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竞赛是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和为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的最强大力量,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下所特有的社会现象,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性。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和劳动竞赛蓬勃开展的形势下,研究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为了抛砖引玉,我愿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劳动竞赛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直接联系大家知道,劳动竞赛只能产生于人们共同活动的地方,也就是只有在集体生产或带  相似文献   

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一个最一般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最不容易弄清楚的现实问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生产的发展,人类社会由这一阶段向另一阶段的过渡,就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合乎这一规律的发展过程。为要说明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性,就需要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进行探讨。为着叙述的方便,我先就一些最基本的问题谈起。  相似文献   

3.
<正> 劳动对资本的隶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原理。这一原理不但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发展的规律性,而且寓于这一原理中的一个基本思想,对于认识和发展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也有现实意义。这篇短文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人们一般都认为: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面所谓“‘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指占主导地位的那种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总和,而不是把占主导地们的生产关系跟过去旧生产关系的残余以及未来生产关系的萌芽拚凑在一起。”(着重号为引者所加——下同)这实质上是说,经济基础就是一定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这就是所谓“单一经济基础”论。相应的,所谓上层建筑,也必然是单一的,即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上述观点,长期以来已成定论。但笔者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却为我们指明了新的研究方向。十三大报告指出:在所有制方面,“社会主义社会并不要求纯而又纯”,“在初级阶段,尤其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本文所引文字,凡不注明出处者,均引自十三大报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体经济、私人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  相似文献   

5.
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人们之间由于物的占有而引起的生产关系,是生产关系总和中一种最重要的关系,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没有公有制或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其他特征就不能存在,也就没有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近几年,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影响下,有人声称公有制限制生产力发展,公有制与改革开放矛盾,主张国有资产私有化.这种国有资产私有化的主张,无疑是对社会主义制度"釜底抽薪",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当前我国若真实行国有资产私有化,改革开放必然走上邪路.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斯大林在一九三八年写的《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文中,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完全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论断。这个论断问世之后,苏联有些学者把“完全适合”解释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没有任何矛盾。”有的还从中引伸出否认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作用的荒谬结论。对此,斯大林尖锐地指出:“这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7.
浅谈经济改革与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目前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对于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对经济体制改革进行理论探讨,用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说明它的历史必然性和发展前途,以提高人们对改革的认识,动员更多的人们自觉地投身于改革的洪流中去,将是很有意义的。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同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是基本适应的,但在某些方面、环节和因素上还存在着矛盾。这种基本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一方面表现了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要作相应的变化。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它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443页)。社会主义社会的这种变动性,是我国目前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整个过渡时期中,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这个国内主要矛盾,始终是表现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但是,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直到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前,这个主要矛盾,曾是突出地表现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到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它就不再突出地表现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而是突出地表现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了。过去曾经有一些同志把我国过渡时期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简单化了,把过渡时期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谁胜谁负”的问题,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内的阶级斗争,而没有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革命不但是经济上,而且也是政治上和思想上的一场最彻底、最深刻、最广泛的革命。在他们看来,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既然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谁胜谁负”的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于是过渡时期的阶级斗争的任务,也就在他们的心目中淡薄了。因此,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就往往忽视了阶级斗争,迷失了政治方向,从而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危害。另有一些同志,他们并没有忘记过渡时期严重的阶级斗争,但是他们不了解过渡时期国内主要矛盾,在不同的客观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因而我们的实际工作就必须适应不同的情况;当我国所有制基本改变,客观形势已经起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后,他们的眼光和注意力仍然注视和集中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方面,而没有及时地把眼光和注意力转移到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两条道路的斗争方面来。这就使得他们不能抓住当前的主要矛盾所在,把它当作提挈一切工作的纲,以有力地推动全局的发展。因此,我们今天探讨一下当前国内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现这个问题,就不仅具有一般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鼻子     
老张是郊外一所小学校的老师。在这所学校里,几乎全是年轻女教师,谁也不乐意干冲厕所这臭烘烘的活。老张说:我来吧,反正我从小有鼻窦炎,嗅觉不大好。这一冲就是十几年。 老张并没有因此多得到点什么。谁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人人都觉得,老张鼻子不好,理该干这臭活。  相似文献   

10.
关于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作用问题,经济学界的认识并不一致。我觉得,对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作用估计不足或估计过高,都会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不利的影响,只有全面地认识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作用,从而自觉运用价值规律,才能加快我们四化建设的步伐。 一、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发生着重要作用,必须给予足够估计和充分重视 我们对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作用问题的认识,同苏联一样,也有一个过程。苏联经济理论界曾经基本上是否定或低估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的。经过三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之后,1952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明确指出:在苏联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还存在商品和商品生产,所以价值规律必然还发生作用,其作用表现在:第一,对商品流通“在一定的范围内保持着调节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必须发展商品生产?以及商品生产发展的趋势怎样?这些问题,国内经济科学研究工作者正在热烈地进行讨论,尚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在这里,仅提出我个人的看法,请大家指正。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必须首先了解一般商品的内在实质形成的基础和过程。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著作家们早就明确地指示过,商品是一个历史范畴,反映着一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关系,它以一定的客观条件的存在而发生,  相似文献   

12.
<正>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所作的报告中讲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时候,指出:“社会主义还必须有一个特征,就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没有这种精神文明,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强调要在共产主义思想指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但是,当真正实践这一指导思想的时候,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科学处理发扬共产主义思想和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按劳分配原则的关系。所以,深入地讨论这个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我想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看法,以求得同志们的指教。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指的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但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指所有社会主义国家或一个国家所有的时期所共有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是一种基本制度。而经济体制则在不同的国家或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这是一种具体制度。前者是一般的东西,后者是特殊的、个别的东西。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就是在某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一个时期中占居统治地位的具体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那些与社会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方面和环节,并没有改变社  相似文献   

14.
按劳分配和巴黎公社工资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规律,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认真贯彻以劳动为尺度的原则来分配个人消费品,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就会影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在这方面,现在似乎没有什么分歧了。但是,在按劳分配原则同巴黎公社工资原则的问题上,则有种种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志认为,巴黎公社工资原则就是否认工资差别;也有的同志认为,巴黎公社工资原则是与按劳分配并行的两个分配原则,各在特定的领域中实行。本文打算对这些问题,谈一点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运作层面上的转轨,而且会涉及产权制度及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要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历史性的制度创新真正成功,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对国有产权制度进行改革,使其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从而使市场经济得以顺利生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理论界普遍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对基本矛盾。这两对基本矛盾的运动状况是:生产关系是基本适合生产力的,上层建筑是基本适合经济基础的,但也存在着不相适合的方面;这种不相适合,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得到解决。显然,这种认识尽管承认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状况有“不相适合”的方面,但它是充分肯定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基本矛盾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基本适合”的,不存在“基本不适合”的情况。同时,这种“不相适合”的方面,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得到解决。这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存在着极大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17.
从我国经济学界关于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问题的讨论情况来看,意见分歧还是很大的。论点和论据基本上都摆出来了,但还是相持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这不仅仅是由于基本论点的不同,也是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商品生产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研究简单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是为了揭露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揭露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抗,归根到底是服从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实际需要的。我们研究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问题的目的,是为了阐明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事业之间的联系,同社会主义制度下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和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带有全局性的问题。社会主义生产采取商品生产这一社会形式,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这一特征必然地反映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分配关系和交换关系上,也规定我们以何种具体形式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因此,我们在考察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任何一个方面时,都不能离开商品关系和价值形式。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着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其主要着眼点来说,是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再认识和再实践。  相似文献   

19.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传统的理论观点最初认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较之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因此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只有发展生产力的问题,而不存在什么还要对包括生产关系在内的经济体制进行不断的改革来解放生产力的问题。后来虽然不得不承认也要进行改革,但又只是着眼于不断改变生产关系,提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公有化程度,形成更加高度集中统一、即统得更死的经济体制,而无法想象,更决不容许通过改革  相似文献   

20.
正01男人在一起谈事业,越说越觉得自己失败;女人在一起谈婚姻,越谈越觉得婚姻不幸。我身边就有一位"婚姻不幸"的朋友,她大学时很喜欢撒娇,撒娇在武汉话里叫"者",便得一绰号"者者"。者者对婚姻的抱怨如你我一样,无趣、琐碎,男人不体贴关怀、喜欢挑刺儿、两人生活习惯有差异等。她是旅游达人,喜欢买买买,晒晒晒,我是工作狂,事业就是生活的大部分,甚至是全部;她喜欢看综艺节目、肥皂剧,我喜欢看财经新闻、体育频道。这话熟悉吗?熟悉啊!多少平常夫妻,不就是这样过着日子吗?他们也没有离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