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任意询问     
在比较分析中国侦查询问现状与缺陷的基础上,指出中国侦查询问从法律上看其性质为强制询问,但实际上是任意询问,因此提出通过明确区分任意询问与强制询问的不同性质以完善中国侦查询问制度:在侦查阶段由侦查机关对犯罪嫌疑人以外的其他人进行的询问一般以任意询问为主.但强制询问与任意询问相对应存在,相辅相成.在一般情况下,侦查询问以任意询问为主,但为保证询问的顺利进行,必须有相应的强制询问进行补充与配合.自愿陈述是任意询问的主观要件.禁止强制陈述手段是任意询问的客观要件.  相似文献   

2.
法律是正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率的法律能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法律激励是通过赋予权利(权力)、明确责任、强制约束等法律规范的设置来实现的.其功能的发挥需要建立利益表达、利益博弈、利益综合与利益实现的合理机制.其实现的充分条件是建立立法的公众参与制度,而健全的法律实施机制则是法律激励功能实现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恢复性司法是一种全新的看待罪与罚的刑事理念,一种强调以"被害人——加害人"为中心构建刑事纠纷的调处机制.根据恢复性司法理念及其调处机制的特点,笔者选取广西壮族民族习惯法作为比对样本,寻找其内在的恢复性要素,以探讨法律移植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以恢复性司法机制为借鉴,通过民族地区刑事特别立法、引入民族习惯法刑事和解机制及刑事民族习惯法查明机制三个层次的制度设计,来对壮乡少数民族习惯法介入刑事解纷领域的进路进行初步设计与构建.  相似文献   

4.
张邦铺 《民族学刊》2012,3(4):50-53,94
“检调对接”机制是检察机关与社会矛盾“大调解”机制的对接,是“大调解”模式在检察环节的充分运用,是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刑事和解的创新工作机制。拟在“检调对接”机制的实证及意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彝族地区的特点,对彝族地区“检调对接”机制的构建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法制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如何运用民族法律机制保障和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这一问题已经比较广泛地受到民族理论界、法学界和民族地区实际工作部门同志的重视.但是,不管是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在民族法律的贯彻执行中,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不少同志在思想认识上对民族法制建设与民族经济发展的关系认识不清,在实际工作中无视民族法律的种种规定.对此,本文拟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6.
彭建军 《民族研究》2015,(2):15-27,123,124
自治区自治条例的制定是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自治权的重要形式,因而在近年来的民族法制体系规划中都将自治区自治条例作为主要内容和阶段性目标。自治区自治条例的制定权,属于《宪法》规定的民族自治地方应有的自治权,但却是附条件的地方立法权和自治权。依据我国《宪法》、《立法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等的规定,自治区自治条例需要自治区制定草案、上报批准,因此,自治区自治条例制定权具有中央与自治区共有立法权之特点。自治区自治条例的制定,应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下考虑中央、地方、民族等因素,在明确条例制定的必要性、辨析与其他法律规范关系、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应建立三种立法工作机制:一是以全国人大常委会为主导的领导机制,二是以国务院为主导的工作协调机制,三是以自治区为主导的草案制定机制;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互相结合、互动协作、三位一体的立法工作机制,将使自治区自治条例的制定工作有更强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7.
从立法的本意看,将立案作为刑事诉讼的首要环节有着特定的价值.但由于对立案这一程序的行为内容、法律性质、地位以及与其他诉讼环节的关系等问题的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立案程序的立法本意与司法效果出现了严重的背离.因此,建议取消独立的立案程序,将其纳入侦查程序之中,以求整个刑事诉讼程序的顺畅和连贯.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农民工阶层法律地位的分析,从法理角度指出农民工一方面作为我国公民拥有法律规定的平等权;另一方面却又得不到有力的法律保护而处于边缘化的法律地位.由于其劳动法律地位的模糊,造成对其在立法和实践中的冷落,也是这种模糊成为我国农民工权利受阻或缺失的前提.文章在对农民工弱势群体特征及权益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民工权利受阻的最大障碍主要是因立法不平等和适用不严格以及权利调节救济机制设置不合理所致.农民工所享有的个别劳动权是其维护个人利益的权利基础,集体劳动权是维护其社会利益的权利基础.农民工可以通过私力救济、公力救济、社会救济来保护自己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关键环节和保障要素.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机制由组织领导机制、协调配合机制、监督检查机制与激励约束机制、应急维稳机制、条件保障机制、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等二级机制构成,二级机制又由不同的次级机制构成,从而形成机制系统.在具体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行动中,机制系统既发挥着引导...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做好西藏寺院管理工作,关键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机制,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总结经验,巩固成果,进一步加强寺院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和完善法律制度建设,使寺院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加强寺院内部规章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寺院管理长效机制;加大培养力度,造就一支合格的宗教教职人员队伍.  相似文献   

11.
公务员流动协调机制是国家和政府对公务员流动取向的盲目性和不规范性进行调控的机制.公务员对自身利益和价值的追求必将导致其市场行为同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的矛盾,需要国家和政府进行协调.肯定公务员流动的合理性,把握公务员流动的生成动力及影响维度,则是构建引导公务员科学合理流动的协调机制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先从法理上论证法律与习惯的内在关联性,然后再从历史维度考察两者的演化渊源,进而得出结论:法律与习惯不仅要相互尊重、相互补充,更是可以互动的.基于此判断,本文主张以互动性为基点,以"法律习惯化与习惯法律化"为主线,重述习惯与法律之关系.法律习惯化就在于法律应该具有习惯的习俗化面向、生活化面向、民意性面向、本土化面向.其目的在于:赋予法律以习惯的内容,赋予法律习惯的特性,以此构筑法制现代化的"依赖路径".习惯法律化即是习惯向法律转化或借助于法律从而使习惯的功用得到更大的发挥,在当下中国,它主要通过纳入和转化两种方式实现习惯法律化的.其目的在于:使习惯的功用借助于法律得以"硬化"或最大化,使习惯的价值与精神得以与法律相通或重构.两者融洽的效果应该是:法律经由习惯、习惯通过法律而共同构织人类生活的意义之网.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实质性区域经济合作重要法律制度安排的CEPA,是在WTO规则约束下一个主权国家内部的两个单独关税区之间签署的区域性协议,它最大的特征就是以区域性协议的形态体现了一国区域内贸易投资自由化机制,如果发生争端,应该通过以政治方式协商而不是以司法和外交手段解决.  相似文献   

14.
论述洗钱的概念以及洗钱使我国大量的资金外流的严重危害性,阐述我国反洗钱法律机制的含义,对我国反洗钱法律机制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反洗钱法律机制,防止资金外流,在各方面提出具体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5.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作为培养青年的重要载体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建设者的伟大使命,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辅导员工作是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实质是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大学生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这样就要求辅导员本身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更好的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辅导员工作水平的高低、工作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成败,也直接影响到学校稳定局面的长期保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先从法理上论证法律与习惯的内在关联性,然后再从历史雏度考察两者的演化渊源,进而得出结论:法律与习惯不仅要相互尊重、相互补充,更是可以互动的.基于此判断,本文主张以互动性为基点,以"法律习惯化与习惯法律化"为主线,重述习惯与法律之关系.法律习惯化就在于法律应该具有习惯的习俗化面向、生活化面向、民意性面向、本土化面向.其目的在于:赋予法律以习惯的内容,赋予法律习惯的特性,以此构筑法制现代化的"依赖路径".习惯法律化即是*-7惯向法律转化或借助于法律从而使习惯的功用得到更大的发挥,在当下中国,它主要通过纳入和转化两种方式实现习惯法律化的.其目的在于:使习惯的功用借助于法律得以"硬化"或最大化,使习惯的价值与精神得以与法律相通或重构.两者融洽的效果应该是:法律经由习惯、习惯通过法律而共同构织人类生活的意义之网.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国家民委的指导下,通过完善制度、创新机制,运用民族政策和相关法律,把散杂居民族工作融入政府整体工作之中,初步探索了一条民族工作社会化的新路子,使全省民族工作出现了一个新局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8.
回族伊斯兰习惯法是特殊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地方性知识",其内容兼具宗教和民族的特性。回族伊斯兰习惯法作为法律规范的一种隐性表达,应该消解与国家法之间的冲突,使之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发挥宗教价值导向和规范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19.
边境民族文化旅游是对边境旅游与民族文化旅游的双重深度拓展.文章基于族群、系统论等相关理论,对边境民族与边境民族文化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特征进行了新的界定及探讨;从边境民族文化旅游所涉入的边境、边境民族、边境民族文化与边境旅游等要素关联属性构建其内部驱动机制;从系统发展论视角,提炼了由引导、推动、实践、保障四重推进体系构成外部驱动机制;并系统构建了边境民族文化旅游的驱动机制.旨在通过全面探讨边境民族文化旅游的概念、特征与发展驱动机制以解析其发展的动力结构,寻求边境旅游跨产业融合的着力点,以促进边境地区民族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与边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边境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及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涉及民族因素群体性事件是指发生在我国某个区域呈现一定规模并关系到民族或者宗教性因素的有组织的集体行为。从民族政策与法律的角度而言,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参与人群或当地政府某些部门法治意识淡薄,而我国相关政策法规还有待完善,当地政府有关政策信息并没有依法公开,不注重利用和构建合理的利益表达机制。为此,要对涉及民族因素群体性事件进行防控,一方面要加强少数民族群众和涉事地党政领导干部法律政策规范意识的培养,树立法律信仰,另一方面要完善公民参与机制和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严格做到依法办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