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哲学界不少人主张把系统等科学范畴上升为唯物辩证法的哲学范畴,一般都着眼于这些范畴的普遍适用性。这当然是对的,但嫌不足。不是任何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范畴均可上升为唯物辩证法的哲学范畴,而只有既具有普遍适用性,又具有唯物辩证法的范畴,才能进入哲学范畴的体系。就系统这个范畴来说,要真正成为哲学范畴,关键是要把它同矛盾观点结合起来,以充分揭示其辩证性内涵,以便与普通系统论的系统范畴相区别。  相似文献   

2.
同一性和斗争性问题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这对哲学范畴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因此,只有正确理解这对范畴,才能正确理解辩证法的深刻的本质。列宁对同一和斗争概念的含义作过说明,认为对立面的统一(同一)就是“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联”,斗争就是矛盾中互相排斥和对立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正>现在普遍认为:“对立统一规律就是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矛盾就是反映事物的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基本哲学范畴”。这种把对立统一和矛盾等同起来的流行观点,其实是对二者及其关系的误解。实际上,对立统一有两种基本形式:矛盾仅是其着眼于分、着眼于不同一的形式,其着眼于合、着眼于同一的形式就是“对应互补”。对立统一规律就是这两种基本形式的有机统一和概括。只有将“矛盾分析方法”和“对应互补综合方法”互补运用,才是对立统一规律方法论的全部意义。 一、对立统一规律的本意  相似文献   

4.
从本质上讲,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它的核心是矛盾学说,因此,普遍联系和矛盾的关系如何,理当成为辩证法研究中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不明确普遍联系和矛盾范畴的性质及其内涵的规定,“联系”与辩证法中所有其他范畴的关系就无法得到合理的说明,建立科学的唯物辩证法的逻辑结构体系也就无从谈起。 关于普遍联系与矛盾的相互关系问题,长时间沿用着一种说法;联系就是矛盾,事物之间的种种联系,是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一事物内部诸要素的联系,则是它内部的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较长时期内,哲学界偏重于对立统一规律的研究,而对于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原理则重视不够。普遍联系的规定性,在辩证法中的作用和地位怎样?它与对立统一规律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是否重视对立统一规律可以不坚持普遍联系原理了呢?对这些问题均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本文拟对如上问题作一点考察。  相似文献   

6.
在本来的意义上,辩证法是考察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事物的矛盾性,是辩证法的科学对象,也是辩证法的最高范畴。所以,所谓的一元化问题,就是对象一矛盾范畴在逻辑展开中的系统问题。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却把矛盾范畴理解得过于简单化了,误以为矛盾法则仪仪是指对立统一规律。结果,就有这样两种对立的倾向和意见:赞成一元化的,往往把肯定否定规律和量变质变规律消融在对立统一规律之中,反对一元化的,又常常把肯定否定规律和量变质变规律排斥于矛盾法则之外。实际上,矛盾法  相似文献   

7.
论矛盾群     
李卓  张光成  张宏杰 《理论界》2006,4(10):157-158
现行的辩证法体系、对对立统一规律的僵化理解,以及对现代科学对哲学带来的丰富养料的不能正确消化,影响了对对立统一体系理解的深化。本文认为:如列宁、毛泽东一直强调的,对立统一规律就是辩证法的核心。从这一核心来理解作为辩证法特征的普遍联系,这普遍联系事实上就是一个相互制约的矛盾群--当然,这是一个巨大的、多层次的、无限伸展的矛盾群。而我们本文讨论的矛盾群,只是对决定事物性质最有意义的一部分。本文对矛盾群的提出打破了抽象地、直观的、孤立地理解矛盾的状况,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更符合矛盾存在的辩证状况的。  相似文献   

8.
差异和矛盾是对立统一学说的两个重要概念。认真探讨和正确理解差异和矛盾的实质以及二者的关系,对于掌握对立统一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一差异就是区别。两物相异即是两物或是具有不同的本质,或是具有不同的表象、属性、方面,等等。差异是事物间的一种联系。两物相异即是两物以差异相联系。客观事物之间均存在着差异,世界上绝对找不出两件相同的东西来。  相似文献   

9.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而在对立统一规律各方面的内容中,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则是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反映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对立统一规律的精髓。对这样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长期以来,缺乏完整准确的理解。下面,我们就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几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张立文教授的新著《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天道篇)》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专著,是中国哲学范畴研究的力作,也是对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的系统总结.该书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一、全面地分析了中国哲学范畴系统及其发展特点。作者指出,中国哲学从先秦到五四时期,确已构筑了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哲学范畴系统。这个范畴系统,分为天道与人道两大支系。天道包括天、五行、气、物、阴阳、无极太极、道器、无有、  相似文献   

11.
"一分为二"能不能概括对立统一规律的全部客观内容?"合二而一"有没有存在的客观根据?不仅需要对这两个命题的含义进行全面分析,而且需要把它们同"对立统一"的命题相对照,并以大量的科学事实来检验.对立统一规律,亦称矛盾规律.它揭示的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普遍联系和运动的本质.因此,它所要求的表述形式不能只有"矛"而无"盾",只有"对立"而无"统一",或者只有"分"而无"合".反之亦然.否则,就不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价值问题在我国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对“价值”概念的涵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其中,有些文章认为,马克思1879—1880年写的手稿《评阿·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给作为普遍哲学范畴的“价值”概念下了一个定义:“‘价值’这个普遍范畴是从人们对待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并且认为这就是马克思提出的一般价值观,是我们讨论价值问题的理论依据。有的文章则从这一段话引伸出,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价值作为一般哲学范畴的含义就是有用性的论断笔者认为,这种见解是值得商榷的。《评阿·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以下简称1879年手稿)中的那段话究竟是不是马克思给一般价值范畴下的定义?马克思生前,欧洲思想史上是否提出了作为普遍哲学范畴的价值问题?马克思经济学说中对价值、交换价值,使用价值等经济范畴的分析能否直接视为对作为普遍哲学范畴的价值概念的界说?这些问题都有待澄清。  相似文献   

13.
新理学虽然不能作为美学体系来对待 ,但其哲学范畴往往又与美学范畴有着丰富的联系。新理学的最高境界是同天境界 ,它有两个基本规定 :天人合一的境界和个体体验的工夫 ,这两点也是中国美学的基本规定。本文从大全、觉解、同天境界等范畴入手 ,论述新理学境界论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哲学界对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其中涉及到矛盾转化属不属于同一性的内容。本文就这个问题发表些意见,主要是阐明矛盾转化应该作为对立统一规律的一个范畴来研究。 一、关于对矛盾同一性的理解 为了正确理解矛盾同一性和矛盾转化的关系,先就同一性问题作点剖析。 理解矛盾同一性有两点是需要注意的。首光,矛盾同一性是辩证的同一,而不是形而上学的等同性。所谓辩证的同一是说“同一性自身包含着差异性”。同一和差异不是不可调  相似文献   

15.
“中介”的科学涵义及其不同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介”一词,汉语释为“中间媒介”。德语为vermittlung,意为“居间联系”。作为哲学范畴,这里所谓“间”,显然是指矛盾运动过程的“间”。即“中介”介于或居于矛盾运动过程的“中间”或“之间”。因此,要弄清“中介”范畴的科学涵义及其不同类型,便需考察  相似文献   

16.
笔者的《矛盾的锐化和钝化》一文在《内蒙古社会科学》1986年第4期刊出后,有的读者谈到,该文对矛盾的锐化和钝化在人类社会中的表现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但对自然界的这种现象却述及很少,似乎是一个不足;还有的同志认为,“锐化”与“钝化”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因而不应肯定它是一对普遍的概念或范畴。与上述问题相联系,有的同志对这一理论是否具有普遍意义,也持有不同的看法。为此,本文再就这个问题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气”本是一个哲学范畴,代表了中国古代的一种独特思维方式,由于这一思维方式注重宇宙的生命有机性和注重宇宙生命运化规律等特点,使它很自然地和美联系起来,并逐步进入美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美学、艺术理论使用最广的范畴之一。气论在由哲学范畴向美学范畴的转化过...  相似文献   

18.
胡乔木同志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一文中指出:“对异化概念,要区别两种情况。一种是把异化作为基本范畴和基本规律,作为理论和方法,一种是把异化作为表达特定的历史时期中某些特定现象(包括某些规律性现象)的概念。马克思拒绝前一种异化概念,而只在后一种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并且把它严格限制在阶级对抗的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这就告诉我们,异化不仅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范畴,也不是普遍的哲学范畴,因此,不能用它来观察和说明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陈春 《学术研究》2000,1(8):26-30
作为一个价值哲学范畴,代价的存在本质上源于人的生存方式的内在矛盾。具体说,是价值选择与社会结构之间的矛盾使代价不可避免,社会结构是代价研究中理论和现实的结合点。本文从社会结构角度入手,结合系统论的方法,对代价作了哲学的探讨。文章分析了结构冲突与转型时期代价凸显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并结合我国“外生促动”型的特殊转型模式,尝试提出把社会结构整合作为当前代价问题的解决出路。  相似文献   

20.
<正> 对立面的互相渗透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里的普遍现象.深入研究对立面的互相渗透,对正确认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正确认识和把握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斗争,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互相渗透不仅仅是矛盾同一性的重要内容众所周知,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有联系就会有矛盾.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它揭示了矛盾双方的互相渗透,为此,恩格斯在《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