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中间性网络组织,产业集聚具有内在的人力资本积累机制,这提供了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良好视角.产业集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效应包括对农村劳动力的吸聚效应和教育培训效应,这也形成了基于产业集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两个顺次递进的阶段.这一过程是通过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能力来实现的,所以它不但是顺市场机制的过程,而且具有产业针对性和区域关联性,从而实现了产业发展、区域发展与人力资本积累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在多要素联合决策的框架下,综合考虑劳动力损失效应和收入效应,以及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这两种不同转移就业形式的不同劳动力损失效应,建立了一个关于农户劳动力转移就业、土地流转及农业资本投入联合决策的理论模型,推导农户多要素最优配置行为的性质和特征。理论分析表明,任何一种生产要素市场报酬水平的提高,都会导致农户家庭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减少,劳动力转移就业量与土地转出量增加;农户家庭农业生产各要素投入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劳动力转移就业量、土地转出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劳动力转移就业量与土地转出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劳动力就地转移与农户家庭农业生产的实际土地经营规模、资本要素投入之间的负相关性要弱于异地转移,与土地转出量之间的正相关性也弱于异地转移。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CFPS2018数据,采用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分化和质量的影响及其代际差异。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分化和质量均起到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社会资本在人力资本对就业影响中发挥一定调节作用;教育与社会资本在就业分化和就业质量中分别具有互补和替代效应;健康与社会资本在就业质量中存在互补效应。两类资本对就业的影响具有显著代际差异,人力资本是影响新一代农村劳动力就业分化和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而老一代就业分化和质量则受到两类资本的双重显著影响。基于此,在提升人力资本存量和社会资本积累的同时,应兼顾群体共性和代际差异特征,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4.
基于广东省711个问卷调查数据,通过信度分析、因子分析和结构效度分析,证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量表的内部一致性、方差解释率以及模型拟合指数均达到理想水平,显示出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由职业认同、就业技能和社会资本3个维度构成。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的自我感知测量结果显示,总体水平不低,社会资本的作用发挥较好,就业技能仍是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不同个性特征的农村劳动力对其转移就业能力高低感知不一。为此,应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强化社会网络和信息交流平台建设,进一步增强农村劳动力的职业认同感,针对不同个性特征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提供差异化的帮扶。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舒尔茨的观点,人力资本投资包括教育、职业培训、医疗保健和迁移等方面的费用。在我国现阶段,农村人力资本投资表现对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及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投入,这些投入有助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而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其非农就业转移,包括影响选择非农就业的意愿、非农职业选择的能力和非农就业的稳定性。为此,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必须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扶贫攻坚是我国"十三五"期间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加强对农村贫困劳动力的精准教育培训,实现贫困劳动力的稳定就业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效手段。从山西贫困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转移培训现状入手,深入剖析了山西省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面临贫困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贫困地区产业支撑条件差、转移就业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就业转移培训组织管理较分散等困境及原因,从而提出要以市场为导向,政府搭平台,通过加大培训宣传和贫困村产业扶贫力度、构建完善的农民就业培训和考核评价体系从而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最终实现精准脱贫目标。  相似文献   

7.
《南都学坛》2015,(4):102-106
河南省传统型产业集群目前面临着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市场竞争过度,产业升级难以推进等问题。导致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产业集群人力资本积累不足、供求矛盾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应当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扩大企业人力资本积累基础;整合职教资源,提升人力资本积累效率;推动人才流动,加快人力资本积累速度。人力资本积累新路径就是在综合考虑目前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全省职业教育总体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在专属性人力资本积累的方式方法方面进行的一种探索与尝试。它以农民工、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心、人才市场和产业集群内企业为主体,以有效推动农村转移劳动力向企业人力资本转化为核心内容,以"市场调节、多向选择、动态开放,循序渐进"为主要特点,将有助于河南省传统型产业集群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增强市场核心竞争能力,从而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本异质性对于区域产业升级日益重要。人力资本异质性表现为不同群体的人力资本存在技能、教育程度、社会地位的差异,不同区域的人力资本存在数量、质量、结构上的差异。除了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力市场分割也是人力资本异质性的重要来源。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人力资本异质性通过人力资本流动影响就业和企业选址,改变产业空间分布。人力资本水平通过影响区域的技术选择,决定了技术进步路径;人力资本水平决定了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人力资本类型、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状况决定着产业结构优化的效果。劳动力市场分割所带来的人力资本异质性,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在经济中的最优比例、在区域产业升级中的作用机制问题及其空间经济效应等问题,都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文章综合考虑劳动力转移强度和劳动力转移结构,针对开县38个乡镇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非农就业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农民受教育水平对农民收入增加呈正向效应,而转移距离和职业劳动技能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本研究基于对常熟市、如东县和铜山县329个衣户调查数据.以家庭平均年龄、人力资本存量、人均经营耕地面积、社会网络、特殊经历等变量来衡量衣户资源禀赋并以其为解释变量,使用logistic模型和Tobit模型计量分析衣户劳动力转移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衣户劳动力转移决策的估计中。非衣就业经历和预期人均非衣就业收入是影响最为显著的2个因素,在非衣就业比例较低的地区尤甚。农户社会网络、非衣就业经历和预期人均非衣收入对衣户劳动力转移规模影响显著,但人力资本存量和村人均收入水平对估计结果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影响衣户劳动力转移既有正效应的资源禀赋,也有负效应的资源禀斌,对于减少衣户资源禀赋负效应的影响,提高资源禀赋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消费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循环作用关系。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消费效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消费效应都十分显著;城乡收入差距的存在会推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而且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也会抑制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消费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基于广东省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就业能力、就业稳定性与农村转移劳动力城市融入之间的关系,并从理论上阐述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能力与其就业稳定性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关系,就业能力对其城市融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就业稳定性对其城市融入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影响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能力最重要的因素是就业技能,经济融入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城市融入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新农村建设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为迫切的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最核心的内容。云南大理州劳务输出转移发展较好,但农村劳动力在异地转移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应采取加强对劳务输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服务;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切实维护外出务工者的利益;努力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等相关措施是新农村建设中的又一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要素流动性差异与地区间产业转移粘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素流动性差异影响地区间产业转移,流动性低的要素粘住流动性高的要素.从新古典理论的角度,用CES生产函数证明了当劳动力自由流动时,产业转移存在粘性,然后对2000-2009年东部四省市的产业转移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除劳动力成本外,影响地区间产业转移的因素还包括该地区外商投资的集聚效应、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水平.  相似文献   

15.
洛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目前洛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出现的问题,应该以保护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为重点,健全城乡统一、平等就业的劳动力市场;搞好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县域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开发旅游产业,创造劳动力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16.
基于江苏625名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交叉验证的方法探索和验证了农村转移劳动力可雇佣性的结构,并比较了不同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可雇佣性和就业质量上的差异,建立了就业质量对可雇佣性的回归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可雇佣性主要包括岗位能力、社会能力、态度动机和知识技能四个因子;不同受教育程度和培训经历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就业质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性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可雇佣性要显著高于女性;不同培训经历者在知识技能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高中学历者在知识技能上要显著高于初中及小学学历者,在态度动机上却显著低于初中和小学学历者;岗位能力及知识技能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质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直接对我国服务外包就业人员增长和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还通过提升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人力资本水平和工资水平以及平衡区域经济发展等途径对就业产生间接的积极影响。但受服务外包企业规模、人力资本水平以及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制约,服务外包产业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存在着局限。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外包企业规模与能力、平衡服务外包产业区域分布,以更好地发挥服务外包产业对就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贫困地区的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贫困农民的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就在于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但中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有效地促进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政府必须实施有效的公共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把农村劳动力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轨道,建立健全劳务转移就业的组织体系,加强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加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加大扶贫力度,从而实现中国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  相似文献   

19.
提升农户人力资本水平,对于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以及构筑农户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2009—2017年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农村住户调查数据,采用混合面板分位数回归和中介效应检验等方法,对新疆南疆地区农户人力资本积累、非农就业对收入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教育、培训、健康和迁移等所形成的人力资本积累变量对家庭增收具有促进作用;非农就业有助于农户收入增长,且对中低收入组的增收效应更大,起到了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同时,验证了非农就业在人力资本积累影响家庭收入增长中的中介作用。该文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的增收效应在第二、三产业更为显著,尤其是交通运输、邮政、居民服务等行业。这为进一步拓宽农户增收渠道、巩固脱贫成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失衡和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广东改革开放以来面临的重要瓶颈,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也是广东省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广东省2008年实行"双转移"战略,已初步取得明显成效,产业转移园区建设是产业转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产业结构、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等角度出发,通过专业化指数和区位商等定量指标分析广东省产业转移现状与问题,指出提升产业转移园区建设水平的必要性,通过相应案例详细论述产业转移园区的建设情况及遇到的瓶颈,并从发展规划、空间布局、激励机制和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措施,为提升产业转移园区建设水平、推进产业转移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