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认为,法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原始社会的习惯到阶级社会初期的习惯法,再到后来的成文法典的过程,并以原始社会的血族复仇习惯的演变作为例证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2.
摩尔根、马克思、恩格斯等人对原始社会家庭的研究成果,科学地概括了家庭的本质,建构起原始社会的家庭理论。家庭历史观彻底地批判了现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唯心主义者否认家庭历史的谬论。原始家庭本质的科学理论成果促成了原始历史观的革命,丰富和完善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唯物史观不仅对社会发展规律做出科学的阐述,而且,对从原始社会的野蛮时期到文明时代的客观过程中所表现的本质联系也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3.
货币和货币交换,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的。在原始社会,既没有商品,也没有货币。到了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出现了私有制,才产生了专门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商品。商品交换,在最初并没有使用货币,而是直接  相似文献   

4.
何谓民主意识?民主意识就是指公民的民主习惯和民主自觉性,公民对政治生活的参与欲望和对主人翁地位的自我认识;公民对民主的理性认识和正确把握。这是指人类进入政治社会以后民主意识的含义,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在原始社会里,没有阶级压迫和阶级统治,也没有国家政权。“古代自然长成的民主制”即原始民主不是一种国家形态的民主,它只是原始社会氏族成员共同管理社会生活的方式,因此,原始民主意识便是原始人共同管理社会生活的一种愿望、习惯和自觉性,是一种共同管理社会生活的自发的倾向和信念,具有极为朴素、直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述了中国纽扣从原始社会到清代的文化发展脉络以及西方纽扣的发展,并从审美文化的角度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加以比较、评价。  相似文献   

6.
漫长的原始社会对于全部人类历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奠定了人类历史的开端和基础。原始社会的文化模式具有强烈的自在性和自然性。在原始社会,人类在总体上有了朦胧的类意识,而且这种类意识一开始就与宗教神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文章主要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的演变中探讨原始社会人们的精神觉醒历程。  相似文献   

7.
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泰勒在他的《原始社会》(1871)一书中对文化作了这样的描述:“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一切的能力和习惯。”就文化描述的能力和习惯角度看,重庆人体现的是一种极大的建树热情和简捷明了的行为方式。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谈谈重庆地方文化的成因、表现以及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漫谈女性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女性素质由低下到逐步提高,但女性美依然摆脱不了扭曲的审美意识的羁绊.社会主义社会,女性素质提高,从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完整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女性美.  相似文献   

9.
甲骨文中的"圣"字,保存着丰富的原始社会文化内容。从它与"土"、"社"的关系来看,它不仅与原始社会的社稷祭祀文化存在密切关系,而且内含着原始社会的神话传说,反映了人类社会原始部落、民族普遍的农业革命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作者在分析原始社会结构的基础上指出,原始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因是人自身生产;物质资料生产关系被包容于或从属于人自身生产关系,所有制尚未产生,而所有制本身包含着统治和奴役的内容,不属于原始社会;认为“自然形成的社会”的说法把原始社会发展动因归结于自然界,忽视了人的能动实践活动的重大作用,实际上否定了人类历史。  相似文献   

11.
法的起源是法学研究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本文从分析法的概念和本质以及法与法律的区别入手来探讨法的起源问题,在此基础上来分析和论述法的起源.随后指出"法起源于国家"这一认识是对真正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起源学说的误解和歪曲,是完全错误的.在此基础上,本文得出了法起源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原始社会规范的出现和原始习惯的产生是法产生的标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的法治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人类的理想追求。人类农业文明之前的原始社会是在自然法則支配下的社会,人作为自然物的一员也是按照自然法则行事,物种间和谐有序。人定法的产生为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却打破了原始的自然和谐。面对社会的不和谐,党中央提出了加强法制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路,法律这一调解工具必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关键作用。因此,加强法制建设对促进社会的和谐不仅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间祭祀与习惯法的关系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原始状态的礼逐渐由民族的习惯演化而具有法的性质和作用,对社会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法律产生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先秦诸子分别从天(道、天)、人(性、欲)两个向度论述法律产生的哲学依据,其法律发生学说可分为道家的道生法、儒家的法源于性、墨家的法取于天、法家的法本于欲等。在法律生成过程中,圣人被赋予特殊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和社会发展普遍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形态”理论在马克思那里没有文本根据。弄懂马克思的大小社会形态范畴,是正确理解其社会形态理论的关键。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不是所谓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演进,而是原始社会、阶级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三大社会形态的依次演进,在这一普遍规律下不同地区和国家走着不同的发展道路。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一般的世界历史,而是大工业产生以后的“世界性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有学者从法学理论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法治应当追求一种形式上的价值,而不适于考虑实体要求。虽然在一些国家范围内法治可以做这样的理解,但宏观来看,法治并不应仅限于形式领域,更应当有正义的追求,“法律乃公正与善良之艺术”|而就国际法自身而言,国际法体系尚处于初级的、不成熟的法律状态,不适于仅仅考虑形式,而必须同时强调良法和善治。因国际法不成体系,故追求形式法治在相当长时间内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国际法的程序不足,故树立形式法治也近于无本之木|国际法的二元体系使缺乏实体法价值的形式法治容易误入歧途。因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对国际法治的倡导应当将良法和善治结合在一起讨论。  相似文献   

17.
从总体上看,保护财产私有权、契约自由权、公民平等权这三大现代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和主要内容。私法与市民社会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亲和关系,现代法律的基本理念源于市民社会,又表达了市民社会的内在要求,因而现代法的精神实质上就是私法的精神。在法制现代化的过程中,国家和市民社会是其内在的双重推动力。  相似文献   

18.
概念是人们对反映对象的抽象,如果“反映对象”是不同的,则人们抽象出的概念的本质特征也就会截然不同;因此,要科学定义“法”这一概念,首先必须准确界定其所指代的事物范围。然而由于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一些学者混淆种概念与属概念、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将“法律”与“法”相等同,以致我国法学界长期以来都未能科学界定“法”的指代范围。事实上,无论是从现实的语言习惯上看,还是从辨证唯物主义的相关原理上分析,“法”都应是一个包括原始社会习惯法、阶级社会的法律、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共同规则”在内的属概念,而“法律”只能是“法”的表现形式之一,是阶级社会的“法”。  相似文献   

19.
从法律思想史的角度对小说《卡斯特桥市长》进行分析,对其中隐含的罗马自然法、中世纪神法和近代法治思想进行阐释。古代罗马自然法思想曾是卡斯特桥社会秩序的基础,但早已被遗忘;亨查德的命运沉浮体现了中世纪神法观点对人们的影响;而伐弗雷的成功则代表了法制思想在现代的发展。小说中哈代将进化论和西方法律思想的演变结合在一起,揭示了西方法律思想如何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展及其对哈代所在时代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民间的门神信仰,和蚩尤“方相”的文化现象一样,是互渗律支配下初民的原始思维的产物。不同于一般傩祭(戏)中的“方相氏”,蚩尤“方相”具有宗教的、政治性质的双重功能,并且还因此参与到古汉字“灋”的形构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