第二个结合”提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视野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路径。作为古老文明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也是对中国特色创造出的现代化新的共同特征的高度总结,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突破,具有从中国实践中创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和文明理论的伟大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科学产物。  相似文献   

16.
牛蕊  吴施忆 《学术探索》2023,(11):17-30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有基于自身国情的中国特色。本文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内涵出发,基于5个维度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指标体系,并利用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改进TOPSIS法测算省级层面中国式现代化指标。在此基础上,将BP神经网络融入DEMATEL模型,识别影响省域层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程度呈现东强西弱的特征,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的中国式现代化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城镇现代化程度、创新驱动发展程度与农业现代化程度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不同省份的现代化发展驱动因素具有显著差别,其中强现代化水平地区的创新发展与粮食能源安全是重要驱动因素,现代化程度较强地区各因素影响较为均衡,而现代化程度一般地区的驱动因素则以人民生活与对外交流的影响更突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现代化锚定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的使命任务,是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集中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国土壤、厚植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国情,切合中国实际。认清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历史探索、现实基础、蓝图规划和根本遵循,认识其目标追求和路径选择相统一的逻辑特点,有助于“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性建构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主题和内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努力寻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继承与创新并举中推动中国现代性的建构和完善,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担承中国现代性建构这一历史重任的理论勇气和智慧,对于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属于我国民族复兴的关键路径,其具有鲜明的特点及发展优势,如发展规律则为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历史脉络则具有传承性和创新性的特征,优势为体现出了我国向度与世界向度的统一。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机理,并进一步分析其基本特质,最后阐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鲜明优势,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价值追求的理论渊源。中国式现代化以人为主体,把人民至上作为价值追求,这一价值追求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形成,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为理论涵养。中国式现代化以创造人民幸福生活为实践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把人民至上作为价值遵循,把基于人民需要变化的主要矛盾作为内在动力,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为崇高目标。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决定了它不只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现代化,更是服务于全人类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