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德雷茨克和诺齐克传统中,模态认识论关注由反事实条件句表达的模态联系,如敏感性和反事实安全性。认知封闭失效是作为知识必要条件的反事实条件句封闭失效的结果,该结果依赖斯塔尔内克-刘易斯语义学。这种语义学因忽略模态算子“would”的独立意义而应被摒弃。作为其替代的反事实条件句的组合语义学认为,反事实条件句是语境受限的严格条件句。在替代语义学中,加强前件律和逆否规则等逻辑原则有效,因而原本失效的反事实条件句在替代语义中均有效,认知封闭原则成立。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形式语言学视角下,运用可能世界理论,以“如果”引导的条件句为例,分析汉语反事实条件句的反实性及预设的触发,旨在验证Alfred Bloom(1981)的观点,即说汉语的人是不是真的不善于反事实思维.研究发现,反事实条件句中的反事实信息并非由“虚拟式”传递,汉语条件句中没有虚拟式,并不影响汉语反事实条件句预设的触发,说汉语的人与说英语的人具有相同的反事实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从英语句法语义的角度看,否定是直接对违实条件句中的前件命题进行逆转。典型违实条件句中的否定是通过否定词和否定认识立场协同作用对命题进行否定。修辞条件句通过"肯定其外,否定其中"或"否定其外,肯定其中"的语义特征,对前件命题事件进行否定。  相似文献   

4.
科学定律和偶适概括在自然语言中都是全称命题。如何把二者区别开来呢?这就是古德曼所说的“新归纳之谜”。古德曼和亨佩尔等人在一定程度上指出科学定律和偶适概括的区别,即:1.前者可以支持反事实条件句而后者却不能;2.前者能够得到归纳证据的支持而后者却不能。该文将揭示科学定律、偶适概括和反事实条件句的逻辑结构,并对枚举归纳法的推理规则给以精确的表述,从而对新归纳之谜给出进一步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倾向性问题是当代分析哲学的核心问题。诉诸虚拟条件句是理解倾向性的基本出发点,但必须对条件句的语义学解释作出恰当限制。当代哲学关于属性的一般形而上学研究蕴含倾向属性是内在属性,这一点深入揭示了倾向属性相对于自然定律的索引性特征。此特征引导我们走向一种标准的反事实条件句语义学,它所提供的语义学限制将为简单条件句分析提供恰当辩护。  相似文献   

6.
“右件”“前件”“上件”在古代文献中用法相似,是一组近义词。其中“件”主要有“分列、列举”和“提(说)到”两个义项。后一义项及“右件”词条均未见于诸辞书,当补收。《汉语大词典》“件”词条下第一个义项对应“分列”义的引例太晚,第二个义项“指案卷、奏状、文书等文件”的前三个引例皆不当。“右件”“前件”“上件”发展到后来,“右件”“前件”相继消亡,“上件”在明朝发展出新义———“上一件”,其中的“件”虚化成了量词。“上件”的这种用法一直沿袭到了现代汉语中。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日语中,ノニ和テモ常被作为表示逆接的接续助词来使用。至今为止,对这些连接助词进行的研究大多都是从语用论及构造论等方面展开的,而对于同作为逆接确定用法的テモ和ノニ进行的对比研究并不多。在这一事实的基础上,分别从前件中出现的事件及事态的性质和特征、与表示时间的语句及疑问词的共起、语句的重复使用四个方面对テモ和ノニ前件的特征进行分析,以考察两者之间的相异点及各个特征之间存在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8.
回溯推理的逻辑形式及其有效性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溯推理的逻辑形式及其有效性判定张学立回溯推理(ReductiveInference)是从已知事实出发结合推论者的背景知识,借助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后件式,由后件过渡到前件的一种或然性推理。它在科学发现和刑事侦察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回溯推理是一种独...  相似文献   

9.
可知性悖论是指,从反实在论接受的前提——可知性原则 KP 出发,能推出反实在论不能接受的结论——全知原则 OMN.该悖论对反实在论提出严峻的挑战.可知性悖论产生于Fitch-系统 FS,其解决方案是通过弱化 KP 为 RKP,建立推不出 OMN 的系统 RKP.  相似文献   

10.
If条件句是由原型和非原型构成一个原型范畴。If条件句范畴中原型和非原型之间的关系是通过条件句中条件的弱化来体现的,这是If条件句范畴中非原型产生的具体表现。转喻是理解和生成话语的基本的认知方式,它所涉及的突显原则和经济原则是If条件句范畴非原型产生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