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个性特征无显著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个性特征无显著差异黄鹂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特别是推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后。独生子女在我国儿童中的比例急剧增长。80年代末我国独生子女已达3500万,预计不久独生子女将成为我国儿童的主体。但由于社会对独生...  相似文献   

2.
抗挫折能力关乎人格的健全与发展,已成为衡量个人发展的主要指标之一。作为社会特有群体,独生子女的抗挫折能力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基于对“中国梦”包容性理解的视角,剖析影响独生子女抗挫折能力的因素,阐述基于“中国梦”包容性视角进行抗挫折教育的必要性,探索实效性与针对性较强的抗挫折教育方法,对深入理解“中国梦”的包容性,提高独生子女的抗挫折能力具有重要实现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一)研究背景对独生子女的研究开始于八十年代初期,也就是说,从1979年我国政府提出“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以后数年,独生子女作为一个庞大特殊的群体出现在中国的时候,对他们的研究就开始了。初期的研究有三个特点:1.研究的对象多数为幼儿园儿童;2.主要是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3受西方对独生子女的早期研究影响较大,往往把独生子女当做“问题儿童”来研究。八十年代中后期至九十年代中期对独生子女的研究域进一步扩大。1.学科除教育学、心理学之外,从社会学、人口学等角度来研究的也逐渐增加;2…  相似文献   

4.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因此,对儿童进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教育,对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将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但在当前的儿童教育中,往往只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忽视儿童思想品德的培养,尤其在独生子女的教育中,这种现象更为严重。本文仅就与培养儿童理想、道德有直接关系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独生子女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在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懒惰、自私、任性、骄傲"等问题。如何教育好独生子女,已成为每个家长甚至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从独生子女品德现状及其成因、独生子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而提出:强调独生子女内在素质的教育;强调在独生子女品德教育中,家庭所起的决定性影响;强调爱国、责任感、文明、勤劳、独立性、勇敢等品德的培养与教育;强调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配合。  相似文献   

6.
教育境遇是特定儿童亲身经见的教育者、教育事、教育形态等构成的流动体,是儿童在教育世界中生存的实景画面与真实状态。儿童生存的主体形态是教育生存境遇,当代我国儿童教育生存境遇不容乐观。教育即“催熟”“追分”“听课”“规训”等不妥理念及其实践样态挤压着儿童的自然成长空间,儿童与教育境遇间的不适感在加深,中国社会期待一种儿童成长本位型教育境遇惠临世间。要创造出这种教育境遇,教育工作者的行动路径应是:呵护儿童“自成长力”,不断发现“真儿童”,构建贴地型教育、暴露式教育、节制性教育,构建教育服务与儿童成长的缓冲区,以及保障“教育空白区”的合法存在。  相似文献   

7.
吴丽 《人生与伴侣》2023,(33):43-45
<正>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及行为问题日益增多,已经成为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青少年又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因此要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独生子女早期家庭教育的特点分析及其问题“诊疗”王素霞林乐波独生子女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于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具有奠基性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婴幼儿时期是儿童身心发展十分迅速的时期,很多能力发展的关键期都在出生后的头五年内,如果缺乏及时的、科学的教育和训...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一些误区,其典型表现是角色定位不恰当,期望不切合实际,爱与严失调等等,这都可归结到“度”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家庭教育的成败。独生子女也是子女,他们是普通儿童,“小皇帝”、“小公主”的称谓是不恰当的,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要切合实际,期望过高,动机过强,影响学习效果,对子女过爱过严,不利于子女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独生子女人格的优点与弱点6月3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北京公布了历时一年的全国首次“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大型调查结果。这项以10至15岁城市独生子女为调查对象的研究表明,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的基本状况良好,但却存在着...  相似文献   

11.
发挥社区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素英 《社区》2005,(15):26-26
目前我国各地区普遍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家长对儿女百般呵护,造成了独生子女的“温室效应”;随着住房条件的改善、家庭的小型化、幼儿在与外界的接触等方面又存在着社会交往“退缩症”——幼儿在家是“皇帝”,出门像“老鼠”;另外,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影响,我国的幼儿教育中把知识、技能作为追求目标,而忽视了幼儿的社会教育,产生了幼儿园的“围墙式”教育,局限了幼儿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全面素质的发展。种种现象说明,幼儿教育并不应仅仅局限于幼儿园教育,而是应当包括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全方位教育。在此,城市社区应该发挥重要作用,充分利…  相似文献   

12.
论独生子女的“逆境教育”孙传宏卜新军人类社会正在告别“父系社会”,走向“子系社会”,如“太阳”、似“皇帝”的独生子女正是这一“子系社会”的未来主宰。家庭和社会试图为他们铺就人生的坦途,他们自己也在这样地认可着。然而,生活的真实并非如此,生活过去是、现...  相似文献   

13.
一、独生子女问题的根源在于不良的抚育和教育方式独生子女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其人数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大。一些国家的独生子女数已超过儿童总数的30%至40%。中国自1979年推行独生子女政策,到1997年,独生子女人数已超过5800万,全国30%以上的家庭是独生子女家庭。新兴的独生  相似文献   

14.
我国独生子女教育的困惑及对象研究熊鹰关键词独生子女,教育,困惑,对策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G40-01从70年代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独生子女能否健康地成长,关系到下个世纪中华民族的兴衰与存亡。因此,伴随"独生子女新生代"的出...  相似文献   

15.
“儿童中心”是杜威在批判传统教育时提出的一种破旧立新的教育观念。在以陶行知为代表的杜门弟子的传承下,推崇“儿童天性”成为当时中国教育界的一股热潮。解放初期,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观曾被认为是资本主义腐朽的象征,受到强烈的批判。但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儿童中心”为建立“学生主体”的学科教学模式以及平等的师生对话关系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实现从“儿童中心”向“学生为本”的转变。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儿童中心”理论仍然会继续争议下去,在批判和辩护声中,教育界正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6.
关于独生子女社会化问题的几点思考马晓燕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已成为现今我国主要的家庭模式,有关独生子女的教育和培养问题也就成为全社会极为关注的社会大课题,为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优越的外部环境。但是由于人们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上所存在的误区,也使这方面的...  相似文献   

17.
当人们满怀忧患意识呼唤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时,我首先想到了我国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当今的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四不”:对人不感激,对物不爱惜,对事不尽力,对已不克制。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可想而知,如果我们的青少年都是这样一种道德情操,下个世纪的中国将是怎样一番景象。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在“中国梦”主旋律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前所未有的重任,决定着能否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文从把握主旋律、拓展覆盖面、确保长效性等三个方面对“中国梦”主旋律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独生子女视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分别从独生子女与社会、家庭及教育的关系作了大致的分析,并对未来的独生子女现象作了展望,提出了改进独生子女教育的一些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20.
“开笔礼”仪式是小学教育场域中一项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旨在引导儿童走向“成人”。在人类学“阈限”思维的理论逻辑下,“开笔礼”仪式将儿童置于“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流程中,让儿童在“分离—过渡—接纳”中体悟生命流转与进步的意义。“开笔礼”仪式由古代蒙养教育传统发展而来,穿越古今之变、贴合时代教育,在守正创新中探寻儿童走向成人的行动线索。作为教育实践,“开笔礼”仪式以“打基筑模”“习事明理”“修身正心”为价值预设,进而在具体的仪式过程中实现了引导儿童走向成人的根本教育旨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