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文明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行政文明建设必须首先树立科学的行政文明主体观念。行政文明主体观念主要包括行政科学观、行政平等观、行政法制观、行政民主观、行政效率观等等。科学的行政文明主体观念是行政工作的指导,也是搞好行政文明建设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文明行政是行政体制改革对政府行政方式提出的必然要求,蕴含着依法行政、以德行政、坚持服务理念等要素,要求行政主体具备相应的法理人格、道德人格和服务人格.法治精神和伦理道德缺失、主体价值观错位等主体人格障碍,以人情执法、暴力执法、权力寻租等形式制约着文明行政的实施.消除文明行政的主体人格障碍应主要从加强自我学习、加强法制教育以及健全行政执法责任体系着手.  相似文献   

3.
罗浩波 《天府新论》2007,1(3):101-108
全球化时代人类及其社会文明发展中一系列重大现实课题的解决,迫切需要加强对社会文明问题的基础理论研究,构建具有综合性、反思性、前瞻性的社会文明学理论体系,以审视社会文明的内在本质,统观社会文明的历史演进,评判社会文明的时代价值,引导社会文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需要树立生态发展理念和深化生态体制改革。以粤北欠发达区域清远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建设为例,在探索生态发展和生态体制改革面临普遍性问题: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重困境,生态补偿不足,生态管理效率低等。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契机,深化体制改革:要完善生态补偿体制,改革生态补偿方式、方法,深化政绩考核方式等。  相似文献   

5.
于雪梅 《理论界》2006,46(7):200-20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了具有自立、自主、自强精神的新主体,使得人的主体性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的面貌凸现出来,从根本上改变了把人当作狭隘人群的附属物或某种物的奴仆的命运,这是人的主体发展的一次伟大的飞跃,它有助于提高和强化劳动者的主体地位,使中国人民以一代新人的姿容跻身于世界性的现代化潮流之中。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个人主体与现代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独立的个人即个人主体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的重大历史成就就在促进独立个人的形成。市场经济一方面促使家长制的古代和封建的等级依附关系走向瓦解,同时又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并形成具有自由个性的更高阶段的人准备了条件。随着独立个人的生成,哲学立足点的变化,于是发生了从传统哲学向现代哲学的理论转向。马克思是现代哲学的开创人,他的哲学是现代人的意识表达。多年以来,我们对他的思想和理论有许多误解、错解,这与我们的“人”的状态直接有关。今天,市场经济的发展能够改变人,它也必将带来哲学观念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7.
礼乐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特色.用主体际和符号互动理论对之进行分析探讨,可以发现其一般原理,并促使其向现代转化.人际之间的互动是从社会文化生活中获得的行为模式.当人分别处于客体和主体角色时,就有了主体-客体互动和主-主互动.其中礼仪主要是借助营造语境而形成主体际互动模式.礼仪互动包括了主体间的彼此尊重、设身处地体验别人感受的方式,经过改造、重构,可以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自由社会和市场经济的现代计划一定出了差错:经济进步不再扩大公民真正的自由,也不再改善社会境况,而是展现出似乎是与社会弱势群体敌对的内在必然性.尤其在欧洲国家,福利国家落后了,正在同私有经济社会成本"爆增"作斗争.今日的挑战是:重新思考适合于自由平等的公民的井然有序的社会原则,并将市场经济重新纳入这些原则中,即使市场经济"文明化".从伦理观点看,真正的公民自由比"自由市场"更值得优先考虑.这种共和自由主义同市场自由主义有本质区别.随着公民经济权这一核心理念的提出,一种全新的关于社会进步的解放观点正在走进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首次科学地揭示了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文明主体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许多著作中都对这一基本思想作过原则性论述 ,我们不妨称其为马克思主义的文明主体思想。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又对这一思想进行了丰富和发展。专门和系统地研究关于文明主体的思想 ,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认识文明主体自身发展规律 ,从而充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它仍是不完善的,在这个体制的转换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规范的经济行为,如伪劣产品泛滥、一些个体企业拖欠工人的工资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严重危害了经济的正常运行,也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可以说,在我国建立一个全面的、切实可行的、面向所有企业的信誉机制已经迫在眉睫,不能不引起社会各界的注意,尤其是我们的经济管理部门更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并着手加以规范。本文拟用财产的专属性和准租理论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1.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西方近代哲学是工业文明时代精神的精华,而生态哲学则是生态文明时代精神的精华.文明的变革呼唤着哲学观念的变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离开具体时代抽象地谈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是毫无意义的.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根",离开了物质文明,哲学就成了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哲学则是物质文明的灵魂,离开了时代的哲学,物质文明就成了一个没有灵魂的"僵尸".生态哲学不是把"一般哲学"应用于生态问题时所产生的一个应用学科,而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一般世界观,是生态文明时代的新哲学.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系统当中,经济主体、经济客体、运行环境构成了系统的完整机制。而市场经济运行当中的核心是经济主体,尤其是经济主体素质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或影响着市场经济机制的运行顺利与否,所以应对经济主体的素质尤其是经济主体的人格特征加以分析、研究,以确保经济主体人格特征完善的同时,力求促进经济主体综合素质的培养、完善,进而促进市场经济机制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3.
政治参与的主体及市场经济对中国政治参与的推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治参与被广泛用于分析和衡量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状况.政治参与是普通民众的事务和权利,而不是少数精英分子的特权.市场经济在中国的运行对于推动政治参与乃至整个政治发展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当代中国,肯定和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不仅有利于加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而且在客观上有助于增强政府责任政治,有助于提高政府效率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蒋显荣 《理论界》2009,(2):106-107
非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在谁是世界的主体问题上针锋相对,非人类中心主义把环境污染的责任引咎到人的主体地位上来,而不是主体的行为上来,以致人类中心主义理不直,气不壮.人类主体地位是自然历史形成的,它还在进一步加强.它不应背负骂名,反而应该鼓励主体的开拓性,彰显人的本质力量.但主体(人)行为对环境问题负有绝对责任,解决环境问题应从主体行为上而不是从主体地位上来寻找办法.环境问题是技术发展的副产品,体制是纵容还是制约这个副产品的关键."生态泛腐败"问题是我国生态体制需要解决的问题.环境问题可以通过环境保护的制度和科技的发展得到解决,而不是靠否认人的主体地位、压抑人的本质力量去解决.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决定了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政府为主导、市场有效驱动、社会组织为纽带、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协同推进的过程。但从目前来看,这一多元主体结构中各主体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需要从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社会公众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普遍制度文明与主体实践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全球化进程必然伴随全球性普遍制度文明的发展与转换。制度文明及其发展是具体的、历史的,全球性制度文明的总体发展趋势是从不合理走向合理,主体普遍交往中的冲突、相融、创新、转换是其发展方式。普遍制度文明对于各发展主体的具体制度文明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推进其发展,也可能导致其衰亡。普遍制度文明并不意味着全球制度的一元化。增强制度意识,推动国际“游戏” 规则的合理化,是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必须选择。参与制订全球交往规则的根本前提是加快发展,加快提升我国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7.
工业文明以来,在"主客二分"思维方式指导下的发展逻辑导致了全球生态环境危机,造成了人主体的丧失和自然主体的遮蔽,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促使人们去思考在现代科学与技术支持下的文明发展模式的弊端,积极探索解决人与自然矛盾与冲突的新思路。文章在批判性地吸收生态伦理学、环境伦理学以及后现代主义思想精华的基础上,提出了为现代性文明的解蔽之策——构建自然与人的"双主体",并确立自然与人的"主体平等"地位。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呼唤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高度发达的社会分工体系,因而信用关系空前发达复杂。现代社会分工体系是在现代信用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现代信用关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和灵魂。本文分析了我国社会信用的现状及其危害,信用缺失的原因,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目标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城市文明的普遍形成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标志。城市文明是具有本质性和历史性双重规定的抽象名词,它的本质性特征决定了它具有普遍的一般属性,它的历史性特征决定了它具有流变与更迭的性质。后者说明了不同历史前提、不同发展阶段,城市文明的内涵与任务必然会发生変化:在过去的二三百年间,由工业革命开启的现代化进程是以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为基础的;而当下现实表明,中心—边缘关系的历史正在被多元化的网状关系所取代,一种新的全球文明正在形成,它不再是从某个单一文明或特定价值出发,而是基于人类共同利益。“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新的历史方位,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有必要思考城市文明的中国转向。  相似文献   

20.
李思 《南方论刊》2007,(12):78-78
国企在我国市场经济的统领下,其为商事主体已是一个必然的事实。文中从经济主体和国有企业形象转变的角变分析了国有企业的商事主体地位,并阐析了国有企业之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