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房地产周期性波动的经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地产周期波动涉及房地产经济体系乃至整个宏观经济体系的方方面面,这种复杂的现象不可能用单一要素来解释。本文通过对我国房地产周期波动的经济因素展开具体分析,如经济周期、投资政策、金融政策以及加入WTO这一特定环境等,阐述经济因素对房地产市场周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产业周期,房地产周期波动必定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为了考察房地产经济与宏观经济之间存在的关系,本文对房地产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结论对于政府制定房地产业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蔡晓陈 《管理世界》2012,(6):8-16,59
生产率顺周期性的传统解释为技术进步、要素利用率(需求冲击)以及市场力量等因素的周期波动。二元经济结构波动是发展中国家TFP周期波动的另一可能原因。本文扩展了Roeger(1995)的分析思路,利用原核算与对偶核算TFP之间的差异检验了不同因素对中国1979~2009年TFP周期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二元经济结构变化是影响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一个显著因素,在1995年之前这一因素的作用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市场与经济的发展存在密切联系,同时它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适应新的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第三产业、拉动内需,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本文从房地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以及房地产市场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间歇式制度创新与中国经济波动:校准模型与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宁华  曾磊 《管理世界》2013,(12):22-31,187
中国的经济转型实质上是制度变迁的过程。在变迁过程中制度创新不是均匀出现的,而是间歇式随机出现的。制度创新的间歇式出现是中国经济增长和波动的源泉。为此,本文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下构建了一个包含制度因素的实际商业周期模型,通过对中国制度变迁的数量化测度,使得制度因素能够以量化的形式进入RBC模型。通过比较现实经济数据和模拟经济数据的特性,本文发现,模型能够解释产出周期波动的94.44%,解释66.07%的投资周期波动,解释23.46%的劳动周期波动,解释21.03%的消费周期波动,解释15.45%的资本周期波动。通过脉冲反应分析发现,制度冲击具有较长的持久性,大约30年,并且消退过程缓慢;而技术冲击衰退速度相对较快,大约10年。  相似文献   

6.
房地产经济周期与企业财务战略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房地产企业在房地产经济周期波动的各个阶段应采取的财务决策和应对措施,以减轻周期波动的负面影响,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张秀娟 《决策与信息》2010,(11):183-184
建国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波动特征,且改革开放前后的周期表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特点。本文通过对这一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周期阶段进行分析,讨论了各个阶段的波动特点,最终从制度因素方面对我国改革开放前后经济周期呈现出的不同特征作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价格一直是影响我国房地产业及金融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影响房地产价格变化的各因素中,宏观经济增长与国家的信贷政策一直是我国房地产价格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是在我国经济与房地产业都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以统计资料为基础,利用一些统计方法对宏观经济、国家的信贷政策与房地产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宏观经济增长、国家的信贷政策与房地产价格之间的变化机理,为防止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发生提供理论和数据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如何看待中国当前的贸易平衡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考察了中国贸易平衡的历史演变,分析了其当前阶段的结构特点,以及决定这种贸易平衡变动的四个影响因素,即资源禀赋的变化、国内经济的周期波动、世界产业的动态转移、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制度变迁。根据对这些因素的分析,作者认为当前出现的贸易逆差与中国经济目前的特点和发展阶段是一致的,贸易逆差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可能经常出现,但中国不会出现长期持续的逆差。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不一定是一直平稳健康的,具有波动性。如果政府调控不好,房地产价格很有可能出现大幅度甚至剧烈的波动,其必然冲击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体系,引致金融风险。金融风险具有传导性,会不断的扩散、蔓延到所有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甚至传导到其它经济领域,轻则影响经济的平稳发展,重则演变成金融危机,出现经济衰退。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我国物价波动剧烈的背景下,本文主要从物价波动的阶段性、季节性、周期性和集聚性等几方面描述了我国物价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物价波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二手市场与理性预期的房地产市场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尝试研究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价格不断剧烈波动背后的市场机制.通过构建包含投资效用、二手市场、预期、政策冲击等因素的动态模型,揭示动态的房地产市场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短视预期效应会加剧房价波动,而理性预期却是房价的自动调节器.一旦房地产市场中短视预期效应大于理性预期效应,房价暴涨或暴跌的"棘轮效应"则无法在短期内逆转.这可能...  相似文献   

13.
运用PVAR模型研究了2000-2012年我国31个省市房地产库存对经济增长、房地产投资和房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房地产库存冲击对三者均产生负面影响,房地产库存冲击对经济增长波动的贡献有限,而对房地产市场波动的贡献则较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马氏域变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我国宏观经济因素变动对股市的影响。宏观因素选取了工业增加值、消费、出口、通胀率、广义货币增速、利率以及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汇率以反映实体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变动。本文首先利用马氏域变模型对所选变量不同时期所处状态进行识别,进而分析了各宏观经济变量周期与股市周期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各序列绝对离差建立马氏域变向量自回归模型,并利用其冲击响应函数研究各宏观经济因素波动对我国股市的影响。研究发现,A股收益率和各宏观经济变量变动都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在大多数时间里实体经济变动和股市波动保持了较好的协同性,股市周期略领先于实体经济周期;M2的快速增长往往伴随着股市的大幅上涨,但股市大幅上涨阶段并不与M2的快速增长相伴;利率调节对股市周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通货膨胀对股市收益率影响显著;实际汇率变化周期与股市收益率周期相协同。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受此影响,中国经济减速,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房地产业投资减缓;合肥经济亦受此影响,合肥房地产业发展出现波动,不少中小房地产企业面临发展困境。本文通过对合肥房地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明确了合肥房地产业,尤其是中小房地产企业面临的问题,分析政府出台的相关促进房地产业以及中小房地产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取得良好的效果,合肥房地产市场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中小房地产企业的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混频模型(GARCH-MIDAS)分析了经济不确定性对中国股市波动率的影响。经济不确定性包括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两方面。总体来说,经济不确定性会影响中国股市的波动,但强度有限,且A股、B股间表现出差异。经济运行(IP)和消费(inf)中的不确定性是A股、B股共同的波动因子,且IP的贡献度最高;货币政策(IR)、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CEPU)对A股无显著影响,但会显著影响B股的长期波动趋势;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AEPU)的影响则不显著。加入显著性指标有助于提高波动率的预测精度,混频模型为分析股市波动中的长期趋势和短期波动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有助于识别股市波动中的经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正对2009年宏观经济走势的预测对2009年中国经济总体走势的预测,我们基本认同以下判断:由于世界经济周期与中国经济周期、实体投资调整周期与金融资本调整周期、房地产调整周期与制造业调整周期等多重因素的叠加,中国宏观经济在2009年将出现超预期深度下滑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价格波动经济影响的一般均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进了社会核算矩阵(SAM)的跨墒平衡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中国2007年SAM.然后运用CGE模型,在一般均衡的视角下,对房地产价格波动的经济影响进行了定量研究.主要发现:房地产价格波动对各宏观经济变量影响显著;各行业产出与房地产价格的变动方向一致,建筑业、重工业、公用事业以及房地产业自身等所受的影响相对较大;房地产价格上涨与下跌使得所有居民的收入都下降,但各收入等级城镇居民所受的影响并不相同,而政府和企业的收入与房地产价格变动的方向一致;总体来看,房地产价格上涨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较大,但相同幅度价格下跌的负面冲击更大.  相似文献   

19.
2007年7月底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波动,其"蝴蝶效应"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随之剧烈震荡.进入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还未能解决,而作为明星经济的越南又突然陷入了金融动荡:国内通货膨胀严重、越南盾迅速贬值、股市和房地产泡沫快速破灭.  相似文献   

20.
《领导文萃》2008,(5):6-6
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央行是否选择加息政策,主要是关注一般物价指数变化,但央行同时会对资产价格给予高度关注,防止资产价格出现泡沫。央行货币政策主要工具不直接针对调节资产价格,但资产价格剧烈波动时,货币政策能够减缓其对实体经济的过度影响。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