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论述资产负债表观与收入费用观理论基本关系的基础上辨析了二者之间的差异,同时有简单的介绍了历史上资产负债表现与收入费用观的历史演变并展望了以后资产负债表观与收入费用观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称为新所得税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处理所得税会计,体现了资产负债观在我国会计规范中的运用,也体现了与国际趋同。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一个重大变化之一,就是实现了会计理念的更新,而其中最重要的理念更新是实现了从收入费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长期以来我国对收益的确认计量一直采用收入费用观,但这种收益讲量模式,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端,贯彻资产负债观可以防止企业虚增资产、虚增利润,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体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企业目标。  相似文献   

3.
选择不同计量单位、计量属性计算出的收益不同。对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及其对收益所产生的影响非常重要。本文分别从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两方面说明了会计计量是如何对企业收益产生影响的,并通过实例作出比较。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新会计准则较大程度地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突破了传统会计理念——收入费用观的束缚,确立了资产负债观的核心地位,体现了会计理念由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本文阐述了资产负债观的理论内涵,并对其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具体体现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5.
我国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的鲜明特点之一是由收入费用观转变为资产负债观。资产负债观的确立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必然出现的结果,并通过准则制定机构制定的会计准则而最终确立。国际上主要会计准则的发展及变迁大多是借鉴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发展变革经验,因此理解收入费用观转变为资产负债观需从美国进行着手分析,理解会计收益决定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基本含义的基础上,从会计准则制定的思想、收益确定的方法、资产计价的模式三个方面对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进行对比,论述资产负债观在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的运用和体现,最后提出三个会计准则从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债观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收入费用观与资产负债观是两种不同的收益确定观,两者分别从价值运动的结果、价值运动的过程来确定企业的收益。当企业置身于静态环境时,两者可产生相同的收益;而处于动态的环境时,则会产生较大差异。本文从财政部最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出发,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力求有助于更有效的确认企业收益、把握财务会计发展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公允价值的涵义、计量属性加以阐述,并对如何推广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EC在其公布的针对性研究报告中指出:"资产负债观为经济实质提供了最有力的概念描述,从而成为准则制定过程中最合适的基础",并呼吁FASB应以资产负债观全面取代收入费用观,将其作为会计准则制定的指导理念。我国在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吸收并借鉴了这种理念,所得税会计的处理就是例证。本文拟从会计要素的定义、会计计量的重心、会计计量属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等方面比较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范围 2006年我国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在新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中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  相似文献   

11.
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是计量企业收益的两种不同会计理论,它们与会计要素的定义,收益的确定以及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确立不同观念,对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从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的比较出发,分析两种观念的差异,从而说明我国实施新的会计准则以来,采用相应的观念还需实证的检验。  相似文献   

12.
13.
刘斌  江承鑫 《管理评论》2023,(10):81-93
2018年开始实施的“研发费用单列”是会计理论信息观转向计量观在会计报表格式中的体现。本文分析了“研发费用单列”的理论意义,并以企业自愿创新披露为研究视角,提出“研发费用单列”的信息观假说和计量观假说。研究表明,研发费用单列后,研发强势企业与研发弱势企业在自愿创新披露上的差异减小了,支持了计量观假说。该结果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测试。对投资者反应的检验表明,研发费用单列后,与研发弱势企业相比,研发强势企业的市场反应变好了,进一步支持了计量观假说。横截面检验表明,计量观假说的效应在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较低、信息中介的信息传递作用较弱、投资者的识别信息能力较差时更强。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新会计准则体系于2007年1月1日实施后,因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将对上市公司相关投资业务引起的业绩变化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能够真实、客观地体现企业的投资价值。本文的意义在于提醒广大信息使用者对拥有相关投资业务的上市公司给予关注,以利于我国证券市场投资的理性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以来,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都开始相应地颁布了一些实施全面收益观的政策和准则,我国也在这一背景下开始了全面收益观的落实试行。利得和损失这一概念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被提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此,本文在分析全面收益观落实之后对传统的财务计量的影响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希望能够提高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经济环境、经济活动的复杂化,传统收入费用观下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受到质疑。在适度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条件下,全面收益观的提出,使会计收益计量模式的重心由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债观。本文对这两种收益计量模式作简单的比较,详细分析了我国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观的原因,并对资产负债观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合收入费用观和资产负债观的历史变迁,指出在新的环境下采用资产负债观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宋乃辉 《经营管理者》2012,(5X):274-274
本文从公允价值的概念及公允价值应用和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公允价值在现实情况下应谨慎使用的启示,并努力寻求解决其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的有效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股权分散程度的提高,进行会计目标调整,进而改革其计量体系的非常必要。资本市场越发达,社会对财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要求越高,公允价值也越受重视。同时,公允价值也反映了计量属性的多元化趋势,也填补了历史成本无法客观反映的领域的空缺。公允价值由于高度的相关性,越来越受到相关方面的青睐,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对全面收益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探讨,接着分析全面收益现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运用,最后指出新准则中运用全面收益观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