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述评近代汉语声母全浊清化的研究,对汉语全浊清化的类型、来源、演变历史、语音机制以及全浊清化与入声消失的先后关系等均有所讨论。 相似文献
2.
声母是汉语语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考察了中古、上古、近代和现代汉语声母发展演变的概况,梳理了汉语声母的发展轨迹,从中可以看到汉语声母演变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3.
上古汉语声母结构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汉语声母的变异,到钱大昕才明确地指出来;顾、江、段、孔各家,还都没有谈到。邹汉勋写《五均论》,对钱大昕古无轻唇、舌上的说法虽然有所诠发,但是仅存书目,无法征验。戴震作《转语》,曾经区分古声为二十类。章炳麟承戴震的余绪,知道娘、日两纽古时本归泥纽。到了黄侃,才进 相似文献
4.
狄族是我国古代北方的阿尔泰语系民族,历史上有很长的一段时期居住在山西的北部和中部。狄族在历史上有不同的异称,又称丁零。任一飞先生指出:“丁零,中国古代民族名。亦作丁令、丁灵、钉灵。而狄历、敕勒、特勒等都是丁零的音变。”此言极是。狄族及其异名,是古代汉文典籍对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民族的统称或泛称。从汉语语音史的角度看,它们是不同的历史时期,由同一语源的汉语译音分化演变的产物。从汉语音韵学的观点进行研究,尽管汉字书写形式不同,但它们的读音却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5.
6.
日许多时 《董解元西厢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下同)卷八“中吕调·安公子赚”:“忆自伊家赴上都,日许多时,夜夜魂劳梦役。” 本书校注者对“日许多时”一语的解释是:“时间已有许多日子,也就是时间很长久的意思,有时也写作‘日许时’。”按“时间已有许多日子”一句颇拗口,看来,注释者是把“日许多时”中的“日”理解成名词“日子”的意思。其实,这里的“日” 系指示代词,它是“偌”字一声之转,“日许多时”即“偌许多时”,意思是“这么多时间”或“那么多时间”。近代汉语著作中“日”和“偌”时见通用,例如《敦煌变文集》卷二《韩擒虎话本》:“皇帝闻语,亦见衾虎一十三岁奶腥未落,有日大胸今(襟),阿奴何愁社稷!”“日大”即“偌大”(刘坚先生校,见《中国语文》1981年第6期 相似文献
7.
上古汉语~*st-类型复声母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上古汉语的谐声关系,比较现代广西粤方言、汉语的亲属语言相互之间的对应关系,参考汉越语的材料;笔者认为,上古汉语确实存在着*st-类型复声母。这些声母与藏缅语族同源,这可证藏缅语族(如广西的彝语)不属南亚语系而与汉语有亲属同源关系。*st-类型复声母主要是中古“精”组字特别是“邪”母字,也有是照系的。本文涉及的复声母一股为“精”组字。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汉语中,时间副词趁常当是由副词趁时类推而来的。语气副词可知来源于短语可知。知因以身喻心的隐喻的作用,由感知动词转化为认知动词,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性评述。相应地,可+知+复杂的命题宾语结构也由述宾关系被重新分析为状中关系。在频率机制的作用下,表达临时性主观评述义的状语成分可知逐渐规约化,并最终凝固成一个语气副词。 相似文献
9.
汉语词的叠音现象,自古有之。在古诗词和古代散文(古代汉语)中出现的,大多是叠音词,而且基本上是形容词,也有少量的是象声词、叹词。在古代汉语中,也有词的重叠变化现象,但为数不多。唐宋以后的古白话(近代汉语)中,词的重叠变化现象大大增多,不仅有形容词、量词的重叠,也有动词的重叠。近代汉语中词语重叠变化情况大体上和现代汉语相同,所不同的主要有两个方面:1、有些词,按现代汉语的习惯没有重叠形式,而在近代汉语中却有重叠形式;2、动词重叠与现代汉语有不同情形。 相似文献
10.
乔全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7)
以汉语方言为主线,全面收集晚唐五代以来反映汉语方言及其历史的数千种文献并汇编成册,制成电子图书数据库。这将极大地推动汉语语言学科、汉语文化历史的研究,同时对于保护汉语语言史文献资源,开展社会服务和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代汉语同素逆序同义词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廷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5):57-64
近代汉语中存在着为数可观的同素逆序同义词,它们指的是构成词素相同,词素次序互为倒置的一组同义词.本文从它们的年代分布、词义及其演变、结构以及词性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认为近代汉语同素逆序同义词是由"倒序造词法"创造出来的,它们的词形和用法非常固定.同时它们的出现也受到方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汉语大词典》中一些方言词语释义存在疏漏或不确,某些方言语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准确释义的线索。文章利用这些方言资料,对《汉语大词典》中“判”、“响”、“”、“锥”、“滴”、“坑”、“炉”、“掠”“、扌歪”“、纂”、“猴”、“挺”等12个误释的方言词进行考辨,经过分析和论证,我们提出了自己的修正意见,以期《汉语大词典》修订时补充、修正之。 相似文献
13.
分析四种朝鲜王朝汉语文献《华音启蒙》《华音启蒙谚解》《你呢,贵姓》《学清》的语音的声母系统,通过文献讹误字分析、对音文献分析等考证其反映出来的清代汉语东北方言的语音特征。表现为:微母消失;见晓系腭化;全浊声母清音化;日母字变化为零声母字;平舌、翘舌音不分等。 相似文献
14.
《南京官话》所记南京音系音值研究──兼论方言史对汉语史研究的价值邓兴锋1、引言1·1汉语方言学,自“五四”运动以后,在西方语言科学的影响下逐渐受到重视并取得了很大成绩,解放后大规模的方言调查以及全国方言学会的成立,更是大大促进了这一学科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主要考察了近代汉语中副词"太煞"出现的时代,认为它主要出现于唐宋时期,同时指出了"太煞"运用的模糊性,并分析了这种模糊性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前人时贤虽观察到汉语历史上存在"锅"替换了"镬"等词的现象,但未说明其替换的具体时期与过程,本文通过对近代汉语的"锅"、"镬"二词使用情况的考察,梳理汉语史上这组常用词演变的轨迹,推测"锅"基本替换"镬"等词的具体时期应为元代. 相似文献
18.
近代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同素逆序同义词,从生成、结构、同义方式、发展等各个角度看,此时期同素逆序同义词表现出这样一些特点:同素逆序同义词产生后一直并存,至现代汉语才出现消亡;同素逆序同义词大都是单义词,即便是多义词也多是本义之间具有同义关系;结构上,联合结构和非联合结构数量相当,且偏正结构比重增加,偏正结构的同素逆序同义词是对同一事物不同角度的分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