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主要讨论了翻译中的可译性问题,并对卡特福特关于文化不可译性最终将由语言不可译性来解释的倾向提出了异议。通过定量分析英语谜语汉译后的可猜测程度,提出了区分语言不可译性与文化不可译性的必要性,以及对翻译研究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试论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对立统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可译性和不可译性不是泛指两种语言之间能否相互传译的问题,指的乃是译文确切性的程度问题.可译性和不可译性是一对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概念,它们虽对立却统一,因为它们同时存在于一个文本,它们都体现着语言的基本功能,它们是可以变化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所承栽的民族文化差异巨大,中国菜名在文化层面表现为较强的不可译性.这些文化差异有饮食文化方面的差异,也有非饮食文化方面的差异,在翻译实践中,对这些文化层面的处理大多可采用直接切入、同构处理与写实化方法处理.  相似文献   

4.
语言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再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设计理论图形来阐述可译性、不可译性、可译度等几个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同时以辩证法为指导思想,探索可译性和不可译性之所以存在的理论依据——同构及其相对性原理,并揭示该原理在文化、语言等方面的体现,从而证明可译度的提高在理论上成立,在实践中可行。  相似文献   

5.
可译性与不可译性问题是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翻译界一个争论已久的问题。本文在基于语言是可译的这个前提之下,借助当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对可译性与不可译性问题在理论上作了一个较为充分的论述与总结,从而揭示可译性和不可译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6.
语言不可译性以语言独特性为前提,蕴含着对语言与语言共同体的表达方式、思维方式、精神特质等因素之间对应关系的认同。对可译性的主张是以否定上述对应关系为前提,实际上是对不可译性的存在前提的忽略与回避。不可译性与可译性之间表面的对立所遮蔽的是二者对语言不同层面的关注。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7.
语言不可译性以语言独特性为前提,蕴含着对语言与语言共同体的表达方式、思维方式、精神特质等因素之间对应关系的认同。对可译性的主张是以否定上述对应关系为前提,实际上是对不可译性的存在前提的忽略与回避。不可译性与可译性之间表面的对立所遮蔽的是二者对语言不同层面的关注。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8.
试论翻译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翻译的可译性、不可译性取决于翻译过程中语言之间的“对等语”的存在与否。这个对等语从理论翻译角度来看是存在的 ,而从具体翻译实践角度就分三个层次 :即认知表达层次是可译的 ;文化层次是部分可译的 ;艺术层次为不可译。之所以这样分层是基于翻译中对等语所要达到在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心目中产生同样的审美意境的交际效果的理论原则  相似文献   

9.
通过可译(最低层次)与不可译(最高层次)的对比分析,从人类认知思维的模糊性、人类自然语言的模糊性等主客观因素出发,认为模糊性能在翻译过程中把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有机结合起来,是解决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争论的有效办法。文章把模糊的翻译过程理解为从不可译到可译又向不可译迈进2个阶段,并初步进行形式处理,为下一步用模糊隶属度评价译文与原文的关联度进行量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之间巨大的语言差异,隐喻在这两种语言的转换极为困难,甚至不可译。文章从汉英音韵差异的角度,从隐喻的音韵美感、双关隐喻以及隐喻拟声词的翻译探讨了隐喻翻译的可译性限度及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11.
从洪堡特的语言观看翻译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可译性与否受到包括语言、心理、文化以及翻译方法等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这里我们仅从语言的层面来探讨翻译的可译性问题。本文在分析洪堡特语言观的基础上阐述了翻译中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关系问题。分析洪堡特的观点使我们对语言本身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可译性(或不可译性)这一翻译观的理解。于是在把对语言的认识与对翻译观(可译或不可译的观点)的理解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与例证,本文得出结论———没有绝对的可译性或是不可译性,也不能片面地认为哪一种观点更合理。事实上,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两者。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意境论出发论述了诗歌作品的可译与不可译。认为诗歌意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文学意境和音乐意境。诗歌中的文学意境是可译的,而音乐意境则是不可译的。  相似文献   

13.
试论英语笑话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英语笑话译成汉语的不可译性问题进行了经验式分析。文章依据泽巴尔宾斯柯亚对笑话的分类原则选取了九个笑话,运用卡特福特的语言和文化不可译性理论、柯平的社会符号学理论和图里的目标语中心论进行深入探讨。结论是三种理论单独运用时都存在局限性,综合使用三种理论分析不可译性显得更为科学。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诗因其独有的音律、形式与意象之美,以及中西文化的差异,因此受目前翻译水平的制约,难以做到"三美齐备",存在着不可译性。但广大的翻译工作者应不断努力,提高古诗英译的水平,早日推动中国古典文化向世界传播。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 ,趋同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差异是英汉翻译中的主要障碍 ,由于对原语文化的不了解而造成的翻译失误随处可见。文化趋同增加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共核成分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英汉两种语言中民族物质化符号、民族意识化符号、民族地域化符号和民族社会化符号的可译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