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孟捷  朱宝清 《学术月刊》2023,(12):25-4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从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角度,可以回溯中国财政基础理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过程。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分配论”是中国财政主流理论。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出现了两种形态的“公共财政论”:一种是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公共财政论,主张公共财政要以市场失灵为原则,财政职能只限于克服市场失灵;另一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论,主张在克服市场失灵之外,公共财政还承担着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贯彻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根本职能。在上述两种公共财政论之间,存在持续的争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为财政基础理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论从此成为主流理论。中国财政基础理论的沿革是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发展的典型案例,其中蕴含着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可资借鉴的一般意义。  相似文献   

2.
薛静 《云梦学刊》2023,(2):66-72
国际私法的本体是解决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具体包含冲突规范、实体规范和程序规范三个内容,兼具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国际私法的本体在“和平崛起”时代具有新的法治定位,其价值取向更趋同,法律选择方法更多元,未来发展更灵活。溯源国际私法本体,有助于指导中国国际私法制度开展立法设计和法律修订,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私法制度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认真研读和阐释陕西师范大学阎树群教授撰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完善论》为基础,认为书中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完善论”命题,科学阐发了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自我完善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完善论思想渊源的论断,系统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完善论的发展历程和理论成果,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理论与改革开放实践的互动关系。对我们深入研究和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问题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经历了从否定性到阶级性的转换。在意识形态概念性质演变的基础上,列宁和葛兰西分别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宣传教育提出了两种视角不同的路径,即意识形态的“灌输论”和意识形态的“生成论”。两种路径的提出也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宣传的制度化建构提供了理论支撑: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好“灌输论”和“生成论”的协同效应,提升意识形态宣传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和教育人民。同时,积极培养党的有机知识分子,构建无产阶级为主导的联盟,不断扩大社会群体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性。  相似文献   

5.
“竞争”在学校及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很大 ,但我们不能忽视“竞争”的贡献。笔者在庄子思想的基础上展开自己的思想 ,考虑现今我们的问题。其中代表的主张是“共同体论”和“相生论”。  相似文献   

6.
关于国际私法理论内核与发展路径的理论是指导我国国际私法立法的根本性理论,建构论与进化论相结合的理论是指导我国国际私法立法的基本理论,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相结合、实质正义与冲突正义相结合以及柔性化与刚性化相结合的理论是指导我国国际私法立法的具体理论.  相似文献   

7.
邓子基教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的学术研究达65年之久,是新中国财政理论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他坚持马列,借鉴西方,立足国情,矢志不渝,锐意创新,融合前人和当代中西财政学者之说而自成一家之言,在财政、税收和国有资产管理等研究领域,填补诸多空白.其学术精要——财政本质观:倡导、坚持与发展“国家分配论”;财政教学观:构建并发展新中国财政学科理论体系;财政管理观:坚持财政平衡的理财思想,反对“赤字无害论”,主张通过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研究方法论:“坚持马列,洋为中用”;公共财政观:在继承中发展“国家分配论”.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和苏加诺的“社会革命”论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孙中山和苏加诺的“社会革命”论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两者基本上是一致的,孙中山的“社会革命”论对亚洲民族主义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开了第三世界落后国家“中间道路”的先河;苏加诺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的“社会革命”论,他们的相同之处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象中国、印度尼西亚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国家如何进行“社会革命”的一些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9.
在建党初期,列宁主张过“灌输论”.经过“灌输论”争论,特别是社会实践的发展,列宁的思想教育思想由“灌输论”转变为“说服论”,这一思想转变对于我们坚持群众观点,更加有效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均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际法”究竟是不是法?“否定法”、“弱法论”、“无用论”、“法律论”等不同流派持有不同的主张。本文对上述理论进行了深入而科学的剖析,论证了国际法是真正的“法”的命题。  相似文献   

11.
非方便法院原则自17世纪产生以来 ,今天不仅在普通法系国家广为采用 ,而且也为少数大陆法系国家所借鉴。代表我国未来国际私法立法方向的《中国国际私法示范法》也对此做出了规定。但是 ,该原则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模式 ,本文对二战以前传统的非方便法院原则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 ,同时 ,也分析了二战以后英美“最合适法院”方法以及澳大利亚“明显不合适法院”方法的理论依据 ,并揭示了两种不同模式产生的完全不同的实际后果 ,最后 ,对我国非方便法院原则的立法选择做出了设计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和歌论、连歌论、俳谐论、能乐论、物语论等各体文学论的相关文献,可以统称之为“文论”.日本古代文论经历了对中国文论的引进、套用再到活用的过程,形成了“物哀”、“幽玄”、“寂”等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概念范畴,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理论见解.日本古代文论基本上是纯文学论,对文学的抽象本质问题、本源问题、社会价值与功能问题等缺乏关心和探讨.在著述方式上,具有私人性、非社会性、家传化的特点,文体上具有散文化、随笔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通权论”与“国家有机体论”“海权论”“陆权论”和“边缘地带论”等传统地缘政治理论的内涵以及作用方式的异同,认为传统地缘政治理论中的霸权和强权主义思想与当今时代发展存在相悖之处,进而分析这些理论中“通”的成分及其作用,并对“通权论”的内涵及作用方式等进行详细的阐述,提出“通权论”是对传统地缘政治理论的传承与拓展的结论。最后,针对世界各国如何发展“通权”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侵占我国东北,1932年扶植成立伪满洲国。为了打消国人的“恐日症”,为民族复兴而战,中国社会各阶层有识之士纷纷提出自己的抗日必胜理念。抗日必胜论,既是一种军事战略,更是一剂心理良方,没有抗日必胜论的传播和恐日论的消退,就不会有坚持十四年之久的抗战。抗日必胜论包括国家战略、军事战役、战场战术等层面。在国家战略层面,这个理论就是要回答中国能否抗日、如何抗日、怎样取胜三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人是抗日必胜论的最早提出者和坚定实践者,王若飞的《我对于中华民族革命的抗日战争工作意见》和“维嘉”的《中国能否抗日?》可谓其中的代表作。同时,龚德柏、曾琦、章乃器等人也积极传播中国必胜的信念,驳斥对日妥协投降的论调,为医治“恐日症”发挥了重要作用。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进入全面抗战阶段。中国社会各阶层人士的这些抗日必胜言论最终在毛泽东这里汇聚成抗日持久战理论的大河。  相似文献   

15.
教育人本论刍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人本论是在我国80年代改革开放这一特定时代背景上兴起的,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的,融儒家“人本”教育传统与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于一体的一种本土化即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潮。其基本涵义是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它不排斥教育社会本位。它与教育社会本位是相互支持的;它与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有联系,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的“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论”是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重大问题的思考与解答。它既是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种关于“如何认识把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重大问题的世界观学说,又是一种关于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分析解决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重大问题的方法论学说。文章主要从方法论维度,对习近平“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论”的——“''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统一’的方法、''时代性和原创性相统一’的方法、''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统一’的方法”等问题进行系统性的方法论分析,以有助于人们完整准确地理解把握习近平“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论”内在的方法论意蕴。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私有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私有制及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思想理论是最严正、最科学的,至今仍是我们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有制经济的指南。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是他对私有制认识的一个重大转折,是从拘泥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消灭私有制论,转到现实的社会主义存在私有制论。毛泽东曾过急地主张“让资本主义绝种”,但实践又使他清醒认识到,只要社会需要,搞一点资本主义也可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构成了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邓小平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私有制的思想和理论。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阶级论”提出的原因,“阶级论”推行与绝对化,导致我国灾难性的后果。文章着重阐明从“阶级论”到“人本论”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在理论认识上的重大转折:它反映了国民愿望、社会要求和时代呼唤;它意味着“斗争哲学”转变为提倡人文关怀、人性化的哲学;意味着对社会主体看法从以一个阶级为社会主体到以全体人类活动为主体的转变。文章最后一部分论证了从“阶级论”到“人本论”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只有当物质极大丰富,并将生产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时候,才是真正公平、正义和文明的社会;只有当人从物质中解放出来,“见物为见人”、人是目的的时候,才走向“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19.
海外雄飞论——日本“大陆政策”的思想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海外雄飞论”是德川幕府末期日本儒学家、国学家和洋学家从不同角度集中论述的对外扩张主义思想,矛头指向朝鲜和中国。其代表人物佐藤信渊就提出征服中国的扩张主义思想体系,不仅确定了侵略目标,而且规定了侵略步骤和完成步骤的方法。在其思想影响下,吉田松阴进一步提出不仅要吞并朝鲜和中国,还要君临印度。他的思想直接影响了其得意门生木户孝允、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明治维新的重臣。木户孝允的“征韩论”,山县有朋的“利益线论”,无不直接师承于吉田松阴的对外扩张主义。而日本向中国和朝鲜等大陆国家进行武力扩张,梦想称霸亚洲,征服世界的“大陆政策”正是在上述思想前提下形成的,所以说:“海外雄飞论”是日本“大陆政策”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20.
理念论、实证论、语用论三种哲学观奠定了自然法、法律实证主义、法律商谈论三种立法主张.自然法关注的是法律的内容,合法性的法律必须和道德相符合;法律实证主义关注法律的形式,合法性的法律必须通过“承认规则”的检验标准;法律商谈论关注法律的程序,合法性的法律必须是全体公民通过商谈参与制定的.形式、内容和程序都只是法律合法性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形式、内容和程序三者的统一才构成完整的合法性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