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农业补贴政策效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海东 《理论界》2007,(12):76-78
当前,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目标是农民增收优先、兼顾粮食安全,据此评价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发现,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粮食安全的经济效应已初步显现,且后者大于前者。但从长远看,该政策还存在一些局限性:促进农民增收的效应难于持续;粮食主产区补贴标准低于非粮食主产区;政策执行成本偏高;可能引起粮价下跌而抵消对农民增收的作用;会刺激已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为此,我国必须继续改革农业补贴方式。  相似文献   

2.
农民素质现代化是农村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实现农村现代化必须提高农民的素质,这是农村经济市场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加入WTO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要求。因此,必须采取得力措施,推进农民素质现代化:一是加强培训教育;二是注重典型示范;三是营造文化环境;四是提高资金投入;五是发挥组织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受农地供给约束,农业劳动力需求会不断递减;现有农村人口增长一时间难以放慢,农村劳动力供给有无限增加趋势。这二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农业劳动力过剩性不断增强。如果不寻求到一条有效的转移道路,就很难从根本上改变以劳动边际报酬递减的代价换取农业生产的劳动密集化的状况,提高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农业过剩劳动力转移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拓展农林牧渔就业容量;二是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彻底改变城市一工业,农村一农业传统的城乡经济格局,发展农村“二元经济”,扩展农村就…  相似文献   

4.
一、乡镇企业的现状和问题:经营机制弱化去年6月,江泽民同志在河南考察农业和农村工作时指出:“发展乡银企业,对农村的建设是一项带有革命性的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只有把乡镇企业搞起来,才能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解决农村富裕问题;才能以工补农,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促进农业现代化;也才能更好地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巩固农村基层的党政组织,拓宽农村共同致富的道路”。实践证明:乡镇企业是农民致富的重县途径;是剩余劳力的根本出路;是财政收人的中流批柱;是集镇建设的开路先锋;是文明建设的坚实基础;是集体经济重要来源;是…  相似文献   

5.
农业大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主要对策如下:一要围绕市场资源选择主导产业。具体措施是,扶持特色企业,避免主导产业及产业结构趋同化;建立农副产品信息系统,正确引导和组织市场供给。二要注重宏观调控,在动态中保持产业结构的相对稳定。具体措施是,对粮食生产实行适度保护政策;转变增产方式,实施粮食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农业的现代化道路与政策体系陈友福一、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途径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途径的选择,必须建立在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上。我国的基本国情可以概括为五对矛盾:一是人口与资源的矛盾;二是开发利用资源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三是现代化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了大约十年的时间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农副产品由短缺到丰富,农村市场繁荣,农民收入增加。基本的经验就是三条: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在这三条经验中,党的农村政策正确、稳定最为重要。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一是农村经济的市场化进展快,粮食和农副产品市场放开、价格放开、农业的资源配置主要由市场调节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在生育率非常低的情况下,国家支持性政策如何支持更高生育率的问题将是理解未来生育模式的核心,系统分析国家支持性学前教育政策——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对个人层面上生育意愿的影响,可以发现:(1)支持性学前教育政策显著促进了个体生育意愿的提升;(2)上述作用对农村和低收入人群的积极影响更大,但对男性和女性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3)“成本效应”“兼容效应”和“和谐效应”是学前教育政策促进生育率提升的三个重要渠道。政府应加大支持性教育政策实施力度以减轻中国家庭生育、养育和教育负担;在提供高质量教育与支持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农村地区和低收入人群;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尤其要加强支持性政策与生育政策间的协同配合,这些都有助于提升生育意愿进而提高生育率。  相似文献   

9.
农业农村无疑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主战场”之一。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LCA)测算中国农业农村碳排放情况可知,中国农业碳排放总量已于2014年达到峰值,但农业碳排放结构未发生根本性转变。其中,水稻田碳排放占比最高,牲畜养殖碳排放总量变动不大,农地利用碳排放增长很快。中国农村碳排放总量在波动中于2017年达到峰值。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推动了农村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持续上升,但在农村人口持续转移背景下农村能源消费总量出现了下降,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也对农村碳排放达到峰值起到重要作用。针对实现农业农村碳中和面临的技术瓶颈和推广约束,在法规、组织和政策方面支持不足,政策目标冲突和农户经营顾虑等多个难题,可采取由技术路线、区域路线和制度路线构成的农业农村碳中和路线图:大力发展和广泛应用固碳减排技术,建立权责明确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探索促进农业农村实现碳中和的多层次法规和政策。  相似文献   

10.
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对于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入手,系统探究扩大我国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的实现路径。理论层面,从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的基本内涵、溢出效应、抑制因素、实现路径等四个角度,系统分析什么是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及为什么要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哪些因素抑制了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的扩大,怎样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实践层面,基于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总结了我国各地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的典型模式,以及日本、韩国的有关做法。基于上述分析,尝试提出扩大我国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的实现路径,并提出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