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吴趼人(1866——1910),原名吴宝霞,一名吴沃尧,字小允,号茧人,后改为趼人,笔名有十余个。他原籍是广东海南,从小生长在佛山镇,因以“我佛山人”自号。曾祖父吴荣光点中翰林,曾出任湖南,是一个精通金石掌故的收藏家。祖父  相似文献   

2.
吴趼人文化观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趼人文化观的构成是多层面的 ,从其发生和发展来看 ,它以体认“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为起点 ,以接受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派的思想为中介 ,在吸收和批判西方文化思想的过程中 ,表现出对以儒家文化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回归。在探索中国未来的道路时 ,其文化观的形成与中国社会各种思想的交锋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且是其小说创作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3.
吴趼人“文明专制”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专制"是吴趼人有感于社会危机而提出的救国方案。这一政体主张明确反对立宪制和共和制,同时也不赞成封建专制。它虽是吴趼人的智慧结晶,但明显地受到梁启超的影响,并间接地得力于陈天华。这一出现在《新石头记》中的主张,正式提出应在1907年3月以后。它的出现既是吴趼人思想转变的标志,也是吴趼人小说创作的转变标志。  相似文献   

4.
吴趼人的小说观,在晚清文坛可谓独树一帜。他是这样阐释小说之职能的: 借小说之趣味、之感情, 为德育之一助云尔。 这样来立论,意味着他已脱出了梁启超“小说论”的窠臼。二十世纪开头,梁氏的《译印政治小说序》和《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相继发表,认为提倡新小说可以改良群治、演进社会,甚至强调新社会必先新小说,视小说为改良主义政治运动服务之工具。此论一出:海内风从,为小说发展史开拓了一个新的纪元:把小说从茶余酒后消遣品的陈说中解放出来,刷新了大家对小说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梁氏观点的功绩昭然,然而也显出了极大的片面性。“小说界革命”的口号提出以来,三年的实践证明,单纯把小说视为政治的传声筒乃是形而上学的理解;小说应当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本质,以它的美感作用撄人心。于是,小说界有识之士开始对梁氏观点的片面性表示异议,而提出异议最早者乃是吴趼人,他在1906年所写的《月月小说序》中说:  相似文献   

5.
"笑话"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名称在近代还不普遍,因而吴趼人提出的"笑话小说"具有非常高的文学史价值。他亲自创作的笑话小品中"新意识"和"新趣味"的加入,很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6.
试论吴趼人的短篇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如以今天的标准来衡量评估吴趼人的短篇小说,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出这样的结论:其思想是矛盾落后的,其艺术是粗糙肤浅的。然而,在中国小说史上,吴趼人的短篇小说毕竟是历史不可或缺的一环。透过其矛盾落后和粗糙肤浅的表面,以历史的眼光去考察和审视,我们可以探寻到其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并能真正把握吴趼人短篇小说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实质。1 吴趼人的十篇短篇小说的主题主要集中在这样四个方面:1.对清廷“立宪”骗局的揭露;2.对官场黑暗的批判;3.维护封建的旧道德;4.对洋人侵略的痛恨和对外来文化的拒斥。这四个方面,吴趼人所表现出的思想倾向和价值取向,有其积极的一面,但矛盾落后的一面也是显而易见的。《庆祝立宪》(1906年10月)、《预备立宪》(1906年11月)、《大改革》(1906年12月)、《立宪万岁》  相似文献   

7.
晚清著名小说家吴趼人一生的大部份时间,是在上海度过的;他的三十余种小说,绝大部份是在上海创作的,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名著中所描绘的各种社会丑态怪状,  相似文献   

8.
中国具有现代文学特征的短篇小说,由吴跚人肇其端绪,初步展现了二十世纪开头中西文化交汇的痕迹.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看,短篇小说最早者为宋元时期“说话人”演出所依据的“话本”,发展至明代,逐渐脱离说话人“底本”而趋于书本化,由文人创作,较著者为冯梦龙的《三言》与凌濛初的《二拍》.但这些短篇小说皆涵有比较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类似中篇小说的缩写,真正截取生活中的片断加以典型化,以小见大的“现代型”的短篇小说,则在晚清末季始出现,毫无疑义,乃  相似文献   

9.
吴趼人是晚清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以大量的小说创作 ,猛烈抨击了晚清社会的种种阴暗面 ,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 ,歌颂了近代历史背景下的爱情故事 ,从而使小说这一最为通俗的文学体裁 ,恰如其分地充当起“改造社会、开启民智”的作用。因此 ,对吴趼人不能简单地以“谴责小说”家观之  相似文献   

10.
任百强《我佛山人评传》等21世纪新成果终于将吴氏三千年世家的传承图谱完整地联结起来,填补了国内外关于吴趼人研究的一项空白。郑振铎、阿英、刘大杰、任百强等从1956~2010年耗时半个多世纪校正了鲁迅对清末谴责小说的贬低。王国伟的《吴趼人小说研究》,可谓是对吴趼人创作的各类小说比较系统化研究的一个新收获。任百强于2010年出版的煌煌大作《我佛山人评传》百年来有关"晚清新小说主将之一"的吴趼人研究之集大成者,除了对吴氏创作的各个方面详加论述外,对吴趼人的世家、生平、众多谜团做出令人折服的实证考辨、对比分析、假设推导、逐个否定。《我佛山人评传》在研究方法上提供给学界的启示有如下七个方面:其一,采用微观史学方法,以小见大、显微知着;其二,注重人物心灵的探寻;其三,重视人物身体器官的文化象征意义;其四,注重细节的放大;其五,注重叙事,借用传记、说书、话本小说之类讲故事的笔法;其六,借用了英国政治比较概念史的写作方法;其七,超越名利、学术归宗。  相似文献   

11.
吴趼人是清末最富于探索精神的作家。受外国文学的影响,他在小说艺术的革新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主要表现为“突破第三人称全知叙述的藩篱;对传统叙述结构的超越;重视人物心理恬动的描写;提倡新体短篇小说的创作。尽管他在借鉴外来表现手法时,不免有生搬硬套之处,但其敏于接纳,勇于实践的梢神,无疑是值的肯定的。  相似文献   

12.
吴趼人以担任总撰述的<月月小说>为平台,开辟专栏,刊发广告,为短篇小说的重新崛起鼓与呼,并身体力行,积极参与短篇小说创作,在晚清短篇小说的重新崛起中起到了吹鼓手和先行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立宪运动"是晚清兴起的社会改革运动,吴趼人的多部小说对其有充分描写。研读这些小说,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立宪运动的质疑、否定和超越,体悟到晚清知识分子对救国道路的思索与选择。无论从特定视角描绘晚清社会思潮的变化与社会变革的画面,还是完整描述立宪运动带给国人的复杂感受、勾勒知识分子感悟立宪的心路历程等方面,吴趼人的小说创作均具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晚清,“小说界革命”的文学运动在引进新的文学观念与创作方法的同时也促使历史小说开始向现代嬗变。在这一过程中,吴趼人是第一个对传统历史演义进行历史小说转化的作家,曾朴则是第一个从事全景式历史小说创作的作家。他们为现代历史小说开创了最为基本的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5.
吴趼人在继承我国古代文学传统、借鉴西洋小说创作手法的基础上,对短篇小说的形式诸如结构方式、叙事体制、叙事视角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尝试,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传统叙事模式的背离与超越。  相似文献   

16.
以“恢复我固有之道德”为创作旨归的吴趼人,在上海租界难免成为厌世主义者。道德理想的受挫与厌世情绪的萌发,使得吴趼人对晚清社会发出了绝望的戏谑。愤世嫉俗的心态与诙谐夸张的描述相结合,让谴责小说喧嚣着人性与道德的隐秘邪恶,走向了隐私化、情欲化的邪僻路子,所产生的叙事效应偏离了道德教化的初衷。吴趼人属于租界文化语境培育出来的“双视野人”,但其双重视野未能达到视野融合,不能为批判洋人提供有力的支持。在民族意识的敦促下,吴趼人以“士”的价值体系为尺度,转而讥讽买办的洋奴嘴脸和名分僭越,在身份与道德上极端丑化买办形象。  相似文献   

17.
《滑头世界》,光绪三十四年(1908)七月上海改良小说社印行,封面题《绘图滑头世界》,右上角标“社会小说”字样,右下方题“一名《游沪指南》”。图绘十四幅后正文题头《游沪指南滑头世界初编》 (版权页标《绘图滑头世界》上册),下方署“著作者:老上海;校订者:寿头变相”。铅印,报纸本,下书口每页都有“说部丛书”四字。作品虽特意在封面与上书口标明“社会小说”,实际是五十则不联属的所谓上海的滑头世相,如《滑头拆梢》、《滑头小客栈》之类,有的是文言文,有的是白话文,大多是文白混杂。  相似文献   

18.
近代小说作为“谈资笑柄”的性质,有鲁迅先生的论断在先,只是这层意思容易被“谴责”所遮蔽。吴趼人“笑话小说”的概念虽然不大为人注意,却很能体现笑话与小说两种文体之间的内在关联。同时,吴趼人短篇小说中的笑话因素及吴趼人长篇小说中的谐趣风格其实也会让人联想到“笑话小说”。在吴趼人的小说中挖掘笑话特征及其它谐语因素的明显印迹的目的,一方面是想强调“谈资笑柄”可以理解为一种文体;另一方面是想通过对鲁迅所理解的吴趼人进行再理解,力图恢复吴趼人小说的原本风貌。  相似文献   

19.
新闻体小说是晚清独有的小说品种,它是与清末民初新闻事业的发达以及报刊连载形式直接相关的。新闻体小说在内容上紧密贴近当下局势,在形式上多采用短篇+短篇的连缀体结构。尽管受到了较多指摘,但它对后世小说的种种影响对于我们今天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吴趼人小说在语言上实现了浅白化,在文体上取消了传统章回小说中的“有诗为证”的程式和大量引录诗词曲赋的惯例,在对人物进行绘形时摒弃了古代白话小说代代袭用的套语典故、陈词滥调,转而运用平实、逼真、细致、准确的笔墨。这些努力在客观上使得新小说的文体比以前更为纯净,从而使其更接近了现代小说体制。以吴趼人为代表的新小说家在纯洁小说的文体方面,为中国小说艺术的现代化作出了一项至今仍鲜为人知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