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雪冬 《理论界》2012,(1):128-131
汉语的"衣""裳""裙""裤"发展至今天的"衣裳""衣服""裙子""裤子"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文章在描写这一过程的同时,分析了早期的"衣""裤"的所指和义位,对"裳""裙""裤"之间的关系和"裙""裳"的历时演变进行了探讨,初步确定"衣裳""衣服""裙子""裤子"的产生时间,与《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在相应词条释义上作了商榷,在二典词条引例的基础上将其首现时代提前。  相似文献   

2.
隋唐时期于阗王统考孟凡人关于汉至北魏的于阗王统问题,本人已有专文探讨,发表于《西域研究》1993年第4期。现续撰本文探讨隋唐时期的于阗王统。一隋朝是个短命的王朝,此时的于阗王仅见一人。《隋书·于阗传》记载:“其王姓王,字卑示闭练。”“王锦帽,金鼠冠,...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汉语里,“作”与“做”,不仅同音,而且意义上也有某些微妙的联系。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不少人常常将它们混为一谈。那么,这两个字究竟有无联系,它们的区别又表现在何处?本文想就这一问题,谈谈这两个字的历史渊源和用法,并祈大家指正。一、“作”与“做”的历史渊源“作”字的字形出现较早,它在上古时代的《论语》、《诗经》、《楚辞》等经典著作中已经出现。《说文解字)}中“作”的字形是聪,基本义是“起也”,就是站起来的意思。随着词义的发展演变,“作”的意义概括的范围有所扩大,可以分为两个大的义项①:(-)起…  相似文献   

4.
古汉语“之”“是”宾语前置问题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之""是"宾语前置句在《马氏文通》中提出,学界对这一古汉语常见语序规律进行了长期探讨,至今对一些语法现象仍存有分歧和争议。本文中,笔者通过长期教学实践及查阅前辈学者研究心得,拟对判断"之""是"宾语前置句的主要语法标志及"之""是"能否作代词复指前置宾语的两个问题进行再探究。  相似文献   

5.
近读杨希义同志《唐代印纸考》一文,谓“印纸,即印刷之纸也”,“唐代印纸,乃是唐王朝用雕版印制的、用以征收除陌钱的凭证,是我国最早的商业发票”。其实,唐代印纸既非“印刷之纸”,也不是什么“商业发票”。 最早将印纸看作是印刷品的。是著名的印刷史专家张秀民先生。他在《中国印刷术  相似文献   

6.
毗沙都督府下设若干羁縻州,由于两《唐书·地理志》不载州名,历史面貌较为模糊。本文考证羁縻于阗都督府贞观二十二年初领于阗、蒲山、六城、渠勒、戎卢、精绝六羁縻州,前上元二年,改于阗州为毗沙州,于阗都督府为毗沙州都督府,析置羁縻西河、勃野、河中、□□、东河五羁縻州,初步复原了毗沙都督府十一州的具体地望,并对朱丽双新近发表的《唐代于阗的羁縻州与地理区划研究》一文作了评析,认为坎城、吉良、固城仅是军事城堡,非羁縻州。  相似文献   

7.
近年和田地区共发现五批唐代汉文文书残页 ,全部流散民间。其中第三批已为作者刊布考释。本文刊布、考释第四、五批文书 ,通过对文书的内容、文字、用语、职官等的考释 ,推断这批文书的时代为唐代 ,探讨了随军营妓、唐代棉花称花以及“秤”这一衡量单位的重量等问题。文书为唐代于阗史填补了“亻占镇”、“光 ( ?)里”、“神山馆”等镇、里、馆之名 ,同时又丰富了我们对唐朝在于阗的职官及军务活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偶然翻到《社会科学战线》一九八一年第三期上的一篇短文——《“郭沫若的化名之作”小解》(作者史明),读后想说点意见。该文作者指出我和单演义先生合编的《鲁迅与郭沫若》一书中,对鲁迅一九三四年五月十五日致杨霁云书中所说的“郭沫若的化名之作”,未能注  相似文献   

9.
唐代“鬼门关”诗云:“一去一万里,千至千不还。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鬼门关在今广西北流县,《新唐书·地理志》:“容州北流县南,有两石相对,迁谪至此者,罕得生还,俗称鬼门关。”唐宋间贬至海南者多取道经此,故而关名、诗名皆颇著。此诗多以为李德裕作。如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名胜辞典》“广西北流县,鬼门关”条:“唐宋诗人迁谪蛮荒,经此而死者迭相踵接。唐李德裕《贬崖州》诗:‘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其  相似文献   

10.
北宋时期的于阗,尽管臣服于黑韩回纥,但仍作为一个相当自治的城国而活跃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上,与宋王朝的往来至为亲善,在其携带的黑韩王的国书中,仍沿用唐代和亲称谓,称北宋皇帝为“汉家阿舅大官家”。北来前期,于阗朝贡使团由“回纥路”入贡;宋仁宗明道元年(1  相似文献   

11.
“踏歌”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是我国文学全面发展的时代。其中尤以诗为大国。唐诗艺术之精姑不论,仅其内容之浩翰,足令人叹为观止。这也为后人洞悉唐代社会风貌提供了取之无竭的源泉。诗歌是艺术,它与音乐、舞蹈、戏曲从一诞生起就结合在一起。因此,要研究唐代的戏曲,也就不能不特别地留意唐诗了。 本文仅就李白《赠汪伦》中之“踏歌”,略申其与歌舞、戏曲之缘,以就正于方家。 《赠汪伦》写于天宝十四年乙未(755)。时李白五十五岁,诗曰: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晓畅明白,故历来注本诠释其意者甚少。关于“踏歌”,清王琦《李太白全集》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2.
杜甫《送韩十四江东担省》末联:“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对其中“努力”一词,《钱往杜诗》、《杜诗镜检》等书无往,盖以为其义训平常易任,无需作注。《杜诗评注》卷十注云:“沈文帝乐府:男女居世,各当努力。”以古释古,仍使人不得要领。今人多按现代汉语中“努力”(用力、勉力、尽力)之义理解之。如1983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鉴赏辞典》释日:“出句是说,分手不宜过多伤感,我们应各自努力,珍重前程。”(第528页)1986年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杜诗鉴赏》亦写道:“今后还是各自珍重、各自努力吧!”(第3…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新发现的《贞元七年七月杰谢乡牒为请大王处分事》文书为线索,针对唐代于阗的乡里制度、杰谢与质逻的关系、于阗王的地位、阿摩支以及于阗陷蕃的年代等问题进行了考察。本文所介绍的这件文书不仅首次证实了唐朝乡里制度在于阗的实施,而且是和田地区目前已发现的年代最晚的贞元年号文书。  相似文献   

14.
唐代于阗的“乌骆”──以tagh麻扎出土有关文书的分析为中心[日]荒川正晴序我曾在一篇论稿中涉及到吐鲁番汉文文书中所出现的“乌骆”一词,我认为那是古突厥语ular的汉语音译,意为“驿传”或“驿传用驮畜”之意。我还进一步指出,唐曾使吐鲁番周边地区的游牧...  相似文献   

15.
《小妇人》描写了马奇一家四姐妹的成长过程,描绘了温馨感人的家庭生活,描写了一个充满慈爱、生机勃勃的女性社区,也塑造了四个惟妙惟肖的小妇人形象。文章从"独立自足""温暖友爱""自由平等"来解构《小妇人》中"女性社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唐、宋时期的“驴鞠”中安唐、宋时期,有一种别开生面的体育活动──"驴鞠"。在唐代是女子的运动项目,如《新唐书·敬宗本纪》记载,敬亲曾令"内国"宫女"分两朋驴鞠"。郭知运的儿子郭英义也曾教女位乘驴击球,供其观赏(《新唐书·郭知远传》)。到了宋代,已不是...  相似文献   

17.
中华书局1973年点校本《隋书》卷六七《裴矩传》,第1579页:
  发自敦煌,凡为三道,各有襟带。……其南道从鄯善、于阗、朱俱波、喝槃陀,度葱岭,又经护密、吐火罗、挹怛、忛延、漕国,至北婆罗门,达于西海。
  检验百衲本、汲古阁本、武英殿本均同作“忛延”。又参《北史·裴矩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389页)、《新唐书·裴矩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929页)亦作“忛延”。  相似文献   

18.
古代“奏章”的典范之作──《出师表》方建斌据《后汉书·胡广传注》称:“凡群臣之书,通于天子者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议。”于此可知,“表”主要是臣下向君王陈述衷情的一种文学形式。其主要特征为强烈的抒情性与说理性,即所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相似文献   

19.
《史记·货殖列传》云:“朱公……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唐司马贞《索隐》曰:“谓择人而与,人不负之,故云不责于人也。”此解义甚含糊,故今人晏炎吾解“责”为“债”,谓:“‘不责于人’者,谓不贷子钱。”“‘择人而任时’即‘释人而任时,。亦即‘与时逐而不责于人’,言异而实同。”(见《华中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第1期)今按,以“债”释“责”,以“释”释“择”,似嫌迂曲。《说文》:“责,求也,从贝束声。”“责”之本意为“求取”,《左传·桓公十三年》:  相似文献   

20.
“振旅”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振旅”一词,为古文献中的习用语,传统解释为军事行动回师时的治兵整众。《左传·隐公五年》:“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公羊》、《谷梁》庄公八年传也都说“入曰振旅”。《尔雅·释天》解释“振旅阗阗”:“出为治兵,尚威武也;入为振旅,反尊卑也。”《周礼·夏官·大司马》:“中春教振旅”,郑注:“凡师出曰治兵,入曰振旅,皆习战也。” 一定要把“振旅”同军队的入归联系起来,这是汉儒们的迂见。其实,班师固然可以振旅,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