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 2 0年来 ,女性主义小说已然成为一股影响深刻的叙事思潮 ,在其丰富芜杂的文本现象下 ,隐含着内在的逻辑线索 ,本文正是通过代表性文本的分析 ,清理这一叙事思潮的阶段性演进的脉络 ,指认其价值旨归——建构女性独特的性别自我 (性别主体性 )  相似文献   

2.
当代女性写作是一个流动的、不断生长的过程,它以异质性的声音改写了传统的文学成规.她们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言说?说什么?笔者试图从性别的维度,检视"另一种声音"或隐或显、或低或高、起伏有致的流变,反思当代女性写作由变调之声到多重之声、底层之声的话语实践.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跨文体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来已久的跨文体写作 ,在跨越数千年的文体学史上始终未能成为作家普遍的追求。然而 ,在世纪之交的文化语境中 ,跨文体写作犹如横空出世 ,于不期然间构成了文坛的一道独特风景 ,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纯文学失语与孤寂的部分现实。可以这样说 ,作家艺术创新的强烈愿望 ,再加之后现代文化语境的催生与推动 ,无疑是导致一批极具先锋意识的中青年作家勇于打破既定的文学和艺术体裁之间的疆域 ,超越传统文体规范 ,尝试让更多的艺术样式共同进入同一个文本的话语运作的主要原因。尽管跨文体写作目前的现状极为驳杂 ,理想的文本也尚未出现 ,但它不落窠臼、图新求变的艺术精神是值得首肯的  相似文献   

4.
松滋作协成立13年来,作协会员们每年创作作品都在1000万字以上。如今,松滋文学现象俨然成为"金松滋"的一张城市文化名片。《文艺报》、《湖北日报》纷纷刊登了关于松滋文学活动的报道,吸引了湖北省作协组团到此调研松滋文学现象。文学的魅力,让松滋赢得了关注和声望,也让松滋作家群赢得了尊重。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文学的内涵及其特点都是基于社会性别 ,从长远的斗争目标来看 ,女权主义要用“关怀”代替“平等”这个口号 ,并在此基础上 ,形成一种新的“女性写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都市女性写作强调女性立场,突出性别视角,特别关注当代都市社会中的各种性别问题和性别现象,这使她们的创作必然具有浓厚的性别意识和开阔的性别视野;也由此,都市女性写作实际上主要表现为一种与传统写作截然不同的性别写作,呈现出与主流文学和传统文化判然有别的、颇具反叛色彩的文学主题、美学特点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7.
视觉文化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存在状态,也使艺术形态和审美文化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对人的精神影响是喜是忧?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毫无疑问,视觉文化的到来已对美术及其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挑战,而正视视觉文化与艺术的关系,研究当代美术形态与教育发展趋势是一个必须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几千年的男权特质的文化造成女性的“他者”边缘身份,文学女性的曲解变形。女性主义的写作就是要改变这一状况,恢复女性的主体地位。这一努力在上世纪90年代,表现为一批女性主义的作家们用女性独特的自恋、同性恋、性欲望话语,对女性进行自我探索、自我挖掘、自我体认。然而在这欲望书写的景观中,又出现了题材闺阁化、性别二元对立化、欲望展示商业化的倾向,表现了欲望话语的负面缺失。  相似文献   

9.
都市女性写作侧重性别视角,立足女性立场,其作品具有浓郁的都市情调、开放的时代氛围和强烈的性别意识。都市女性写作是一种与传统写作和主流写作明显不同且颇具先锋、另类色彩的性别写作,这种先锋和另类不仅体现在对传统文化观念和文学法则的解构上,还体现在对新的文学生态、新的文学观念的建构上,特别体现在对性别诗学即女性性别写作理论的积极建构上。都市女性写作的性别特征最主要体现在“个人化写作”、“身体写作”、“情色写作”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当代文化批评语境中的"图像转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的后现代消费社会使得人们需要审美地来观赏甚至消费艺术作品,因此以图像为主要表现媒介的语像写作应运而生,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语像写作可以满足广大读者/观赏者的审美需求,这就要求从事语像批评者必须具备更高的读图能力。语像写作及其批评的崛起,并不意味着人类文字表现能力的衰落,而是观赏阐释能力的提高。在新世纪的“后理论时代”,语像批评虽然处于边缘地带,但是它必定会和生态批评、性别批评、流散批评等新崛起的批评流派,共同组成理论批评的多元格局。由于中国有着象形文字的基础和读图的传统,因而语像写作及其批评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批评(Feminist Criticism)和女性主义神学(Feminist Theology)作为"弱势的性别群体"话语,二者关联密切。前者通过阅读与写作的革命来实现"妇女解放"的诉求;后者则以神学方式来表达"妇女解放"的主旨。二者共同的美好愿景即是:奋力消融性别歧视这一习焉不察的"人造顽石";执著追求男女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主义是当代文化研究中的喧嚣之地。在本土女性意识与西方女性主义先锋意识的交杂中,西方解构主义理论的滥用,造成了当代女性主义学者对待性别差异与性别写作多元化的激进和浮躁,也使得其无法避免性别主义批判与学术研究价值之间的矛盾。要解决女性主义批评中的利益与价值、批判与学术之间的矛盾,就必须从根本上摆脱性别对立的意识,实现性别研究的中国文化语境转向。在研究公共性别经验的基础上,将当代女性主义带回到性别研究的学术殿堂。  相似文献   

13.
女性主义叙事学将叙事学的理论和方法融入性别因素,引入了结构主义叙事学所具有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规则,为文学批评开辟了一个新的视阈.本文认为,女性主义叙事学可以较为深入地使我们认识到女性作家在叙事时所具有的性别特点,同时将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中的性别因素考虑其中,从而更好地对女性文本进行解读.女性主义叙事学研究的重点在于把文学作品语境化、性别化,聚焦作品叙事结构的性别政治.  相似文献   

14.
英国剧作家卡瑞·丘吉尔和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分别在《天之骄女》和《床上的爱丽斯》中描述了超现实派对。文章以参与派对的女性和物体、派对主题和舞台表演为切入点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显示,丘吉尔和桑塔格构建的超现实派对颠覆了线性的男性时间话语,打破了文学和非文学边界,通过时空压缩法重访历史,在展示差异中寻求类像,形成横贯东西、跨越时空的女性共同体,表现了对无边界的女性主义的肯定和对女性生存现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后,写作界、出版界、批评界对“女性写作”的命名“热潮”主要表现为对女性写作出版物的命名、对女性写作群体的命名及对女性写作意义的命名。从近三十年来女性写作的“被命名”现象可以看出:在当代中国性别文化的建构过程中,男性依然把持着文化权力,女性写作遭遇被商品化的命运;但是另一方面,女性也正以自己的声音参与着社会性别文化的建构。女性写作的繁荣需要更加健康的文化批评环境。  相似文献   

16.
赛伯女性主义:数字化语境中的社会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伯女性主义是后女性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信息科技和生物工程的进步为背景而产生和发展,同时又受到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赛伯女性主义标榜“电子人意识”,将它与被压迫群体反对霸权力量的斗争联系在一起,并通过新媒体扩大自己的影响。赛伯女性主义关注技术的社会应用,宣扬妇女和现代机器之间所存在的亲密关系,以此有别于排斥技术的传统女性主义。它注重在网络上建立适宜于妇女的虚拟环境,对与之相关的联结性、批判性、创造性等问题深入进行理论研究,鼓励妇女主动参与在线活动,并通过新媒体艺术来表现自己的诉求。它是女性主义的新形态,值得重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女性主义视野中的"身体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格意义上的"身体写作"与女性主义理论密切相关;中国当下的"身体写作"误解了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精神,与女性主义理论本身一样有着致命的缺陷;"身体写作"附和着消费主义的时代,在文学精神上有待超越和突破.  相似文献   

18.
冯博一:我是冯博一,不是美院系统,我老说我是江湖策展人。我今天邀请了几位重要的艺术嘉宾加上我,进行一次对话。我希望今天的对话除了我们之间的聊天和交流之外,还有一个比较互动的方式,观众不必拘泥于讲座,大家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站起来提问,或者可以跟在坐某一位嘉宾进行对话。我刚才开了一个玩笑,所谓学院艺术家,这个概念是不是成立,或者该怎么样界定。讨论这次讲座主题的时候,实际上最主要还是谈当代艺术与学院艺术,学院艺术在整个中国当代艺术平台当中是不是一个现象或者是不是一个问题,或者有没有学院艺术,它跟所谓非学院艺术是什么样的关系?学院艺术跟当代艺术之间又是怎么样的一种关系,其实我们今天的对话是围绕着这样一个问题来讨论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语境下的当代审美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主要讨论如下几个问题;如何认识与把握以经济一体化为驱动力在审美化方面逐渐形成的全球化语境;学术界有必要从全球化语境的实持,内涵,判断的核心标准以及本土化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生存等方面作出解释,其次,应当关注中国当代审美化与研究的特点和误区,本认为当代大众化在跨国集团及西方流行化的操纵与诱导下表现出世俗化,欲望化的审美特征,当代审美化实践正不断消解着传统的价值观,其审美格调有向下探的趋向。第三,针对以上事实,有必要强调当前的审美化研究应突破理论层面的探讨而加强对大众审美实践的介入与批评,同时更应警惕“化帝国主义”与全球化意识形态对人类化的侵蚀和支配。  相似文献   

20.
文化女性主义主张弘扬那些被贬低的女性价值,重新开拓女性的价值空间,重估女性对人类技术发展的贡献。在文化女性主义看来,技术蕴含着性别隐喻。从性别文化的角度出发,摩尔根基于进化人类学将技术分为采集技术与挖掘技术;芒福德将技术分为容器技术与支配技术;理安·艾斯勒将技术分为"圣杯"技术与"剑"的技术。社会建构论是文化女性主义技术认识的基础;拓展包含女性气质在内的新技术体系是其技术发展的指向;技术与性别的相互形构是其技术变革的价值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