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消费主义是西方社会的主要思潮之一,在社会发展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青年群体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精致”人设是当代青年在消费主义观念影响下对美好幸福生活错位的理解、反映和追求。其主要表现为以虚假性伪饰呈现自我“精致”形象、以非理性消费演绎超前“精致”理念、以宣传性伪晒营设高尚“精致”品位、以物质化取向沉迷空幻“精致”之乡等多元表征。这些表征源于消费主义包装下幸福化确证的视角陷阱、消费主义诱导下符号化意义的错觉驱动、消费主义浸染下网络新媒体的价值误导。必须以正确思想引导帮助青年明晰“精致”本质,以主流舆论宣传推动青年挣脱资本逻辑沉重“枷锁”,以自我反思与实践指引青年还原构筑现实本真生活。  相似文献   

2.
消费主义的全球化扩张与中国传媒的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主义急剧地在全球扩张,中国传媒也逐渐顺应消费主义逻辑发展,凸现消费主义化倾向。然而,传媒的消费主义化不仅带来中国传媒的物化,导致受众的单面化,而且造成中国文化的商品化。如此种种,都形成对中国传媒的一种"异化"。中国传媒应该积极应对,抵制奴役与异化,重塑媒体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3.
解析《美国悲剧》中消费主义的社会层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经济学、社会学领域关于消费主义理论和社会分层的研究方法,从消费语境下日益凸显的下层群体和上层群体之间的不同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下层与上层之间的越界与排斥等视角解析<美国悲剧>这部公认的伟大作品.旨在探讨消费主义对美国社会结构的巨大层化作用.研究认为把消费看作是人生最高目的的消费主义对美国社会结构的演变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消费主义思想意识是加速美国社会群体层化的深层根源.其负面影响对如今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仍具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西方消费社会的发展,消费主义文化的意识形态性日益凸显,并且借助全球化的浪潮迅速向全球蔓延,力图将整个世界都纳入资本主义体系,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也深受影响。本文从消费主义产生的根源起,并对其内涵和实质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消费主义既是唯物质占有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以消费为最高人生目标的价值观念,同时还是资本驱动下追逐利益,实现自我表达和社会认同的思维方式与行为实践。试图建立起对消费主义的正确认识,并为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文化消费主义是消费主义在文化领域的现实表现,是一种更具渗透性和颠覆性的社会思潮。在资本驱动、文化霸权主义、后现代主义及技术发展等多种因素影响下,这一思潮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潜在、分散的受众。它呈现出消费理念畸形化、消费实践娱乐化、消费形式隐秘化和消费产品市场化的样态。随着文化消费主义蔓延,其危害也日渐浮现,既动摇了主流价值的合法地位,又抽空了文化的价值意蕴,并摧毁了个体的精神世界。为了有效应对文化消费主义的挑战,需要"纠""导"并重,有效破解文化消费主义难题;"攻""防"必备,维护主流价值的合法性地位;"刚""柔"并济,全面遏制文化消费主义泛滥。  相似文献   

6.
符号的介入使消费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最核心的推动力之一。当物的实体性与历史性被抽空,只剩下差异的记号和整个差异体系的缩影,“物—商品—人类”的全部价值便凝结在符号价值体系之中,使符号消费主义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符号消费主义是资本逻辑统治由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拓展的意识形态表现。深刻认识符号消费主义的生成逻辑及其给现代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带来的复杂影响,把握符号消费主义背后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实质,对于建构当代消费文明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国新中产阶级消费特征的剖析,指出这一消费主体的消费行为只具备西方消费主义的个别特征,不能完全等同于西方中产阶级的消费主义。对于中国新中产阶级的消费行为只有给予正确引导,采取激励与约束的协调机制,才能使其成为中国积极消费文化的主流群体,在中国拉动内需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下,伴随着消费对象的不断"越界",历史消费主义影视思潮呈现出日渐明显的泛化态势.从历史消费主义影视剧的内部配方机理入手,可以把历史消费主义影视剧归纳为"配方"、"怀旧"、"噱头"、"小历史"、"游戏"、"反历史"等文化模式.历史在历史消费主义的尽情游戏中"迷失"了.无论历史消费主义影视剧走着怎样的路线,始终不变的是"消解-确立"模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作为西方文化重要内容的消费主义开始影响我国的消费生活,也逐渐进入我国理论研究的视野。本文简要梳理了西方理论界有关消费主义文化的理论研究,以及我国学者对消费主义倾向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0.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流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已经蔓延到大学生这一特殊消费群体并日渐盛行。消费主义影响着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了其精神价值的缺失,严重扰乱了其正常的学习生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及时运用有效的方法措施,从价值观教育、感恩教育、媒体引导,以及营造良好的校园消费文化等方面,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促使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转型,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消费主义价值观念也逐渐影响到我国。面对我国出现的消费主义现象,我们要提倡遏制物欲,保障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消费文明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消费伦理建设,注重精神文化消费,超越消费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媒介文化因其商品性对消费形态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它可以利用其视、听等感官刺激直接作用于消费形态;也可以通过执行意识形态功能,间接影响消费形态,而其中一个主要的影响就是对消费主义滋生和蔓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消费主义的批判应从其背后生发作用的媒介文化的本性即商品性入手,而媒介文化的发达与普及是近代社会以后发生的事情,与所谓的现代性息息相关,因此以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为理论依据对媒介文化展开批判,可以有助于消解消费主义的神话,构建积极向上的媒介文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进入后工业化大生产,社会文化发生巨大转型,进入消费社会.随着消费主义在城市中的日益盛行,消费逻辑开始控制并主动去创造各种消费需求,不单单是在城市空间中进行消费,而是逐渐强有力地实现了对城市空间的改造和再创造.城市空间作为消费的空间的同时也成为消费商品本身.  相似文献   

14.
符号消费因其扬弃了单纯的"使用价值消费"狭隘性,从而直接促发了消费主义观念的出现和发展。大众传媒尤其是电子媒介的具象性符码所带来的影像表现力由于能为商品附加更多的象征意义,使得媒介必然与消费主义不谋而合,共同带动大众文化的新发展,社会的整个大众文化形态也由此出现了商业逻辑主导下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的生理特点、尚没有成熟的消费心理等特征使得他们容易坠入消费主义的泥潭。消费主义导致大学生对消费价值观的取向出现偏差、对消费价值观的评价出现世俗化倾向,大学生因此出现精神危机,不利于高校师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不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高校的当务之急是引导并帮助学生树立节俭消费的价值观,采取包括开设消费教育课程等在内的措施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主义思潮正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积极主动地应对消费主义的挑战,在马克思的消费观的指导下,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消费活动中进行道德塑造,为推动社会主义消费文化的传播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使和谐消费文化成为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源泉,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7.
消费主义文化是上个世纪初产生于美国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本质具有双重性:经济效益的即期性和发展的不可持续性。消费主义文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中国并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消费主义文化的价值观与我国当前的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在消费观念、消费手段和消费结果等方面存在着尖锐的冲突。  相似文献   

18.
大众传媒中的新闻消费主义倾向,是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在传播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现象。这种新现象虽然表现类型甚多,但总体特征是以迎合观众的心理需求,满足观众的感性欲望为目的,其娱乐化、浅表化的特点比较突出。大众传媒中的消费主义倾向已引起传播方式与功能作用的变化,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
大众传媒中的新闻消费主义倾向,是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在传播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现象。这种新现象虽然表现类型甚多,但总体特征是以迎合观众的心理需求,满足观众的感性欲望为目的,其娱乐化、浅表化的特点比较突出。大众传媒中的消费主义倾向已引起传播方式与功能作用的变化,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数字文化消费主义作为一种异化的文化消费观和价值观,表征出文化消费意识畸形化、文化消费产品符号化、文化消费精神娱乐化、文化消费话语隐性化等多元样态。同时,随着文化消费主义在数字空间的不断弥散,其对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危害日渐凸显,主要表现为磨灭精神生产的客观性、减损精神产品分配的公平性、弱化精神交往的深度互动性、阻碍精神消费的整体延续性等。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为消解数字文化消费主义的现实危害,推动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需筑牢满足人民精神生活公平享有的主流价值阵地,创作契合人民精神生活需求的数字文化产品,营造凝聚人民精神生活共识的清朗数字空间,形塑促进人民精神生活意义达成的数字文化消费观,从而持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