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周兰桂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83-88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撞击融和 ,必然带来社会思潮的昂进与嬗变。二十世纪初与末东西方文化的两次论争 ,带来了中国社会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然而 ,对于“文化”这一概念 ,论争双方始终没有统一的定义界说与逻辑前提。文化之间的比较论争 ,由于民族文化所给定的价值取向、思维习惯、行为预期与个性心理的不同 ,从而形成迥异的文化心态。重塑民族新的文化人格 ,端正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取的文化态度 ,是消除学术争执与解决民族现实问题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2.
陶然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74-77
从认识论、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 ,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 ,它既有“个体建构”的过程 ,也存在“社会建构”的过程 ,这两方面的因素在教育的全过程中共同起着重要的作用 ,既相互联系 ,又相互补充。因此在教育实践过程中 ,既要关注社会发展需要 ,又要关注个体发展需要 ;既要关注个体内部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 ,又要关注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社会之间的“沟通与对话” 相似文献
3.
张晓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2(6):30-33
民族志作者的权威性在如何表述权力和知识生产之间的关系时,受到社会关系的情境性制约.对20世纪早中期白人女性人类学家对北美土著进行的研究结合其历史性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在几个阶段,存在着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性别、权力同表述权威间的张力,从作者具有性别经验化的民族志表述中体现着文化建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认同是文化自信得以形成的关键环节,只有基于人们的普遍认同,这种文化才会由内而外地形成自信之势。在全球化越来越深入的今天,文化交流互鉴和矛盾冲突相伴而生,尤其是在一些国家执迷于按照自己的模样改造世界,用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念重新塑造了其他群体的内外世界后,认同已不再是先天赋予的简单形式。文化认同是可建构的,而且在人们之中通过教化等形式形成对本国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念的认同,越来越有其可能性和必要性。具体讲,文化认同的建构路径包括:从文化层面开始建构,从他者出发建构以及从把握个人与群体关系角度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5.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先进文化的建构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爱萍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2):96-99
文化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客观趋势。文化全球化不等于西化。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建构与发展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意识形态文化为主导;继承、弘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文化开放,开展文明对话交流;坚持文化综合创新,与时俱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6.
周中军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4):115-117
文化与教育有着本源性联系。面向21世纪的成人教育理应以世界眼光,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通过进行观念的文化整合、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营造求知创新的文化氛围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来实施文化建构,以此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办学品位,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陈绍英;张立杰;岳喜华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6-48,58
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作用日渐重要。模因认知观为英语的文化建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通过探讨模因认知与文化的关系,介绍模因认知对英语文化建构的影响,为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教师话语研究越来越多的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现已成为二语习得研究和课堂教学分析的重要内容。教师话语的研究虽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从知识建构的角度分析英语教师话语的研究尚未全面展开。本文首先概述了课堂研究的社会文化理论视角,着重介绍了其关于教师话语和知识建构的基本观点;其次,重点论述了国内外英语教师话语对学生知识建构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国内研究的不足;最后,提出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的英语教师话语对学生知识建构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9.
符号的意义取决于具体语境。罗兰·巴特的文化意指分析基本模式从符号学视角出发剖析了文化符号与语境在横组合和纵聚合两个向度上的互动关系。在这两个向度上,符号会按照具体语境的叙事结构和象征结构产生出特定的逻辑意义和象征意义,呈现多样化的意义。在跨文化传播的情况下,文化符号处于和不同文化语境的对话过程中,在不同语境中会存在不同的意义呈现,很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文化折射现象,此时应遵照目标语境的横组合和纵聚合规则序化叙事结构和类比化象征结构,才能最大程度地提升文化符号与语境的有效互动,保证受众对文化符号意义的预期建构。 相似文献
10.
朱汉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5-9
湖湘文化是一个由各种文化要素组合起来的整体结构,它本身又由诸多子系统构成,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子系统是湖湘学术系统和湖湘人格系统。而湖湘文化发展史本来就是一个文化诠释和历史建构的过程,从湖湘文化的渊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湖湘文化处于一个不断被承传、更新、丰富、重组的建构过程。同样,现代学者研究湖湘文化也是关于湖湘文化的历史建构。 相似文献
11.
文化认知观:认知的生态、社会和文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认知观是指从生态、社会和文化的视角研究人类认知的一种理论模型,其基本理据是:第一,文化存在实质上就是人类认知能力作用的结果和表现形式;第二,在当今的人类社会中,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认知活动,都可以纳入到文化框架中去分析和认识。简言之,人类认知是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发生的,文化为认知提供工具,而大量的认知又是关于和涉及社会和文化现象的。 相似文献
12.
颜冰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7-9
本文立足于文化自觉之于企业文化的基础性地位,以文化自觉为核心概念,对该领域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指出虽然文化自觉在内涵、基本命题、边界划定、体系建构等方面存在不足,但作为我国本土提出的理念,其对企业文化研究的推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理应引起学界的更大关注.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文化生态学视角的文化景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文化景观研究所面临的复杂性问题及总结我国文化景观研究保护的现状,从文化生态学的突起对文化景观研究方法的再定义,到通过分析文化生态学的立场与方法模式,尝试寻找出深化文化景观研究的方向,并进行论证,即文化景观的时空性、环境响应模式、生态演替与拓展适应以及文化景观的“力场”分析,为未来文化景观及其发展与保护的深入研究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王晓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
随着第一和第二产业出现大量产能过剩,这些过剩产能就会转移到第三产业包括文化产业中,并由此引发文化产品的“过剩”,这种文化产品生产过剩的情况与日常生活的时尚化是一致的。当文化生产时尚化的时候,文化生产的实际意义消失,而形式意义盛行。这种形式化的文化生产表现为机械化的复制。这种简单复制的文化生产是为了使文化生产得以维系而进行的“再生产”,而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生产。这种“再生产”实际上就是文化符号的简单重复,而简单重复的生产导致意义的消失。后现代文化的危机表现为意义消失的危机。面对这样的危机,我们虽然应该重新审视我们的意义标准,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彻底否定文化中的意义标准。 相似文献
15.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有机载体,它通过转化资源优势,提升文化吸引力;聚集创意因素,强调文化创新力;打造大众品牌,扩大文化影响力;承载核心价值,增强文化凝聚力;引领情感消费,突出文化感召力等方面来提升文化软实力。为此,需要从强化互联网思维,实现科技与创意的跨界融合;推进协同创新,实现产业的“文化+”;铸造特色品牌,增强国内外影响力;加入创意元素,阐释价值观念;推动文化消费,塑造文化氛围等五个方面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便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何以可能——构建和谐社会研究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安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3):165-170
本文在对目前我国有关和谐社会定义、社会不和谐因素及其原因,以及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等问题的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认为和谐社会首先是民主社会,和谐社会的唯一可能是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之上的多元化社会的出现。目前我国民主社会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是从宪法上制约政府及其行政官员的权力、扩大公民权以及公民对自身权利的积极争取,使社会力量呈现多元化。 相似文献
17.
林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3):139-144
湘西土家织锦色彩艳丽、构图巧妙、图形极富特色,应用到湘西土家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出独特的文化生态。湘西土家织锦以实物提炼、神话想象、生活情景以及直观的图形和文字为表现形式,在土家族的生活中扮演了御寒装饰、亲情传递、美好象征和宗教信仰等社会功能,具有图形抽象性、民族代表性和传承稳定性的文化特征,传递着土家族的历史发展过程和信仰风俗,在其艺术设计中融入民俗习惯,体现土家族喜“斑斓五色”的审美意识。湘西土家织锦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湘西土家族重要的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18.
刘洪波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73-76
城市和乡村作为两种不同的地理区域,在发展融合的过程中存在着文化和心理方面的差异.城乡一体化的加快能促进城乡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但城乡居民长久的文化心理也塑造了城乡居民不同的人格、思想和情感,因而在价值体系与思维方式上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会影响到城乡文化交流.城市与乡村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各自有着自身的文化进化,从文化进化中寻求一条城乡文化交流的最佳途径来实现城乡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已经进入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区域文化产业方兴未艾,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仍以民族旅游为主。立足民族文化资源,培育和发展民族旅游文化产业,是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湘西捞车古村寨是典型的土家族村落,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但尚未转化为文化资本,未能有力推进区域社会发展。在文化产业大发展背景之下,整合捞车古村寨及周边古镇的文化资源,促进民族文化资源集群发展,实现对民族文化资源由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人文关怀,进而培育与发展民族旅游文化产业。这既有利于土家族民族旅游文化产业的开发,又是对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传承与保护途径的探索,也是对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新方式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黄龙光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0(6):23-26,30
濒危语言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特类。当前濒危语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体身份得不到确认,不利于濒危语言的深度记录、整理、保存以及实际传承和具体保护。加强濒危语言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可与依赖其作为重要载体的民间文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结合起来,进行整体、活态的群体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