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意识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基本看法,它反映了人们对科技的认识及关心程度,是科技素质中最为基础与核心的心理要素。目前欠发达地区农民的科技意识较为淡薄,影响其科技意识提升的因素主要有文化制约、技术制约、效益制约和资金制约。完善农村的教育体系是培养农民科技意识的基本环节;增加农业科技的有效供给是提高农民科技意识的重要环节;抓好采用科技的经济环境是强化农民科技意识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正>乡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和未来发展。乡村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显示,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存在较大的差距。发展乡村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乡村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城市和农村一体化建设;其次,乡村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体现,对构建学习型和创新型社会具有重要作用;最后,乡村教育的发展有利于解决我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水平,发展农村经济,对加快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业现代化最根本的是农民的现代化,要求农民具有一定的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然而,目前农民的职业素质还未达到新型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要切实加强基础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突出教育重点,明确教育内容,注重教育实效;发挥农业广播学校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保证农民教育的系统性;建立健全保障农村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4.
农业高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高校在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应当进一步明确服务“三农”的办学思想,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才、科技优势,培养技能型、专业型、知识型的新型农民。并加强科学研究,大力推广和转化科技成果,提高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5.
实现农业现代化,迫切需要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知识武装农村工作干部,农业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这就要求大力发展农村的文化,广泛开展农业技术教育和训练。 教育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先决条件 在社会化的大农业生产中,要想改造现有的自然条件,创造新的农业生产方式方法和农产品,就一定要有大批的农业科学技术人员和一定文化的农民。因此,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发展农业教育。  相似文献   

6.
农民素质的高低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青岛市农民的科技素质总体状况一般:大部分农民了解一定的科技知识但并不深入;虽能意识到科技的作用,却缺乏主动获取的精神;强烈的科技需求和狭窄的科技获取渠道矛盾突出;掌握和应用科技的能力不强等。传统的教育和思想理念、农村科技推广、收入等是影响农民科技素质的主要因素。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完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和农村科技推广体系、加大扶持力度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农村科技教育资源的运用应该彰显农村科技教育的双重社会价值--传递农业技术和提升农民科技素养.现有农村科技教育存在资源零散、教学目标单一、受教主体缺失等问题.整合农村科技素质教育资源,彰显农村科技教育的双重社会价值是"科教兴农"真正落到实处的重要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农村教育主要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以及中等以下的教育。我国80%人口在农村,农村教育的改革,在国家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具有战略意义。从我国目前农村的状况看,绝大部分农业劳动者的素质还很低,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也很慢。况且,现在我国农村劳动力出现第二次转移趋势,就是从乡镇企业重新回到种植业和养植业上,这对农业劳动者的素质和科技水平要求更高。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社会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科技功能),必须改革农村教育。而农村教育的改革,必须从战略高度上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民大户是农村经济群体中的活跃者,是农村变革的先行者,是新型农民的代表者,是农村发展的示范者,在农村经济发展大潮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析农民大户的形成过程和特点,探索农民大户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正反作用,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加快农民致富步伐,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是农业生产力体系中最活跃的因素。它通过提高投入生产要素的综合生物学经济效率,来达到推动农业生产发展和形成新的农业生产力的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一系列新兴农业技术与农业相关的重大科技成果的相继问世,使科学技术在推动农业发展中的贡献作用越来越大,成为农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点。另一方面,我国农业以至整个农村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新科学技术的依赖性也在与日增强,农业与科技相耦合,已成为农业发展动力不足的重要补偿途径之一,成为农业生产力发育的新的生长点。当前,我国农村正处在对农业部门结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以至整个农村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这是当今发达国家公认的事实,而在发展中国家对这一问题尚需从更深层次来认识。本文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出发进行了分析,认为人力资本投资是我国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一、我国农村现代化中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人的现代化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关键,农村现代化亦应如此,而人的现代化是对人力资源进行持续投资的结果。舒尔兹在《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指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向农民进行中小学教育及文化投资是最有利的人力资本投资,只有对农民首先进行文化教育,才能使其掌握科学技术。因而舒…  相似文献   

12.
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但是据中共中央党校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我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形势不容乐观。近年来,农村学生辍学、流失率偏高,初中生辍学率上升,有的地区农村学生辍学率高达10%以上。本文从约束条件与成本收益这一经济学视角对农民子弟辍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农民子弟受到收入低、教育成本高、机会成本大、预期收益小的客观约束,做出撮举的选择廿.是一种理性的经济行为.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同时还指出,“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这是我们在新时期加快实施“科教兴青”战略,做好科技、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 科技、教育事业作为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性事业,对于促进青海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社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已成为农村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兴传播载体。它具有覆盖面广、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与易操作的特点,有利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与交流,发挥教育素材的时效性,促进新生代农民的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条件。  相似文献   

15.
电视在农村已经非常普及,广大农民能够收看到或多或少的电视节目,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但是,电视在农民实际生产中的作用却极为有限——实地调查和文献检索都发现: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效率较低。具体表现在涉农节目少且内容杂,传播硬环境不尽人意,科技信息传播的思路与技巧上错位。为了扭转这种局面。电视科技信息传播应该在传播机制、策略、内容、定位、技巧等方面采取符合农村特点、满足农民实际需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察了山东莱芜农村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状况,介绍了他们实行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的做法。通过调查,作者认为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已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中国农村经济要进一步发展,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农村教育。农村教育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的现代化,取决于农民文化科技素质的提高。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必须重新认识和评价教育的功能,确立科教兴农的指导思想,建立农科教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以实现农村经济的新跃迁,加快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科技意识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引起了社会的深刻变革,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科学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要求我们必须有正确的科技意识,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科技意识是人们对科学技术及其社会价值在观念中的反映。如果说科学技术反映的是从科技劳动到理性认识的过程,那么科技意识反映的则是从理性认识回到社会实践的过程。它包括对发展和应用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以及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的反映。那种基于科学技术具有负面价值而否定…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支持、导向、监督和宣传教育作用。影响科学技术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发挥作用的因素有体制、机制、政策与法规等。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节约型社会中的作用必须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构建科技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落实科技发挥作用的政策,建立科技发挥作用的法制保障等。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最终要靠科学解决问题,而农业科技的推广运用程度要看农民文化水平的高低.那么,我省农民文化水平如何呢?据贵州省农调队对全省32个县2240户农民家庭的抽样调查,1993年我省农村劳动力平均接受教育的年限仅为5.44年,不足初等义务教育的年限,即平均每个劳动力接受教育的时间不足小学毕业6年的教育时间.也就是说,我省整个农村劳动力的整体文化综合水平,还达不到小学文化程度,而全国农村劳动力1991年接受教育的年限就已达到6.71年,比同年贵州农民多接受1.3年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论农村专业合作社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袁红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农村的综合性服务组织——供销合作社,如何组织和带动农民从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向规模经营过渡,帮助农民采用先进的、科学的生产技术,改变落后的、粗放的生产管理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是摆在供销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