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龚自珍伦理思想的启蒙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自珍是我国清末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对晚清思想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从“善恶皆后起”说、“人情怀私”说、“解其棕缚”说、和“知耻振邦”说四个方面阐述了龚自珍的伦理思想,认为他提出的“人情怀私”说和与之相联系的个性解放思想,表达了时代的心声,富有强烈的启蒙色彩。  相似文献   

2.
卢卡奇晚年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翼星 《求是学刊》2004,31(5):26-32
卢卡奇晚年在其著作《民主化的进程》中着重分析了革命的“非经典性”、社会主义“危机”和斯大林的错误 ,特别是论述了他对社会主义民主化的根据和特征的观点。卢卡奇的这些思想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理论贡献 ,至今仍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3.
儒家重视道德教育。汉代董仲舒的“性三品”的人性论阐释了人性是道德教育的根据;依据具体的人性才能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人性是多层次的,道德教育具有层次性;中民之性是道德教育的着力点。这些见解对于我们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不断提升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佛之辨广泛涉及心性论、本体论、功夫论、伦理观等哲学基本问题,但受限于两教内部复杂之理论系统,遗留下“两教教间批判的不彻底”“同教教内批判的失当”“两教未能真正的会通”三方面的理论困境,这三方面的理论困境也是未能明确地建立一能代表儒佛同异的纵贯性的判定基准所致。近代,牟宗三从“体用”视角入手,在儒家,他以儒家道德性的“本心性体”为基点而建立起“实体性”“纵贯创生”的体用论;在佛家,通对“般若系”“阿赖耶缘起”“真如心缘起”“天台圆教”体用思想的诠释而建立起佛家“缘起性空”“流转还灭”的“虚紧无碍”的非体用的体用。体用论之异也成为牟宗三分判儒佛的基准性原则,在此基础上我们可对学术史上儒佛之辨所遗留的难题予以回应。  相似文献   

5.
浅析孟子性善论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献玲 《社科纵横》2005,20(5):123-123
儒家学者孟子树立并系统地论证了“性善论”。在此基础上他辩证地阐述了道德教育思想:“尚志”与“改过”统一;“恒心”与“专心”统一;“内修”与“外影”统一;“舍生取义”与“浩然之气”统一。其丰富的理论为我们今天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施教者、受教者、教育环境的应然提供了借鉴启示。  相似文献   

6.
江苏娟 《生存》2020,(7):0004-0004
“教、学、做合一”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教育理论,所谓的“教、学、做合一”,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无非是“教”与“学”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内涵上来分析,“教”的方法依据“学”的方法,而“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我们无论怎么学、无论怎么教都是围绕“做”而展开。在初中作文教学中,依据“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我们不难找到现阶段作文教学中的弱点和缺陷。下面,由笔者依据“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谈一谈一致性的初中作文教学实践与反思。  相似文献   

7.
彭玉平  习婷 《求是学刊》2012,39(4):100-106
清朝嘉道年间,常州词派兴起,龚自珍与其中多数成员关系密切.其词创作风格及词学思想的成熟,始终伴随着与常州词人的交往,受其影响也是自然而然的.但是,定庵词在嘉道词坛,不依附于流派而自成一体,龚自珍的词学观如“尊情”、“辨体”、“诠释”等方面,更是与常州词派有着诸多差异.可以说,龚自珍始终有意识地与常州词派保持着一定距离,并没有全盘接受常州词派的理论,而是有着更多自己的思考,所以,他的词学观与常州派也处于若即若离之间,而他也没有成为常州词派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8.
苏轼是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一位“多才”而又“全能”的文学艺术家,他对我国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的发展,均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论诗文,他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论词,他和辛弃疾并称为我国杰出的词人;论书法,他是“颜、柳、殴、苏”唐宋四大家之一(也是北宋“苏、黄、米、蔡”四大家之首);论绘画,他是“文湖州竹派”的中坚分  相似文献   

9.
学贯中西的钱金重书先生在其学术名著《谈艺录》中论及蒋湘南(字子潇)“极推定庵之文而不及其诗”时一针见血地指出:落子潇虽极力讳言其诗学龚自珍,其实他有不少诗是从其前辈或同辈诗人如袁子才、蒋心余、龚定庵的诗集中“作贼”似地“偷”来的,而蒋子潇得扯定庵诗尤甚。钱先生举出蒋之《春晖阁诗钞》卷六《偶成》三首,通过与龚诗《秋心》三首之一和之三、浓坐》二首之一的对照,清楚地指明蒋窃龚诗之迹。姑举一例即可说明问题:久堕诗魂不可招,未粘性海复生潮。气寒半夜防身剑,声满中原乞食萧。但得意时杯在手,不如人处级垂腰。群…  相似文献   

10.
仓理新 《创新》2023,(1):98-107
仓孝和以“李约瑟难题”为切入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了人类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的重要成果及其社会影响。仓孝和在其专著《自然科学史简编》中特别列举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并回应了“李约瑟难题”。他在研究科技史过程中考察了科学与“闲暇”、科学与教育的关系,他的科研活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他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为我国科学技术史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龚孝拱引导英军焚掠圆明园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约在民国初年,社会上开始流传龚自珍之子龚孝拱引导英军劫掠并焚掠圆明园的传言。对此,虽然当时即有学者表示怀疑,但经若干笔记、野史的传播,特别是一些小说的文学渲染,传言似乎已成铁定事实。笔者对各种相关史料分析后认为上述说法不足为信。  相似文献   

12.
滕春红 《唐都学刊》2007,23(2):116-119
“诗穷而后工”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但对这种观念为何大兴于北宋的成因,涉猎者较少。历代文学家及学者对这一命题的阐释多着眼于物质及精神生活层面的困苦磨难对作家创作的重要影响。但晁补之指出,导致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与文学乃非功利活动的本质相关,他更为强调文学的内在独立精神对作家的巨大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华文化具有崇尚德治、重视教育的之人文特征,儒家正是这一文化传统的奠基者、实践者与弘扬者。儒家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政治主张,把道德教化和“移风易俗”作为治国之首要任务。儒家的教育思想包涵着深刻的文化精神和广阔的社会内容,其鲜明特色即人文性。其德治思想渗透于教育教学领域,主张教育教学活动的终极目标即是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的道德品格和人文精神。儒家的德治思想和教育观念对当今人文社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晓龙 《唐都学刊》2003,19(2):135-138
南宋理宗朝 ,孟珙身为京湖安抚制置大使 ,坐镇荆襄 ,主持长江中游防务。他在挥师抵御蒙古入侵的同时 ,不以武备废文事 ,于战乱之际兴建公安、南阳书院 ,收容襄蜀地区的流亡士人、择师教化 ,同时针对战争环境加强习射训练 ,使书院职能多样化 ,这对于当时襄蜀地区文化的维系、学术思想的传播、教育的普及和人才的培养以及对于当时士民爱国精神的凝聚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宋代武将兴学的典范事例  相似文献   

15.
任民 《学术交流》2001,(6):31-35
针对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时期充满纷乱、冲突的社会现实,孔子提出"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认为政治必须建立在对人民进行道德教育和感化的基础上,同时特别强调德治的关键在于当政者的道德操持.孔子的德治思想饱含人道主义、民本政治因素,不仅对推动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起了主导作用,而且其合理内核部分对加强我国当前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维护我国社会稳定仍具有较大的文化支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胡庆祝 《学术交流》2012,(2):185-188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灌输"中日亲善"、"共存共荣"、"东亚新秩序"等奴化思想,企图彻底泯灭东北人民的民族意识与国家观念,变成任其宰割的奴才。奴化教育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的重要殖民政策之一,它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教育体系,并采取了强制性的措施,试图摧跨民族反抗精神,使东北人民陷入没有追求、没有知识、没有爱国热情的愚昧境地,使中国永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相似文献   

17.
霍建波 《唐都学刊》2004,20(3):39-42
作为韩孟诗派的开山奠基者,孟郊是中唐一位很有个性的诗人,其诗歌颇多创新之处,他上承杜甫,并启迪和影响了韩愈及整个韩孟诗派的诗歌创作,对中国诗歌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在诗歌主张上首倡"苦吟",强化了诗歌的抒情功能;在审美上,追求不美之美,扩大了诗歌的审美内容和审美视野;在艺术形式上打破常规,创作非诗之诗,在很大程度上给诗歌以自由。  相似文献   

18.
高瑞民 《学术交流》2006,(12):159-161
《修竹篇序》无疑是陈子昂诗歌理论的代表文献,表达了陈氏诗歌理论的主要观点,但我们又绝不能仅仅据此一《序》来论定陈氏诗歌理论的全部观点。要准确理解陈氏诗歌理论,必须对陈氏写此《序》的特殊背景、陈氏对诗歌其他看法以及陈氏创作实践等等因素作整体观,方可减少片面之嫌。学术界普遍认定的陈氏只重汉魏而反晋宋和齐梁的观点,也十分不妥。其实,陈氏虽重汉魏,然亦重晋宋,陈氏认为“汉魏”以“风骨”见长,“晋宋”以“兴寄”擅胜,其诗论中“兴寄”一说的理论内涵实根植于晋宋而非汉魏,陈氏对齐梁诗也不是全盘否定,虽然在陈氏看来齐梁诗“风骨”无存,“兴寄”都绝,但对它在律诗方面的贡献并未抹杀。  相似文献   

19.
邬沧萍教授半个多世纪从事人口学的研究,为我国人口学、老年学的研究和教育作出了卓越贡献,率先提出了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分母效应”和“分子效应”理论、“计划生育,丈夫有责”、老年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未富先老”等理论和观点。追踪邬沧萍的学术道路可以发现,他始终走在学科的前沿,以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眼光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把人口置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中,辩证、历史地来看待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朱桂莲 《唐都学刊》2005,21(4):49-52
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学者提出的以“德治”为手段,构建“仁者治国、老少安怀”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以“君子”、“圣人”为标准,构建“道德教化”与“自我修身”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及以人性的善恶程度的不同为依据,提出思想道德教育目标的分层理论等思想道德教育目标理论,对我国的当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理论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