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主要通过语言输入在内容、形式及参与双方这三个角度透析了在某一特定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并学会逐步控制语言环境,即语言输入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通过在第一语言习得(母语习得)中,对语言环境进行调整的特点、效果及意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并由此得出研究第一语言习得中的语言环境作用的意义在于通过对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及特点的类比,使学习者更深刻地认识,理解并运用语言环境来更好地监控自己的第二语言学习,并将调控自觉地运用到对语言信息的输入、储存、理解及最终习得的全过程中,从而使学习主体不但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甚至在今后任何语言习得的过程中都能将自己的主动性发挥到最大限度。  相似文献   

2.
本族语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英语习得为例,通过对英语本族语者和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测试调查,根据被试者对若干句子的直觉和语法判断,探求本族语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分别在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中发展的语言能力是否存在差异,以及普遍语法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等问题。结论认为,本族语者和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不存在根本性差异,普遍语法作用于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  相似文献   

3.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是复杂的;而语言形态的发展过程、先天的机制、中介语发展的过程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过程分别是语言分析理论、心灵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和环境论从不同角度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进行解析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对比分析、错误分析及中介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主要涉及三种语言:学习者的母语、第二语言和中介语。由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受到不同理论的影响,第二语言研究者经历了从对比分析,即时比学习者的母语和第二语言,到错误分析,即对比中介语和第二语言,再到研究中介语本身的过程。这三种语言分析手段各有优缺点,都对揭示外语学习过程起到了重要作用,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高度系统化、有规则控制的人类行为,语言是由语法化的词汇和大量的语块构成.语言既有创造性又有习用性.语块即语言习用性的具体表现.人类任何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语块.本文从语块理论的来源及其重要性、语块的分类来论述语块对于第一语言、第二语言习得、语言结构的理解、计算机信息处理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浅谈儿童第一语言习得与成人第二语言习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一语言(L1)即母语或本族语;第二语言(L2),是指本民族学习者在获得第一语言(母语)之后再学会的一种语言.儿童母语习得与成年人第二语言习得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二者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联系.通过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指出成年人L2习得的有利条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谈到的"第二语言"是广义的,包括"外语"和"第二语言".  相似文献   

7.
论语言变体和语用失误之间的互相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是一个自然的连续体。语言变体研究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连续体的节.属于语言习得过程的输入。语言变体由系统变体和非系统变体构成,其中又含有个体变体和语境变体。语用失误则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语用上,注重语言使用者运用语言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属于语言交际过程中的输出。语用失误由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会语用失误构成。两种不同的理论研究共同的对象——语言习得者,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习得和使用,这就极大地丰富了语言习得和使用的内涵,对语言的学和教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习得顺序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语素习得顺序研究支持了先天语言机制理论,但其以目的语标准为参照的研究方法忽视了中介语系统自身的特点;八十年代的句法习得序列研究揭示了中介语的发展过程,但在研究视角上仍存在着以语言为核心的单一倾向;近年来的浮现理论主张语言习得顺序受到社会模式、输入模式和认知模式三者的共同制约,更加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习得顺序研究体现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理论多元化、成果系统化、方法科学化的发展特点,它们也是保证汉语习得研究科学、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随着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语言学家逐渐认识到,语言习得研究可以从心理语言学等多方面入手。本文以心理学语言学理论为依据,概述了心理学对语言习得研究的影响,着重分析了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认知规律,并讨论了这些理论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化取向与二语习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学者一直在研究二语习得者的语言能力和导致所谓二语习得普遍失败的因素,但要真正摸清人类是如何习得语言及第二语言还任重而道远。"文化取向"对语言习得的影响这一因素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隐喻已经成为批评话语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认知隐喻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概念整合理论同样可以和批评话语分析进行融合。Charteris-Black提出的批评隐喻分析理论主要是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分析工具,忽视宏观语境,无法解释新奇隐喻,然而概念整合理论能够弥补这些缺点。提倡建立以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的连贯的全面的批评隐喻分析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2.
观念艺术质疑语言就是世界的图像,语言与世界呈现出一种精确的对应关系的传统语言观;它吸收了现代艺术语言"能指"与"所指"疏离与断裂的思想,但反对现代主义将艺术的语言看成是与现实世界没有关系的自我演示的封闭系统;观念艺术吸收了解构主义强调能指的充分自由,在能指的差异中生成意义的观点,但又反对解构主义将艺术看成是一种在漂浮的能指群中不断播散和延异的语言游戏,进而反对在语言的游戏中消解意义。观念艺术通过对能指的语境的设立,从而强调了意义的现实性与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岳好平  刘培培 《云梦学刊》2013,34(1):141-145
概念合成理论解释了思维过程的普遍规律,被广泛运用于隐喻、翻译、话语含义的推导等领域。概念合成理论下指令类言语行为可以分为前段激活、核心及结果段激活和后段激活三大类型。通过对指令类言语行为转喻的意义构建进行了解读。证实了概念合成理论对言语行为转喻的强大解释力。  相似文献   

14.
每一种新的语言理论的出现都会伴随对其理论的应用,概念隐喻理论也是如此。概念隐喻理论符合人的认知特性,以已知认识未知,寓抽象于具体。鉴于目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费时、低效的局面,将概念隐喻理论运用到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实证研究表明:将概念隐喻理论引入词汇教学能够在某些方面比传统的词汇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它能够弥补传统词汇教学的不足,从而从某种程度上改进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相似文献   

15.
概念合成理论对复合词意义建构的认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试图以概念合成理论为指导来探究复合词意义构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概念隐喻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理论之一。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中起到积极作用这一假设,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一项实证性研究,主要探讨词汇的长期记忆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刘继英 《琼州学院学报》2010,17(3):156-157,162
本文尝试通过从概念整合理论的框架这一新的角度对委婉语的意义构建进行解读,以期为委婉语的研究提供一个较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8.
文章拟从概念迁移视角研究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动-名词搭配错误,研究采用语料库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语料取材于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包括大学英语低年级学习者(St3)和高年级学习者(St4)两个子语料库。利用检索工具Ant Conc3.58检索中国学习者作文中的动-名词搭配错误,从而对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动-名词搭配错误进行描述与分类,进而分析造成大学生英语写作动-名词搭配误用的潜在原因,并对现有大学英语教学做出反思。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探索隐喻的特点,通过对"沙漠之舟""防火墙""教育栽培"等隐喻进行概念整合理论阐释,总结了概念整合理论的隐喻阐释特点为:类比化、具体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20.
章文君 《浙江社会科学》2012,(4):121-125,159
在二语学习中,互动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网络教学中,公告栏、留言板、邮件系统、个别辅导系统等工具为二语教学中的互动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本文以美国4门大学网络语言课程和115名网络二语学习者的问卷调查为案例,分析了在网络环境下教学互动的特点以及利用这些特点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分析表明,非线性教学活动、即时教学反馈、学习目标关联是增强有效互动的主要因素.结合我国网络教学的现状,文章提出了改进网络二语教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