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澎  朱静 《社科纵横》2011,(11):31-33
考茨基坚持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农民土地问题上的观点,对"小生产没落论"、"农民阶层分析论"、"两重性论"与"自愿合作论"给予了进一步的系统论证,考茨基有关农民土地问题思想有其理论贡献与现实意义。笔者所见有关马克思主义"农民土地问题"的研究中,鲜有论及考茨基相关思想的研究,笔者以正本清源、实事求是的态度考察,试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在当下国内语境中,"农民"并不是讨论政治体制的主要考量,但人们又无法忽视其在政治中的分量和作用,尤其是当前"三农"的各种问题和现象都不断地指向了"政治",这就需要我们在政治上尊重农民。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扩大了农民的选举权和参与权,提升了农民的话语权,是"政治上尊重农民"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张丽辉 《社科纵横》2011,(12):42-43,52
农民合作是理论界为解决"三农"问题开出的一剂药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决定农民分与合的关键是什么,梳理中国农民合作的历史,分析农民合作的现实基础,有助于人们准确把握农民合作问题的本质,探寻促进农民合作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当下正推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被认为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新一轮乡村建设热潮。然而在"三农"问题仍然凸显的国情下,中国农民正处在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功能释放不充分的境地。结合邓小平农村改革理论中的农民主体性思想发现,可通过最大化农民经济利益、规范农村基层体制和素质能力提升重构农民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5.
赵树理的作品,可以说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变迁和中国农民生存状态的一面镜子。他真正站在农民的立场,以农民为对象,替农民说话。一个个性格丰富鲜明,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的成功塑造,如"三仙姑""、二诸葛""、小芹"、"艾艾""、孟祥英"等,通过这些典型形象再现了当时的环境下农民的思想意识和生存状态,这一系列经典的塑造,常常被作为与其有相似特征的人们的代名词。赵树理用自己的创作理念,初步实现了现代文学"民间化""大众化"的话语转型。  相似文献   

6.
孙秋红 《社科纵横》2010,25(5):77-79
就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系统来看,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与"三农"问题之间的终端,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然的团结和领导核心。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发挥谋划建设新农村的工程师作用,发挥教育培养新农民的园丁作用,发挥发现和使用新农村建设人才的伯乐作用,发挥党团结带领农民的桥梁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新农村的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在"三农"领域的具体化,是化解"三农"问题的决定性物质力量。就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来看,农村基层党组织迫切需要具备五种基本能力:启动农民与时俱进的能力,解决农民潜在失业的能力,巩固农业产业地位的能力,优化农村公共事务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陈发桂 《创新》2010,4(4):38-41
土地承包期"长久不变"的本意是为农村土地流转顺利推进奠定权能基础,但此项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却有可能固化村集体组织内的人均占地不均的现状,在农村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情况下,可能进一步加剧无地农民的生存困境。因此,需要理性对待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中的"长久不变"政策对无地农民造成的生存困难问题。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通过强化无地农民享有特定的集体成员优先权,以及加大针对无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可以有效化解农村现有的人均占地不均状况,使土地承包期"长久不变"的政策目标所蕴含的内在冲突得到有效化解。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土地开发、征地纠纷等引发的农民维权现象较为普遍,有些甚至升级为重大群体性事件,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面对这些冲突,农民维权方式先后经历了"日常抵抗"、"依法抗争"和"以法抗争"三种行为模式的演变。作为转型期农民维权的新方式,"以舆抗争"有其自己独特的产生原因和维权步骤,也有自身其正、负两方面的社会效应,需要全面把握。"以舆抗争"的出现并不会完全取代传统维权方式,而是会在特定的维权情境中以最优的效果和其他维权方式进行组合,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越来越常见的维权方式,更加有力地表达农民的权利诉求,实现权利的维护。  相似文献   

9.
本文关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共同社会行动问题,基于辽宁省S村实地调研,探讨农民共同社会行动的缺乏在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分享、抵御风险以及村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具体表现。由此尝试以类型划分为解释视角,指出新农村建设中多数共同社会行动的内向型和新生型特点是农村共同社会行动缺乏的原因。本文最终建议,新农村建设应该尝试走"确立农民主体地位——培育合作型新农民——建设新农村"这样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10.
论农民工在金融危机下的弹性就业应对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松  邢成举 《创新》2010,4(4):111-114,119
从长时段的生命历程来看,农民工会依循年龄的层级不断变换工种,直至最后回村务农,这意味着村庄在同一时间点通过农民的年龄分层构成了并存的"外出流"与"返乡流"。在宏观经济下行时,年龄处于返乡期的农民工提前回村,而当经济回暖时,他们中的一部分又会到城市寻找工作。在以"年"为单位的时间循环中,不同年龄段的村民通过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形成了动态的分工,乡村社会呈现出富有弹性的就业格局,从而在经济波动中具备了一定的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11.
何绍辉 《社会工作》2009,(13):27-2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和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似乎成为时下农民在比较收益考量之下的"理性"选择,于是中华大地上呈现出越来越多"离土又离乡"的进城农民。囿于经济与生活条件之限,他们只能将子女抛给老人或其他监护人,于是在农村产生了一个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留守儿童有2290万人。如此庞大的数字和人群,他们的生活、学习和精神状况如何?引起了有关政府部门、学界和社会的极大关切。  相似文献   

12.
体育下乡对推进新农村体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传龙 《社科纵横》2010,25(8):49-51
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引起了政府的关注,政协委员卞志良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呼吁体育下乡,引发了对农村体育发展的重新思考。本文分析当前农村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农村体育发展的举措。笔者认为"体育下乡"应加大政府职能部门的扶持力度;大力宣传体育知识,增强农民参与意识;大力拉动企业投资,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充分利用现有体育设施,实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3.
和谐论——一种新的研究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简要介绍和谐论概念、和谐论五要素、和谐度方程的基础上,阐述和谐论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前景,列举了经济学中的"投资开发协商问题"、政治学中的"多党合作问题"、社会学中的"和谐家庭的关注问题"以及博弈论中"公共地悲剧问题"。通过这些例子,来说明和谐论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优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梁健萍 《探求》2011,(5):73-76
加强职工教育和培训工作,全面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是推动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本文在探析企业现行的职工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对企业职工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解决存在问题的主要思路,即要加强企业职工的"继续教育"、"强化教育"、"岗位教育"等工作。  相似文献   

15.
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应认清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凯之 《社科纵横》2010,25(12):26-29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确立有一个从实践到理论逐渐丰富与完善的过程。经历三十年改革开放实践的检验,这一基本经营制度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农民和社会安定的基石,为农村经济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国家现代化全面演进和经济社会加速转型期,如何处理好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稳定和完善这一基本经营制度,仍然是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本文粗略梳理了从大包干以来农村经营制度形成的脉络,对这一制度的内涵、外延、核心与关键进行了思考,提出应从转型国家的国情事实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出发,把握"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农村政策基石的深刻含义,为推进农村社会转型和真正造福广大农民提供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6.
陈忠实 《唐都学刊》2011,27(2):98-101
《白鹿原》中的朱先生是在生活原型的基础上经过作者的再加工而塑造的艺术人物形象。其原型是科举制度废除前的清朝最末一届举人牛兆濂,但朱先生并不等同于牛兆濂。关于"鏊子"说,是小说中的朱先生面对白鹿原上"农民运动"被残酷镇压的一个比喻,是对农民运动中的某些过火行为及运动被镇压后地主阶级的残酷报复所发的感慨。作品人物对某个事件的看法和表态,是作品中的人物以他的是非标准和价值判断作出的表述,不是作者的是非标准和意义判断的表述。  相似文献   

17.
杨敏 《创新》2009,3(11):5-11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其对于现代社会的问题现象有着根源性含义,故亦称之为"社会学的元问题"。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催生了"社会互构论",这一理论又促发了更多切近经验层面的社会现象研究,如社会行动的现代性变迁研究、中国扶贫研究、社区建设研究、城市发展与社会建设研究、农村民俗制度变迁研究等等。其中,"个体安全"研究既是理论扩展也是实际应用。也许,上述研究更重要的启示在于:社会学是一门不断生长的学科,正是对于现代社会世界之问题性的关切使这一学科获得了新的生长点。"个体安全"研究仅从一个侧面展示了社会学持续生长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18.
刘友田 《社科纵横》2011,26(1):9-10,14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村民自治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从各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允许多元化、多样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处理乡镇政府与村委会、村党组织与村委会、村委会与村民等关系时,都要以村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增强村民自治的造血功能,由"政府推动"逐渐向"村民自主"转变,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切实提高农民素质,实现村民自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善于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处理好各方面的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杨成凤 《社会工作》2011,(24):65-67,74
在灾害中儿童和妇女是弱势群体,四川地震后,儿童友好家园的建立旨在为灾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以社区为基础的游戏、娱乐、教育、卫生和社会心理支持等一体化服务,帮助灾区儿童尽快消除地震造成的不利影响,回归正常生活。通过在家园活动的开展对"优势视角"、"儿童保护"、"儿童参与"、"社会工作本土化"等有了一些理解。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也遇到各个方面的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考社会工作专业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全球经济、政治、文化、问题四个方面揭示了"普世价值"争论产生的全球化背景。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冲突与价值趋同,国际政治新秩序建立中的价值无序与有序,全球人类精神文化家园重建中的价值失范与规范,全球问题解决中的价值迷失与价值坐标,对这些矛盾的思考促使了"普世价值"争论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