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火把节的火     
奋发 《民族论坛》2003,(5):40-40
南的彝族,是火的民族,火的子孙,祖祖辈辈崇火、尚火、恋火。火把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夜晚点燃,熊熊的篝火、欢快的歌舞,表达了彝家人对美满幸福生活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和崇敬,并以火除秽求吉,驱尽鬼邪,祈祷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夜幕降临,熊熊的篝火点起来,红红的火把燃起来,往火把上撒一把碎碎的松香,立刻溅起了无数颗灿灿的星。空气里洋溢着大三弦琴千年的弦音,柔和而又狂热地舞着、跳着,千回百转飘进每个人的心灵。火的幕布上,跳动着一个个婀娜多姿与强健魁梧的身影,人身与火光交相辉映。火的腰身嫩滑柔软,火的舞蹈分外妖娆,火的魅力永远勾…  相似文献   

2.
韩晗 《民族论坛》2007,(1):19-20
(一) 民俗很脆弱,脆弱得不能搬动,一搬动,就要出问题. 但是有时候我们就喜欢搬动这些原本不能搬动的东西,就像热衷于把那些古董从地底下挖出来,再送到世界各地巡展一样.我们在宣扬文化的时候往往会忽视其最重要的地域性,忽视整个文化存在的背景,甚至于忽视其存在的主体.如,民俗度假村的苗族吐火,闹市区的纳西文字的书写,以及灯光闪耀下舞台上的所谓原生态歌曲,种种刻意的表现,最后导致的就是这种文化在产业化的结合下,走向了文化的反面.  相似文献   

3.
梁平 《民族论坛》2006,(7):34-36
我第一次听侗歌,是十多年前。山野间,一队女歌手微微摇动着身姿,低眉垂目的面颊带着羞涩的笑容。身佩的银饰叮当作响,仿佛淙淙流淌的小溪,清脆而婉转。大歌节奏徐缓,曲调舒畅流利,和声质朴轻灵,旋律优雅清醇。歌词,我一个字也听不懂,调式,我一点也不明白,可天籁般的侗音,萦绕在我的头顶,震撼着我的心灵。这震撼,绝不是一瞬间的。她诱惑着我,一次又一次西行,向着云贵高原,寻觅。小黄的大歌提起侗族大歌,到过侗寨、听过大歌的人,都会联想到贵州从江县的小黄,一个被为誉“侗歌之乡”的山寨。小黄寨不大,600余户,3000多人。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山…  相似文献   

4.
三河古镇,坐落在巢湖岸畔,地处合肥、六安、巢湖三市交界处,因环镇而抱的丰乐河、杭埠河与流贯镇内的小南河合而为一得名。盛夏的小镇,河湖环绕,稻花飘香,碧波万里,风光潋滟,一派"‘春秋’古镇,皖中水乡"的美丽风光。走进古镇,泥土混着青草的清香,悠然入鼻,扑面而来,轻轻地抚慰着我们疲惫的心灵,荡涤着都市生活布满身上的尘埃,那种惬意的感觉让人立刻就爱上了这幽静古朴的小镇。  相似文献   

5.
钟芳 《民族论坛》2013,(8):59-60
正"小小萤火虫,飞到西,飞到东,这边亮,那边亮,好像许多小灯笼。"乡村宁静夜空下,一只只可爱的萤火虫扇动着轻盈的翅膀飞来飞去,闪烁着点点荧光,把夏日的夜晚点缀得神奇而美丽。迎着徐徐清风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成群飞舞的萤火虫,串成一条闪亮的光带,忽闪忽闪地萦绕在我的周围,看着这些灵动的小生命,我的心里生出了几许惊喜与怜爱。一点、两点、一片、两片……小小流萤,它们像是留到了人间玩耍不肯回家的调皮  相似文献   

6.
梦树开花了     
<正>当梦树这个词来到我心里,曾跟她联系在一起的那些事物便一起回来了。带着雾气的清晨的阳光,春天的一两声鸟鸣,母亲出早工回来的身影,祖母在灶屋刷锅的声音,爱惹是非的大公鸡咕咕叫着,昂首阔步,母鸡们一溜儿跟在他身后,向风声飒飒的竹林走去。回忆需要开启的钥匙,对我来说这钥匙无处不在,熟悉的声音、气息、味道、光影、有时是一个捉摸不定的场景,一个梦,或者一朵花一棵草,一个像梦树这样的词汇。梦树不是树,她矮小,且长着柔韧无比的枝杆,她也不像花,毛绒绒的花球球垂挂在光秃秃的枝头,一点儿  相似文献   

7.
此岸彼岸     
<正>一我曾长久地凝视过这座城市,它在数百年内几经战火,却依然绽放,颇像欧洲的布鲁塞尔或华沙,有着越摧残却越璀璨的美丽。也有人说,它是一个最具幸福感的城市,背后,是一望无际的大山,面前,是颇有些落后的朝鲜。这个名叫丹东的城市,以前名叫安东,虽名为安,似乎却长期以来都不甚安宁。  相似文献   

8.
正桑植县马合口白族乡,一个极易产生故乡感觉的地方。清晨,彩霞满天,一丝丝白云掠过山际,高远的天空如洗过一般。一个个村庄,一家家农户不甘寂寞,升起一缕缕炊烟,丝丝缕缕,袅袅娜娜,腾上半空,任意游走,一团团,一块块的炊烟在半空相遇,像老友、像亲人聊在一起,聊得深情,便忘了回家的路,住在一起,变成了天上的云。黄昏,夕阳西下,晚霞似缎,血红一片,这血色的缎发出成万上亿束光芒射向人间。这时,马合口的村寨照样升起了炊烟,腾上半空,一束束光芒穿透灰白色的炊烟,编织成或红或暗的雾纱,整个大地如一张床,静  相似文献   

9.
驼铃的诱惑     
正一多少年来,我一直在做一个梦,梦见自己被一串"叮咚"的悦耳声音牵引,于是,在多少个梦里与它纠缠。一天,在丝绸之路的一个小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沿的村庄里,我与这个声音不期而遇,一声叮咚,声声清脆,如清风拂过我的面庞,如清爽的雨滴洗过我干枯的灵魂,如母亲的呼唤轻轻击打着我的耳膜……瞬间,我的眼中不知何时挤满了咸湿的泪水,滴在那赤无雨滴、一点就着的沙粒上,滑过心尖上的磐石,落在圈圈纹路的湖水中,荡漾起一片莫名的清愁。这难道是我梦中的声音,由远而近,是那样清晰,清脆如管弦琴、如葫芦丝、如羌笛,是佛音、是天籁,是我听过最原始、最朴素的清音,如耳边那温柔的叮咛,是一种离别思念的情愫。  相似文献   

10.
30多年前,他因家贫,学习成绩优秀却不得不弃学回家,帮助生产队上山扛木材,挣每天4.5工分的报酬,用于补贴家用,照顾多病的母亲和老奶奶。但他并没有埋怨,而是用山里人的坚韧和他的勤奋、睿智,在心中做起了带领山区村民共同脱贫致富的梦;30多年后,当他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接待各地来访、"取经"的农民朋友,不厌其烦地介绍着各种果木产品如何种植、如何营销……此时的他,已是远近闻名的农民企业家,身上的光环,正如窗外照在大山上的阳光般多彩!  相似文献   

11.
毛雪彦  张亚辉 《民族学刊》2015,6(4):8-16,95-97
古典进化论学派学者麦克伦南(John· Fergus· McLennan)曾在其著作《原始婚姻》中对一妻多夫这种婚姻家庭形态进行了论述。麦克仑南对一妻多夫的基本看法是,这种婚姻家庭形态并不是一种例外和反常形态,而认为一妻多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和普遍阶段。麦克仑南的这个论点是基于他对人类早期社会基本图景的推论和分析。本文试图在说明麦克伦南关于人类早期社会与婚姻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来讨论一妻多夫制在其中的序列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任军 《回族研究》2011,(4):97-104
本文的目的在于对纳塞尔《知识与神圣》首章“知识及其祛圣化”进行解读。首先。本文对知识的神圣性质以及各宗教传统中的神圣知识进行了阐述;其次,追随纳塞尔的思路,对西方的知识祛圣化历程进行了回溯;最后,对知识祛圣化之后的思想效应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有丝分裂中期及减数分裂终变期染色体数目统计,形态、行为的观察,发现莱麦草染色体呈现广泛的变异:有丝分裂中期株内染色体数目在2n=11──56内变化,含有本物种染色体数目2n=28的细胞仅占统计数的27.8%。减数分裂终变期出现36%具非整倍性的花粉母细胞,染色体数除数目变异外还有结构变异如Robertson易位等。本文对该种进行了染色体组分析,确认其为同源四倍体。同时对该物种株内产生混倍性的原因,在物种进化上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John F.McLennan is well known for introducing the terms of “exogamy” and “en-dogamy” in Primitive Marriage:An Inquiry into the Origins of the Form of Capture in Marriage Ceremo-nies(1865) .In this book...  相似文献   

15.
赵旭东 《民族学刊》2013,4(1):24-32,103-104
《努尔人——对尼罗河畔一个人群的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的描述》一书为英国人类学家埃文斯·普里查德的成名之作,该书讨论的是在一个没有中央权力的社会中,秩序如何产生和维持。埃文斯·普里查德指出努尔人的政治体系是建立在一种"世系群体系"分分合合的动态平衡基础之上的裂变制。该书被视为社会结构分析的典范之作,其原因首先在于其强调所有的讨论一定要建立在经验事实的观察之上。第二是强调人的需求的重要性,即从整体上去注意社会的要素构成与个人需求表达之间的关联。第三,与拉德克里夫·布朗的社会比较有所不同的是,埃文斯·普里查德会更多地用一个社会的分析材料,以此来启示我们对于耳濡目染又十分熟悉的社会产生一种比较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以日文资料为依据 ,论述日本侵华期间日本兴亚院蒙疆连络部与蒙古善邻协会西北研究所始末及其对西北少数民族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7.
Pan-Africanism is usually considered a progressive movement for black socio-political and economic advancement. This focus on activism alone sometimes occludes the profound philosophical issues that inform Pan-Africanist discourse. The last decade has witnessed tremendous changes in the ideological posture of the African Union (AU) as reflected in the change of name from the Organization of African Unity (OAU).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historical and philosophical contexts for understanding the agenda of the African Union and highlights the consequences of such an agenda.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frican Union conforms to certain aspects of W.E.B. Du Bois's philosophy of Pan-Africanism that focuses on economic self reliance, at the same time that it uses Du Bois as a template for critiquing the neoliberal economic dispensation of the African Union implemented through its program, the New Partnership for Africa's Development. This it accomplishes with its emphasis on Du Bois's critique and skepticism of modernism and Western philanthropy.  相似文献   

18.
萨满面具的功能与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萨满面具是萨满教思想观念的物化形态和特殊的表意符号 ,反映着信仰萨满教的北方民族的信仰、禁忌、思维心理和审美意识。本文论述了萨满面具所具有的神象征、通灵媒介、隐己屏障、赐福灵物和护魂盔甲等多重功能 ;并以傩文化为参照系 ,阐述了萨满面具的特征 ,揭示了我国萨满面具文化和傩戏面具文化迥然不同的历史命运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9.
George D.Spindler是最早运用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学校教育问题的学者之一,也是人类学界公认的在学科体系上促进教育人类学形成与发展的先驱者之一.在参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本文简要介绍了Spindler对教育人类学的形成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及Spindler本人的部分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20.
宗教民族主义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雪梅 《民族研究》2007,27(4):12-21
宗教民族主义已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现象.本文首先介绍迄今学界主要研究成果,然后探析"宗教"和"民族主义"如何交融连接形成"宗教民族主义",并简述了宗教民族主义与宗教运动和世俗民族主义运动的不同.本文认为,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宗教民族主义不可还原为纯粹的宗教思想和运动或世俗民族主义;宗教民族主义的成因不是先验的或纯精神性的,而是情境性的;不存在普世单一、固定不变的宗教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