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以工补农的经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大才 《学术探索》2003,(10):17-20
以工补农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经常被人们错误解读,并在实践中予以错误的推行。其实,新时期的以工补农不能再沿袭计划经济时期以农补工的老路,而应该构造一种全新的工农关系,建立一种"双赢"的补农方式,即要帮助农业走出困境,又要促进工商业的发展。从广义的定义来看,以工补农就是工商业对农业的一切帮助和支持,包括以工建农、以工支农、以工助农、以工补农、以工养农、以工护农、以工带农等等。  相似文献   

2.
实施补链强链的专项行动,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新发展阶段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之一,也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在尽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下,我国可以依托于强大的国内市场,通过国内价值链的建设,培育发展国内价值链的“链主”企业,从而推动产业链上形成各种“隐形冠军”。目前实践中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尚存在不少瓶颈和障碍,需要各级政府转变经济政策的倾向和产业政策的实施方式,发挥产业链“链长”和“链主”的双重作用。在“链长”的帮助和协调下,主要由“链主”即价值链中的核心企业主导开展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梳理工作,需要重点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示范区和主干工业互联网,实施政务服务、资金扶持、质量品牌建设、评价体系建设等强链补链措施。  相似文献   

3.
方李莉 《江西社会科学》2022,(11):180-189+208
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地区都相互连接,只有看清了整体,才能更进一步地认识局部,并找到局部在整体中的生态位。“后农业文明”概念是在“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二者的反思和革命。面对以工业文明为基础的城市化发展,以及城市化带给人类的困境,后农业文明有可能恢复乡村生活,这种恢复不是简单地恢复,而是在第三次、第四次工业文明的基础上推行“后农业文明”的发展模式。这是一种更高级的、更可持续发展的新的文明形式。在这样新的文明形式中,也许一些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其乡村振兴都可以不走西方城市化的老路,直接实现“后发优势”,从而帮助发展中经济体超越传统的工业化道路,进入一个更环保、更绿色、更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4.
农村信息化既是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和主要内容,也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农村信息化是贯彻以城带乡、以城补农方针的重要战略步骤,可以让农民走向市场的步伐更加稳健,可以缩短乡村与城市以至与世界的距离。移动信息技术是实现新农村信息化的主力军。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模式可以将中央的发展模式、省市的发展模式和村镇的发展模式三者并存,其终端是随身携带、廉价实惠、使用方便的移动电话。  相似文献   

5.
制度、资源与发展——对发展产业化农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资源与发展——对发展产业化农业问题的思考李新春8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的制度创新上,而90年代以来,则注重农业经济产业化经营的制度创新,这对于缺乏发展乡镇工业条件的乡村尤为重要。相比于发展乡镇工业企业,发展产业化农...  相似文献   

6.
潘本 《南方论刊》2006,(12):15-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揽全局,针对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要求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很广,对于电白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我认为首要任务就是要发展生产。这是因为,农村面貌的改善,归根到底要靠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有些地方的农村面貌变化比较大,农民享受比较多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也比较完善,主要在于他们用发达的二、三产业所产生的利润,以工建农、以工补农,从而改善了农…  相似文献   

7.
邓登瑶 《天府新论》2024,(4):115-125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数字乡村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战略突破口。当前,乡村媒介生态正在发生变化,新兴媒体嵌入,短视频生产模式转变,农民“出场”,乡村“回归”,作品呈现出多样化、差异化和专业化的趋势,改变了对“三农”的叙事书写,构建起了崭新的乡村话语体系。“三农”短视频以其丰富的内容带来了一场饕餮盛宴,让乡村空间变得“可视”,与数字信息时代在时空场域交叠重合。然而,伴随“三农”题材短视频的蓬勃发展,在利益的驱动下,生产主体竞争加剧,商业机构与农民个体在生产资源、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失衡问题;生产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味追求流量变现、不惜哗众取宠的“审丑”现象,忽视了直播助农带货的可持续性;生产内容的同质化、碎片化更是遮蔽了真实、多元、立体的新农村图景。因此,“三农”短视频生产要坚持“导向为魂”,以正确价值观为引领,加大政策支持和主流媒体介入,形成多元媒介融合发展;做到“内容为王”,加强对短视频平台的监管,重塑“三农”形象,展现农村美好图景,提升乡村文化认同;立足“创新为要”,完善生产营销模式,以“短视频+”策略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齐头并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以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乡村工业嬗变与“自下而上”城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乡村工业的迅速崛起。 乡村工业的发展,不仅形成新的工业化动力,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形成新的城镇化模式,这 主要表现为:工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资金来源主要靠自身资金积累,而不是由中央政府通过 国家计划予以安排;劳动力的非农化就业及其向城镇的聚集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自发进行, 并在广大城镇积淀了大量“外来人口”。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城镇发展完全由国家计划来 推动不一样,这种新的城镇化机制被有关研究总结为“自下而上”的城镇化(urbanizat ion from below)。本文认为,乡村工业只是“自下而上”城镇化在特有体制与发展背景下的一 种实现形式,其普遍性受到多方面制约,“自下而上”城镇化的真正动力,来自并取决于生 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这一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9.
中部老工业基地振兴是中部崛起的重中之重。支持中部老工业基地振兴是统筹区域发展,实现以工补农、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也是对中部地区过去所做贡献的补偿。国家应通过制定具体的振兴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强化国家支持和引导,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发展有竞争力的产业,尽快实现中部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相似文献   

10.
强化对农服务创新对农广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敏 《理论界》2006,(4):45-46
认真解决好“三农”问题,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振兴老工业基地、构建和谐辽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关重要。加强对农广播工作是促进城市和农村统筹、协调、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广播媒体的政治责任和长期任务。本文阐述了对农广播宣传的认识,把农民需要作为对农广播的第一信号,积极推进对农广播宣传创新,组织有影响力的对农服务活动和延伸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1.
李汉卿 《兰州学刊》2024,(4):127-137
日本作为东亚地区快速实现农业现代化且实现乡村振兴的国家,其发展经验颇受关注。然而,中国学者的研究聚焦于日本政府各项助农政策的实施及乡村振兴某一方面经验的借鉴。尽管有少部分学者关注到日本农业农村发展的政治因素,然而仍没有揭示出日本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政策的密码。应该说,日本乡村振兴的政治机制不容忽视。日本乡村振兴的两大基石是《昭和宪法》的颁布与农地改革的实施,农协的组建和发展则成为了日本乡村振兴的组织化平台,五五体制下自民党与农协的联合实现了保守力量的结盟,进而形成了农业政策领域中自民党、日本政府与农协之间的“合意空间”,从而促进了日本的乡村振兴。日本农业政策“合意空间”形成的宏观基础则在于战后日本的民主化改革促使国家权力向现代型转变进而所形成的“国家嵌入社会”模式。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教育振兴,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乡村教育振兴的关键。乡村教师作为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成员,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地位。“补充式”发展侧重解决乡村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沉积式”发展侧重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的素质能力。当前,乡村教师“下不去”的问题依靠“补充式”发展得到了基本解决,而“留不住”的问题则更多需要通过“沉积式”发展加以解决。拓展乡村教师来源渠道、打造乡村从教生活方式、重构乡村教育体系,促使乡村教师成为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13.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政策实施六年以来,虽有效遏止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全面扩大,但当下我国城乡差距依然未有根本改观.正是这样,需要以城乡一体化与统筹城乡发展为视角对已有“反哺—支持”模式进行“复合型”转向,而形成一种以造血式、综合型、持续型、集约化为主要特征的“复合型”反哺战略,使反哺进入新的阶段.本文从顶层设计了“复合型”反哺战略的构成,认为这应是一套包含宏观层面针对农业的财政补贴,中观层面针对农村的以城带乡,及微观层面针对农民的乡村工业“三位一体”、“助农自助”的立体化体系,以提升“反哺—支持”的整体绩效.同时,本文认为,“复合型”反哺仍是农村发展的载体,欠发达农村社区发展的终极目标还应当定位于经济发达、政治正义和社会诚信的和谐社区,在反哺过程尤为需要注意控制冲突和矛盾,不能让反哺变成为官僚汲取不当利益的窗口,以保持反哺本身整体的和谐性和目的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乡镇企业改制的进展 ,乡镇企业的“三农”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淡化。对于乡镇企业渐离“三农”的倾向宜放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考虑 :一方面 ,面对乡镇企业支农建农资金下降的现实 ,应探索新形势下乡镇企业支农建农的新途径 ;另一方面 ,政府要调整乡镇企业发展战略 ,实现城乡工业一体化 ,而不是站在城乡二元化角度来制订乡镇企业的发展政策 ,以保证乡镇企业持续发展 ,并继续发挥其对“三农”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搞好二次开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马菁萍一、“二次开发”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所谓“二次开发”就是以实验室取得的各种技术数据、方法和路线为基础,运用工业生产或较为成熟的工业装备,进行比实验室规模更大的实验,校正或修改实验室结果,摸索出一整套可以用于指导...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最突出、最尖锐的问题是"三农"问题.破解"三农"难题须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思考并采取措施,在宏观层面重点是加快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思路的重大政策调整;在微观层面重点是推进城乡的互动,实现以工补农、以工促农、工农互补、工农双赢.  相似文献   

17.
在党的八屆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决議”中指出:“人民公社必须大办工业。公社工业的发展不但將加快国家工业化的进程,而且將在农村中促进全民所有制的实現,縮小城市和乡村的差別。”这一指示表明,公社发展工业是逐步实現由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向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过渡的重要物質前提和准备將来向共产主  相似文献   

18.
宜宾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为宜宾市的工业化道路指明了方向。从宜宾市工业化的进程和现状来看,与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宜宾市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既要补工业化的课,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追赶式、跨越式发展,又必须把握新型工业化的内涵,结合自身实际,处理好工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  相似文献   

19.
社会管理的创新性不仅是对传统的突破,更重要的是能否实现其发展的可持续性。该文并不突出“乐和家园”对乡村社会组织构建的创新贡献,而是在“体、用、的”三者关系的变化中分析乡村社会组织成长的规律性问题要素。作者发现,发展乡村社会组织的功利性是影响其本体成长及永恒性价值实现的关键因素。如何实现这种理想与现实跨度的有效弥合,需要在各种利益主体之间、在本体发展与外在环境之间、在利益与价值之间,以平衡性的逻辑思维,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社会组织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20.
《徽州社会科学》2010,(8):22-25
黟县是一个以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山区县,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为改变工业落后状况,补长工业短腿,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黟县从2005年11月和2006年7月分别启动实施五东殿新区和渔亭工业区开发建设,以全力发展园区经济作为强化工业支撑的突破口,推动黟县工业园区在走旅游区特色的新型工业发展之路,在“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