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陈碧 《湖南社会科学》2004,(5):18-19,26
谦卦 ,是《周易》非常特殊的一卦。《周易》六十四卦中 ,唯独《谦》卦 ,不仅卦辞吉 ,而且六爻之爻辞皆吉。且《周易》许多卦对谦都很重视 ,重谦思想可谓贯彻《周易》始终。从中国儒释道对谦的态度 ,也可以看出中华民族传统推崇“谦”。我们认为 ,“谦”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中都有极其积极的作用 ,尤其是在当代谋求和平与发展之际 ,“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刘颖 《理论界》2023,(5):29-36
时间是中国古代美学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维度。值得注意的是,美学中的时间研究并不指向物理的层面,而是指向生命的层面。《周易》作为中国古代文明与文化的源头,表现出对时间问题的执着与关注。《周易》的结构与内容指向的时间是一种生命意义上的时间:乾卦作为六十四卦之首,既是时间的起点,也象征着时间的创生精神;六十四卦层层构成时间中大大小小的循环结构,而生命时间循环的意义又集中在复卦中得到阐发;生命的循环中时间走向生生不已的永恒,化育了中国古人在“变”“常”的双重性时间中的宇宙生命情怀。  相似文献   

3.
受神秘的生殖崇拜文化影响,《周易》美学尚“生”,推崇“生生”.所谓“生生”,即孳生不绝,繁衍不已.《周易》之学六十四卦的演变就是一个阴阳间化生化合的自然“生生”流程.宇宙天地就是一个“生生”的有机整体.“生生”中相互依存、相互转变,化生化合,此即为“易”.“易”为“生生”.“生生”即生命的绵延.生命绵延的根源在于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动.《周易》这种强调“易”与“不易”,以生生变易为恒久之道的审美意识正好体现了中国美学求新务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三《易》首卦的宗教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有《连山》、《归藏》、《周易》三种 ,《周礼》云 :“太卜掌三《易》之法 ,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 ,其别则六十有四。”郑玄在《易赞·易论》中说得更加具体 :“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连山》者 ,象山之出云 ,连绵不绝 ;《归藏》者 ,象万物莫不归藏其中 ;《周易》者 ,言易道周普 ,无所不备。三易首卦分别是 :《连山》以艮卦为首 ,《归藏》以坤卦为首 ,《周易》以乾卦为首。艮指山 ,坤指地 ,乾指天。本文试从宗教的角度探讨三易首卦的宗教内涵。  一、易首卦之意义易卦作为具体…  相似文献   

5.
《需》卦新解朱维《周易》对现代科学的各个方面都有内在的影响,反过来,现代科学对人们理解《周易》也将提供特别的帮助。系统思想和全息思想对把握理解《周易》这部结构奇特的古籍有特别的作用。《周易》的基本单位是“卦”,而卦的要素又有卦名、卦符、卦象、爻辞几部...  相似文献   

6.
今本《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乾坤两卦各多“用”辞一爻)卦含卦名与卦辞,爻含爻题与爻辞.《易传》凡七种十篇,包括:(一)《彖传》上下两篇;(二)《象传》上下两篇;(三)《文言传》;(四)《系辞传》上下两篇;(五)《说卦传》;(六)《序卦传》;(七)《杂卦传》.据《汉书·艺文志》载:“易经十三篇”.颜师古注云:“上下经及十翼故十二篇.”《易经》在西汉中叶之前都是单独成篇,而不附于《易经》之后.熹平石经《周易》就是十二篇,《易经》和《易传》都是单独成篇,并不附于《易经》之后,这便是西汉中叶以前《周易》“经”和“传”的内蕴.  相似文献   

7.
《易传》通称“十翼”,由《彖》、《象》、《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等七种十篇组成,是古人解释、发挥《周易》卦名、卦辞和爻辞的权威著作,不但是今天研究《周易》经文的最重要的“津梁”,而且其本身的哲学内涵也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8.
《离骚》真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骚》之“离”,暗合《周易》“离卦”.《周易·说卦》云:“离为火,为日,为电.”又云:“离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离为雉.”故《周易》《离卦》之“离”其本义为太阳.楚人祀日崇鸟拜火,《离骚》之“离”,暗合《周易》,其义当为太阳神鸟,据我国先秦巫书《山海经》及两汉张衡《思玄赋》等辞赋,太阳神鸟即阳离鸟(或名长离鸟),即今所称之黄鹂鸟.  相似文献   

9.
刚强劲健的中国龙——周易乾卦六龙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凡历代读《周易》的人,一翻开这部被学者共同尊为“群经之首”的经典,首先接触到并为之所深深吸引的便是《周易》六十四卦的开篇第一卦《乾》卦——卦中让读者留下最为不可磨灭之印象的,……  相似文献   

10.
<正> 一《文物》1984年第8期刊载了关于马王堆帛书《易经》的部分材料,并附有张政烺先生《帛书‘六十四卦’跋》和于豪亮先生《帛书‘周易’》两篇专论帛《易》的文章。帛《易》的出土,向人们展示了一连串新迷:它有着一种与今《易》很不相同的卦序排列。同时,帛本《系辞》没有“大衍之数五十”这一章,今本《说卦》之“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亦与帛本《系辞》所记很不一样。且卦名,卦辞,爻辞也颇多不同之处。关于这些问题,特别是卦序排列问题,就目前所掌握的材料看,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于豪亮先生认为:“汉石经,《周易集解》和通行本,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相同,帛书却与之全然不同,因此,帛书本显然是另一系统的本子。”“帛书可称为别本《周易》,它的卦序简单,可能是较早的本子,从字体看,抄书的时代应在汉文帝初年。”(《帛书‘周易’》) 张政烺先生则以为:“汉唐石经和通行本  相似文献   

11.
《周易》是一部在占筮的形式下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的古老典籍。在这部古老典籍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范畴体系。其中以“——”“—”两爻画象征的阴阳范畴是根基,以八卦及其六十四卦象征的类范畴是本体,而在阴阳、类范畴之上,形成了《周易》最大的范畴——“易”。 (一)关于“阴阳”范畴 、“阴阳”是《周易》的基本范畴。在《周易》古经中是用“——”、“—”两爻画具体表示的。“——”和“—”两爻画是构成八卦和六十四卦的最基本的东西,称作阴爻和阳爻。《庄子·天下篇》说:“易以道阴阳。”这话是对的。虽然在《周易》古经中没有阴阳二字并举的例证,但决不能由此无视《周易》正是用“——”表示阴爻,用“—”表示阳爻进行组卦的事实,也不能由此否定《周易》的阴阳范畴。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概念是“自然界在人的认识中的反映形式”。(列宁《哲学笔记》第194页)是现实世界的事物和对象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也就是说,一切概念都是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文化中,“位”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也是一个美学范畴。 作为一个形而上的哲学范畴,“位”最早出现于周易哲学中。“位”,字大量出现于《易传》之中,《彖》、《象》提出了爻位说。爻位说可概括分为当位说、应位说、中位说、趋时说、承乘说、往来说六类,它是《易传》的作者在总结爻辞的吉凶悔吝时提出的,其基本指导思想是一爻处于一卦中的不同位置而表  相似文献   

13.
《周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有诸多卦、爻辞是对古代天文现象的记载,丰卦卦、爻辞便是中国最早的“太阳黑子”及“月食”、“日食”记事。  相似文献   

14.
莱布尼茨、黑格尔和《易经》符号系统何建南中国古代智慧宝典《周易》一书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易经》包括六十四卦卦象(可称“符号系统”)和六十四卦卦名、卦辞、互辞(可称“文字系统”)。《易传》(即“十翼”)则是最古老也是有权威的解易著作。在易...  相似文献   

15.
通行本《周易》的卦序乃文王所作 ,所谓文王“重卦”和作卦辞为不实之辞。卦序是文王的发明创造 ,而非集体创作。  相似文献   

16.
《周易》是中国最古的文化典籍之一。古代传说:伏羲画八卦,周文王重卦为六十四卦,并作卦爻辞,孔子作“传”十篇,称为“十翼”,亦称《易大传》。所以《汉书·艺文志》说:“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自汉至唐,并无异说。北宋欧阳修著《易童子问》,开始怀疑“系辞”非孔子所作。近代以来,疑古思潮高涨,于是有人认为《周易》古经是春秋时代的作品,《易大传》更非孔子所  相似文献   

17.
试谈《周易》大传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易》大传共有七种,即《彖》《象》《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其中《彖》《象》《系辞》各分上下两篇,共得十篇,古人称为十翼。司马迁说:“孔子……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史记·孔子世家》)班固说:“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汉书·艺文志》)后儒多相信十翼是孔子所作。宋欧阳修始提出十翼“皆非孔子所作,……亦非一人之言”之说。(《易童子问》)以后继承欧阳而加以论证的,大有人在。近代有人怀疑十翼中有汉人作品。按《文言》《系辞》中有三十个“子曰”,这个“子”称颜渊为“颜氏之子”,当然是孔子。无论是否假托孔子,都足以证明十翼非孔子所作。(采《崔东壁遗书·洙泗考信录》说)《晋书》记:“汲冢得书,有《卦下易经》一篇,似《说卦》而异”,可见象《说卦》这类易传,战国时代已经出现。说十翼中有汉人作品,并无坚确的论据。管见以为十翼都写于战国时代,正如欧阳所说“非一人之言”,《彖》《象》比较早些,可能在春秋末期。十翼都是《周易》古经的注解,讲义理,也讲象数;有些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很明透的理论,但也带有一些巫术色彩和神秘意味;对于《周易》古经的意蕴,做了一些正确的说明,而突出的是抒写作者们(以下简称作者)的世界观,好象借《周易》古经的旧瓶,来装自己的新酒。由于作者不是一人,说法不免有所分歧,可是主要观点,并无矛盾。十篇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互相发挥,构成一个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因此,《周易》大传是一部古代哲学的著作,又是一套崭新的《周易》学,比起《左传》《国语》中的《周易》学,向前发展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8.
根据伏羲与中华卦爻符号一体难分的学界共识,丽水出土了64卦,故浙江跨湖桥文化即最早伏羲族的考古对应者。《周易·说卦》则用卦象记载了浙江伏羲族于距今7 500年前后遭遇水灾而远距离迁徙西北的历史。其中,《说卦》第五章呈现出的“未济”卦象,既记载了伏羲族遭遇水灾而吃不上饭的处境,又留下了遭灾处即“丽水”的地名。而今“丽水”即跨湖桥文化所在地,这构成了浙江伏羲历史为真的证据链,难以推翻。《周易》作为周公制礼作乐的文化产品,保留《说卦》,意在总结伏羲自浙迁陇以来历代治国者理政的历史经验。其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信念,为中华民族提供了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正> (一)《易》之象,有就全《易》而言,有就一卦而言,有就一爻而言者。“《周易》者,顺太极之浑沦而拟其动静之条理者也。” (《周易外传》卷七)这是就全《易》而言。王夫之把《周易》当作是对整个宇宙的模拟,故取《太极图》以象“一浑天之全体”。至于卦象,王夫之将其区分为两种情形:一种以“物之形象”取象;一种以“奇耦(阴阳)往来应违”取象。爻象,则就其在卦中所处之时与位取象。此处主要谈谈卦象问题。  相似文献   

20.
《周易·谦卦》是《周易》中论述谦德的专卦。谦德的作用,不仅及于伦理的范畴,而且对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文化均有深远的影响,甚至在深层次上参与了我国民族性格的合成。因此,对《周易·谦卦》与谦德的发展演变适当加以探讨,以确定其在今天的价值,是有一定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