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成中英 《管理学报》2014,(5):645-652
在深入剖析儒家政治领导力的经典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儒家文化观的政治领导力新模型。该模型以实用道德与公正道德的新融合为基础,吸收了儒家传统的核心价值精髓,并尝试在全球化的背景中对儒家经典领导力予以分析。这一新模型致力于不懈追求不同文化传统下国与国间的和谐以及和谐发展的功能。同时,该模型证明了当得到适当支持时,道德如何以及为何能成为给世界带来和谐与发展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正>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如何实现领导,如何达到完美状态,孔子曾讲到"仁且智",意思是说一个人要完美具备仁与智(德与才)两种品质,或者说一个人若完美具备了这两种品质就是君子以至圣人(同时蕴含着仁优于智、智低于仁、智要服从服务于仁的意思)。孔子所创立的这种"仁且智"的思想成为中国文化德才兼备、做人与做事相统一的主流意识。当然,仁与智、仁者与智者分离互补这一角度虽然影响不及"仁且智"、德才兼备、做人与做事相统一,但也不是完全不存在、完全没有市场。宋代司马光提出了"德帅才资",这里既有明显的德  相似文献   

3.
徐超 《经营管理者》2011,(8X):338-338
孔子以"仁、智、勇"为核心建立起他的基本道德规范体系,认为具有"仁、智、勇"三种德性,才是完全的人格。随着时代的发展,"仁、智、勇"被比较完整地继承了下来,形成了"爱国、智慧、尚武"三达德,由于在当代公民人格培育中出现了一些认识误区,因此重新阐释"仁、智、勇"三达德的含义并作为当代公民人格培育的标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儒家构筑了以仁为体、以中庸为要义、以自省为补充的"以学养能、以德养群"领导力养成规范,形成个人道德和社会双重本位集中于"人"这一主体的复合型"道德—社会"领导力养成学说。基于此学说,儒家构建了以能群、选贤、大忠为准绳的"大人"管理制度,实现了"道德—社会"领导力的可持续发展性构建。儒家的领导哲学历久弥新,既是中国历史长河中长久治世的基础,也可为现代社会防止碎片化治理、构建成体系的本土化治理模式提供新思路:其以人为本、德群双重本位、依托人和制度构建领导力的要义,与现代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内在需求相耦合,为在现代社会中处理"政府—社会—市场"的关系提供了借鉴经验;其关于个人修炼领导力和构建领导力生成、延续、发展制度的精妙论述,更可被现代领导者直接学习、运用,以构建更高效、更稳定、更实用、更可持续的现代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智,即是具有知人、知物、知事的洞察力,常能在事情处于萌芽状态下,就察知其发展,迅速寻求应对之策,获得成功。孔子说:“知(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谓“达德”,即古  相似文献   

6.
当今西方主流的领导力研究主要以绩效和能力为评价基准,以实现组织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而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商业丑闻引发了人们对如何实现组织与社会持续良性发展的深度思考,伦理型领导力正是针对这一问题的有效回应.在阐述了一种用儒家的德性观构建适合中国本土伦理领导力的设想,即儒家德性领导力,来强调在当今企业界,特别是中国企业界,需要呼唤领导者的德性回归.如何在当下这个主要以绩效和利润为标准的企业模式中评价领导力,是现代社会亟需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主力军,伟大实践要求他们在复杂的形势面前、发展的关键时期与改革的攻坚阶段,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身心素质,还应具备领导力资源中要求的较强的研判决策能力、贯彻执行能力、协调运作能力等。这些素养能力既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需要在改革的大潮中历练,也需要从博大的传统文化中汲取。一、国学是领导干部汲取营养之活水国学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儒家所倡导的"德治  相似文献   

8.
正古代的将帅之道,以孙子所谓"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最为精辟。王皙解释:"智者,能谋虑,通权变也;信者,号令一也;仁者,惠抚恻隐,得人心也;勇者,徇义不惧,能果毅也;严者,以威严肃众心也。五者相须,缺一不可。"张预注解:"智不可乱,信不可欺,仁不可暴,勇不可惧,严不可犯。五德皆备,然后可以为大将。"(《十一家注孙子校理·计篇》,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7—8页)王皙和张预说得很有分寸,具备了上述五德,只是  相似文献   

9.
<正>诸葛亮作为封建士人心目中"为师""为将""为相"的完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理想化身,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就了一个在人格和能力上几乎完美无缺的道德典型。然而,为什么三国时期,内部政治治理最为成功的蜀国却最先灭亡呢?20世纪90年代,人力资源专家豪斯教授提出了以价值观为本的团队领导理论,即Value-basedLeadership(VBL)理论。此理论认为,领导者的价值观是VBL的基础,是种子要素,是团队运作的灵魂所在,而领导力在于他们处理和运用价值观的能力。本文主要从领导者的价值观对团队领导力的引领与制约的角度探讨蜀汉最先灭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儒家传统价值观与西方现代企业管理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儒家传统价值观儒家有“传统儒家”和“新儒家”之分 ,现代企业管理有国外发达国家的现代企业管理与中国现代企业管理之分。要考察儒家价值观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关系 ,首先要区分上述两对儿概念。儒家 ,从狭义上讲 ,是指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流派 ,以孔子 (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为宗师 ,崇奉孔子学说 ,其特点是强调对仁、义、礼、智、信等基本道德的实践和修养 ,虽然在一些不同的历史时期受到过一定程度的批判 ,但是它一直是中国人大部分伦理、教育、政治以及宗教的基础。从广义上讲 ,儒家实际上成了中国传统思想 (甚至是东方…  相似文献   

11.
12.
魅力领导:现代领导新风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雄 《领导科学》2005,(3):16-17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之所以令亿万民众印象深刻,除工作作风亲民务实以外,还与他们独具特色的个人魅力有关。在地方各级领导干部中,这种颇具魅力的干部也有不少。北京市市长王岐山、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呼和浩特市已故市委书记牛玉儒等,他们在群众中、社会上都具有广泛的亲和力和影响力。观察他们的行为,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他们都十分注重利用自身的魅力因素去影响和吸引群众。对这种领导行为,我们称之为魅力领导。那么,什么是魅力领导,魅力领导与传统领导的区别在哪里,魅力领导在现代领导中的作用有哪些呢?一、魅力领导是一种…  相似文献   

13.
韩巍  席酉民 《管理学报》2012,9(12):1725-1734
简要梳理了英语世界针对领导的"反思-批判性"研究,结合现实经验和理论思考,提出一个由"文化、社会化、组织情境和互动"4个维度构成的中国本土领导分析框架,并围绕"领导与组织成员的互动"归纳了4种领导类型。一方面,"机会型领导"和"幻觉型领导"是有效解释中国组织领导现象的关键构念;另一方面,期望中国本土的领导研究更多从"社会干预"的角度,积极反思文化资源、社会化过程及组织互动,唤醒领导者、组织成员个体的"责任意识",以规避并扼制"机会型领导、幻觉型领导"在社会组织实践中泛滥。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领导哲学带来不同的领导类型,按照企业领导行为的伦理道德基础和伦理价值目标,企业领导类型主要分为两类,即交易型领导和转换型领导.与交易型领导相比,转换型领导通过建立和谐、发展的伦理环境和实施积极、进取的核心管理行为,不断提高组织领导效率.转换型领导的伦理环境包括个人影响、动机激励、思维启发和员工发展四个方面的内容;转换型领导的管理核心行为主要包括行为反馈、执行训练、管理指导、网络建构、工作委派和情境学习.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领导的本质     
一、领导活动的基本要素 1.领导者 领导者是指在领导活动中担负一定的领导职务,拥有一定的权力,肩负一定的领导责任,率领、引导和组织群众实现一定领导目标的人.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主导因素,是领导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指挥者和领导活动结果的承担者.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