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文学的根本特征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凡是文学作品,就都具有艺术形象;但这并非说所有的艺术形象都如恩格斯所说的“每个人都是典型”。而只有那些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本质规律的某些本质方面,并成功地运用典型化方法创造出来的个性鲜明而又具有共性的形象,才堪称之为艺术典型。这里,所谓共性,就是一定的社会性和倾向性;个性则是一定的社会性和倾向性的集中鲜明的具体表现。恩格斯说:“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致敏·考茨基》)恩格斯的这段关于  相似文献   

2.
典型是关系着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典型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然而典型的共性是什么?典型的个性又是什么?迄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此特做以下探讨。一、典型的共性典型的共性具有普遍性、代表性。鲁迅先生《阿Q正传》里的主人公阿Q就是一个成功的典型。当《阿Q正传》刚刚在报纸上连载的时候,许多人栗栗危惧,疑惑写的是自己,是在揭自己的隐私。冯雪峰说:“在阿Q这个人物身上集合着各阶级的各色各样的阿Q主义,也就是鲁迅自己在前期所说的‘国民劣根性’的体现者。”①可见阿Q这个典型很有普遍性、代表性。那…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语文学会第一届年会上,现代文学组对阿Q的典型问题作了讨论。讨论的主要问题如下。1.关于阿Q典型的个性和共性有人认为勤劳、质朴、反抗精神是阿Q典型的共性,精神胜利法是阿Q典型的个性。但是大多数同志认为,典型的普逼意义主要是共性,如把精神胜利法看作是阿Q典型的个性,就会抹杀这一典型的普遍意义。有同志说,精神胜利法是阿Q型典的共性,但并不是共性的全部。因为在阿Q的性格里,还包括流浪雇农的一些阶级特征。有些人认为精神胜利法不是阿Q典型的共性,应该看作是阿Q典型的个性与共性统一表现。2.对精神胜利法产生根源的看法有人认为精  相似文献   

4.
阶级性是典型人物共性的基础和核心,这是三十年来,文艺理论有关典型问题的重要命题之一。它已经广泛地渗透到我们的文艺创作和文艺批判之中,并成为一种指导原则了。在这种原则指导下,出现了公式化,概念化倾向。按照传统的定义,典型是共性与个性的完美统一,但是这一理论把个性理解为偶然的,现象性的东西,所以,且不管整个理论正确与否,说“阶级性是典型人物共性的基础和核心”,也就等于说“阶级性是典型人物的实质”。而如果考虑到典型问题对文学的重要意义,那么这个论断就显然会导致下面的结论,即文学与政治理论的基本问题是同一的,从而实质上否认了文学的独立性,现在有关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的争论已经引起了广泛地注意,在这场争论中,典型的阶级性是不容回避的问题之一。因此我们觉得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的美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要发展。毛泽东关于文艺美学的论述,包括美论,是其美学思想的主体或核心部分,它最集中地体现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本文试就毛泽东美学思想的一个本体构成,即典型美、崇高美、理想美,作一专题性探讨。从艺术规律看典型美典型、典型化,是文艺审美创造的一个基本规律和美学原则。毛泽东非常重视艺术典型的典型化规律,并对此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概括:“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而更带普遍性。”“例如  相似文献   

6.
典型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中的一个基本命题.它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主义理论中占有中心的地位.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曾深刻地提出和论述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问题.就文艺来讲,"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它的重要表现形态就是按照塑造典型和典型化的规律去进行创造.在文艺领域,近几年西方各种资产阶级文艺思潮的作品和理论著作,大量地翻译和介绍到我国.从积极方面来讲,它开阔了我们的思路,不论创作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当代的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中,"典型化创作"与"典型创作"、"典型化的过程"与"塑造典型的过程"、"典型化的规律"与"典型创作的规律",往往被视为一码事."概括和个性化相统一"的"典型化",竟成了典型创作的专有方法和专有名词,然而,这种含义上的"典型化"一旦和典型创作混为一谈,关于"典型"何所指的问题,以及典型创作的真谛问题、典型本体  相似文献   

8.
建国三十年来,我国学术界对艺术典型的实质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探讨过程中,人们提出了许多好的见解。但是,也有两种值得注意的看法:一种是把典型和个性等同起来,一种是把典型和共性等同起来。一、不能把典型和个性等同起来有的同志认为,艺术典型的创造,不在于概括本质特征,而在于写出独特不同的个性。并且提出:作家的职责是要在千百万人中间,像淘金沙一样,选择出鲜明的、体现生活本质的活生生的完整个性。  相似文献   

9.
试谈幽默的共性与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默,作为美学范畴,具有多方面的含义。本文所谈的幽默,是把幽默当作一门笑的艺术,仅从这个特定角度来探讨幽默的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10.
典型范畴随着历史变迁,意义不断演变,从具象描述蜕变为艺术范畴,再变为政治范畴.典型的本义是"模子",后逐渐衍生出"规范"、"代表"和"理想"等义.从古希腊到19世纪中叶,西方对典型的研究主要局限在文艺学、美学和哲学等学科,既有对典型的本体论追问,也有对艺术典型创作原则的适切性说明.马克思主义典型理论则强调艺术典型的阶级特质和社会典型的历史使命,把典型理论从艺术领域拓展到政治领域.在社会主义国家,典型理论成为政治实践的工具,并催生了大批现实政治典型,其结果是艺术典型政治化和政治典型艺术化.  相似文献   

11.
胸襟,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诗学范畴.目前,这个诗学范畴还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事实上,从明代格调说产生以后,胸襟的理论就开始成型,到了清代.胸襟之说自然瓜熟蒂落.格调派非常看重雍容大气的作品,并依胸襟来衡量诗人.可以说,胸襟是格调说的一个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12.
徐龙年 《兰州学刊》2005,(3):287-288
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创作都离不开现实的社会生活,作家、艺术家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写出符合真实性原则的作品.合理的想象和虚构以及科学幻想作品并不违背文艺创作的真实性原则.文艺创作还应挖掘生活的本质真实,要在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上努力塑造出个性和共性相统一的典型来.  相似文献   

13.
共性与个性的相互关系是辩证法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理论和实际问题必须把握好的重要的方法论原则.我认为,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上的共性与个性的相互关系.第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诸阶段上的共性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然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定的阶段,当然应当包括社会主义发展一切阶段所共有的普遍特性或共性,没有这种共性,就不能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共性主要是:①现代化、社会化的大生产,这是根本的物质前提;②与  相似文献   

14.
陈心浩  李金善 《河北学刊》2007,27(5):114-117
"妙"最早是由老子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提出来的.汉代以后,它才开始演变成一个审美范畴上的评语.魏晋之后,"妙"这一范畴在各种艺术领域里广泛使用.明清小说评点家们经常使用"妙"这一范畴来点评小说的人物形象、叙事技巧和小说语言.由于各自个性和学养等方面的差异,以及所面对的对象不同,明清小说评点家们在运用这个范畴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所侧重,有所取舍.  相似文献   

15.
賈文昭同志的“试談文艺理論中的几个爭論問題”一文,就十年来文艺理論中几个主要問題的爭論情況作了簡要的叙述,并表示了自己对这些問題的看法。这些看法大部分是正确的,但对典型問題的理解,却是錯誤的。作者虽然在叙述中批判了修正主义的人性论观点,但是自己的認識仍然是人性論的,超阶級的。这主要表現在对典型形象的共性和所謂时代典型、民族典型的理解上。作者写道:典型是鮮明的个性与充分的共性的統一。所謂共性是什么呢?作者概括了三种說法:1.共性是一定社会力量的本质;2.共性即一个阶級的阶級性;3.共性可  相似文献   

16.
略论典型     
对典型问题的探研,我国三十多年来进行过多次论争,发表过许许多多的文章,但似乎并没有获得一个基本一致的意见;研究仍在继续中。 我以为,三十多年来,发生较大影响的是这样六种观点:一、“共性与个性统一”说;二、“阶级、阶层代表”说;三、“共名“说;四“本质规律”说;五、“个性”说;六、“复合体”说。现在我们就来把这几种主要观点粗略地考察一下吧。 “个性与共性统一”说是最为流行的观点,表面看来也还是颇有道理的,但是,这不过是世间万  相似文献   

17.
"资本"和"伦理"本来是两个不同的范畴,资本属于经济范畴,伦理可以说是属于文化范畴.现代资本主义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把经济和文化区分开来,出现了这种范畴区分以后,现代资本主义才有比较大的发展,一般的现代化理论都会讲到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当前经济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光靠实际工作者去研究,有些问题还不易说清楚。因此,需要理论工作者去研究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嘛,这是我们的方针。怎么样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来研究我们实际中的问题?去年在这里开了个座谈会,提出要理论联系实际。实际工作者消化不良,很多材料、很多重要问题怎样消化,怎样研究,没有时间;理论工作者营养不良,要想研究问题吸收不到营养,对实际东西了解得少。经过了一年,这个问题有很大改善,但并没有很好地解决。经济理论工作者和经济工作者怎么样结合起来,这个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搞经济理论的同志,想出点劲,但  相似文献   

19.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典型理论的核心,是人作为类和个体的双重反映。从对20世纪艺术典型论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回顾和研究可以看出,典型的共性和个性在历时上表现出了此消彼长和相互制约的平等,在共时上则表现出了共性先于个性的失衡,它们之间既呈现出孜孜求合的内部张力,又呈现出无法求合的先天局限,典型理论存在着矛盾和悖论。  相似文献   

20.
辩证唯物主义是制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理论基础。对《决定》精神的理解和贯彻执行也应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本文拟就此谈一些认识。一、用共性和个性辩证统一的观点理解和贯彻《决定》《决定》指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制定《决定》的“总要求”。理解和贯彻《决定》,一定要把握这个总要求。这个总要求,反映了共性和个性辩证统一的观点。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说:“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我们党所一贯遵循的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