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以晋商为代表的中国商人和俄国商人在恰克图开展长达一个半世纪的茶叶贸易活动,在世界贸易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山西本地不产茶,这就使得晋商在整个茶叶贸易过程中需要进行南下购茶、北上贩茶的长途贩运,这一过程同时也就伴随着与茶叶贸易有关的人员流动的发生。文章以清代晋商为主导的恰克图贸易为视角,以茶叶贸易规模的变化对与之相关的人员流动数量进行估算,以期对与恰克图茶叶贸易相关的人员流动进行探讨,进而揭示恰克图贸易中所隐含的经济早期近代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九江茶市有着两千多年的茶叶利用种植历史和"九省通衢"的山、江、湖区位优势和水运条件,使得九江自古就成为江南乃至全国最好的茶叶集散地和中国茶文化史上拥有许多第一之地。发掘九江(庐山)特色茶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打造九江茶文化市场乃至世界茶文化市场的精神之魂,优化庐山云雾茶的品质,可为建设九江茶文化市场奠定"地利"基础;依据世界名山研究平台,可为建设九江茶文化市场奠定"天时"基础;开发庐山茶文化旅游基地,可为建设九江茶文化市场奠定"人和"基础。庐山云雾茶文化市场的天时、地利、人和一体化,可促使九江(庐山)打造世界一流茶文化市场,建设举世闻名的世界茶文化名城名山。  相似文献   

3.
18世纪至19世纪末期的陆上茶叶之路,从福建北部的武夷山区延伸到莫斯科,全程超过4.5万里.陆上茶叶之路以恰克图为中心,中俄商人"彼以皮来,我以茶往".19世纪中叶以前,这条贯通欧亚的陆上茶叶之路的贸易一直由山西商人主导.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以武力推动对华商务扩张,外商在华享尽各种特权,华商在与外商竞争中纷纷败北,执塞外贸易之牛耳的山西商人也不得不退出对俄茶叶贸易,茶叶之路为以沙皇政府为后盾的俄商垄断.  相似文献   

4.
自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以后,晋商得近水楼台之便,垄断了恰克图市场。恰克图市场位于中俄(现蒙俄)交界处,由两座毗连城市组成,俄方的叫恰克图,中方的叫买卖城。买卖城由两条长街十字交叉组成,有房舍二百余所,几十家晋人商号,最盛时达一百二十多家。 两国商人的贸易没有像当时其它口岸那样受到毒品市场污染,彼此之间的贸易称得起是平等、互利、自主、公道和干净的,颇有中世纪贸易色彩。近二百年间,中俄商人一直和睦相处,互通有无,堪称典范。  相似文献   

5.
恰克图市场的边境自由贸易区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清之际,以山西商人为代表的中国商人与俄罗斯商人,在中俄边境上的恰克图所从事的商品交易活动,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中俄恰克图贸易之所以能够架起东西方贸易的桥梁,便利世界各国的商品交易,主要是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现代意义的边境自由贸易区性质,从而为中外商人营造了相对宽松的贸易环境。  相似文献   

6.
刘晓航 《中南论坛》2006,1(1):41-45
十九世纪有一条以汉口为起点的中俄茶叶商道,中俄茶叶之路的繁荣曾推动了我国内地的种茶业、运输业,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北方草原和俄国西伯利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它已在20世纪初淡出历史舞台,但它是中国中原文明与欧洲文明的交汇点。1999年俄罗斯已开辟了中俄茶叶之路旅游线。由于对这条国际商道经济与历史文化意义的认识,这条旅行线尚未延伸到我国。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相关地区应该统一认识,整合资源,回归历史,打违中俄茶叶之路旅游线,推动21世纪中俄文化交流和中俄人民世代友好往来。  相似文献   

7.
张家口作为“万里茶道”上重要的商贸节点市镇,不仅是重要的军事重镇,同时也是北方茶都。清代的张家口较之明代,其职能发生如下变化:一是由军事重镇逐渐转向以茶叶贸易为主的商业集镇;二是由最初国内各民族间的茶马互市场所转向连接亚欧茶叶市场枢纽性市镇。茶马互市的开通、张库大道的形成、榷关的设立,共同促成了张家口北方茶都的形成,张家口茶叶贸易的兴衰是“万里茶道”兴衰的缩影。  相似文献   

8.
“没奈何”者,千斤银锭也。 清代,晋商在恰克图(当时地处中俄边境,现为蒙俄边境)垄断了对俄贸易,长达两个世纪。进入道光时期(1821—1850年)为其空前繁荣阶段。晋商以茶叶易回俄国的皮毛、皮张和毛呢等。但是,在易货中,俄方仅用这些物资,已远远不能抵偿进口的茶价,因此贸易出现严重逆差,每年逆差达一、二百万卢布。因俄国当时禁止白银外流,俄商为逃避法规的限制,遂用“汉堡银”——德国汉堡或莱茵河上法兰克福所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兴盛的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鸦片战争后,受国外市场需求强力刺激及茶价高昂影响,中国茶叶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至1888年,中国茶叶对外贸易迎来了全盛时期。茶叶对外贸易兴盛产生了广泛深刻社会影响,主要表现为三大方面:一是茶叶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不容忽视。19世纪60年代前,中国茶叶出口地主要集中在南方的广州、上海、福州,北方茶叶输出地点为恰克图。这些地区的茶叶输出有了很大增长。19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中国茶业虽受到外国茶冲击,但中国茶叶外销总量继续保持增长。随着茶叶出口数量迅速增加,茶叶出口价值维持在高位运行,茶叶出口比重平均占据外贸半壁江山。二是茶叶对外贸易兴盛推动相关产业发展。茶叶对外贸易的兴盛推动了植茶业的迅速发展。外销茶区呈现一派繁荣,新茶区不断涌现,老茶区扩大生产,植茶面积迅速扩大,各类茶均有较大发展,尤以红茶最为典型。茶叶对外贸易的兴盛活跃了资本金融业。茶叶大量出口对茶税征收带来促进作用,同时又活跃了茶区金融,推动了资本流动。茶叶对外贸易兴盛促进了相关行业发展。茶叶从采、制、销均涉及不少行业,它们都得益于茶叶对外贸易的兴盛。三是茶叶对外贸易兴盛促使茶区面貌发生变化。茶叶对外贸易兴盛影响了农村种植结构。适宜植茶的地区废林开荒,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让位于茶叶种植。茶叶对外贸易兴盛增加了就业机会。依茶为生,靠茶生活,因茶获益的人员增多。茶叶对外贸易兴盛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深刻影响。人们对种植粮食、环境保护、经商态度发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华茶对外贸易延续了1888年以来的衰落趋势。从茶叶出口数量、出口平均价格、出口总值来看,这一时期中国茶的对外贸易经历了衰落、复苏、衰败破产的变迁。从中国茶的外销市场来看,英国、俄国、美国三大市场仍然重要,但地位不断下降,香港、北非等市场的重要性不断上升,最终成为最主要的国际市场。民国时期茶叶对外贸易的变迁影响了当时的茶类生产格局、茶叶出口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政府振兴华茶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在明清晋商的经营活动中,茶叶贸易一度是支撑其驰骋商场赢得国内外市场和巨大利润的大宗商品。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山西本地不产茶叶,晋商从福建的武夷山、湖南安化等地长途贩运至恰克图以获得暴利,这与用于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贸易发生原因的资源禀赋理论相悖。文章对晋商茶帮何以能够借助其他地区的资源优势,获得高额利润;这种舍弃本地资源优势发展贸易的路径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何种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晋商与中国前近代内生性资本主义迟滞发展的某种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2.
中茶(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世界500强企业——中根集团。从2009年开始,KHT金汇通品牌管理咨询公司连续5年为中茶提供全程品牌战略顾问服务,以中茶全茶系产品规划为核心突破,规划极具市场竞争力的门店产品钻石集群,全面提升连锁门店销售力,成就了中茶品牌帝国。  相似文献   

13.
(一) 繁昌县峨桥茶市发端于 20世纪 80年代初,1984年4月正式建立。经过20年的兴起与发展,峨桥已被誉为全国第一茶市,并形成自己的经营特点: 一是不产茶的茶叶之乡。峨桥镇周边至少在100里范围之内没有大的茶叶生产基地,地处偏僻的小镇也不是茶叶的主要消费地,就是在这个似乎与茶无缘的小镇上却神奇般地建成全国最大的茶叶批发市场。如今峨桥镇茶市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专门用于茶叶经营的用房5万平方米,经营茶叶的门面500多家,固定经营摊位1500多个,经营茶叶的品种300多个,市场上日均参加交易人数上万…  相似文献   

14.
中俄《恰克图市约》中的法权规定是为了保持恰克图边贸的正常发展所订。在条约中,清政府既考虑到边境地区的特殊情况,又坚持行使了自己国家的属地法权,因此不能说《恰克图市约》是外国在华“治外法权之滥觞”。  相似文献   

15.
1995年第1期《中国经济史研究》刊登了拙文《近代中国外销茶流通环节考察》。文章对茶农、洋庄茶号、茶贩(包括掮客)、茶行、茶栈、洋行的业务,利益的取得,负担等作了详细论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必要对茶商的经营方式和特点作一论述。外销茶商涉及范围似乎很广,流通领域内茶贩(包括掮客),茶行主、洋庄茶号、茶栈主、经营茶叶洋行都与茶叶运销有关。但据商人定义“贩卖商品从中取利的人”,①可知茶贩、洋庄茶号、洋行均是茶商。茶贩只是小商人,经营方式单一,影响不大,本文不着重究,洋行亦非本文研究范围,拟另作专文探讨,…  相似文献   

16.
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和联合国统计司网站数据,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析方法,对中国茶叶出口额波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市场对茶叶进口需求的不断增加是推动2002年以来中国茶叶出口增长的最主要因素,竞争力下降和出口市场不合理是制约中国茶叶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提高茶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和优化市场结构是促进中国茶叶出口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对廉江市茗皇茶业有限公司出产的"茗皇"茶的生物碱进行提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生物碱成分进行分析.将"茗皇"茶的茶碱、咖啡碱的含量与国内部分茶叶品种的相应生物碱含量进行了比较.还对"茗皇"茶茶树金萱(台茶12号)的叶和花进行了形态及微形态特征方面的观察.结果显示:金萱物种属于山茶属短蕊茶组,其生物碱的含量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以来,茶叶贸易在中俄两国的边境及陆路贸易中占有绝对优势。但随着列强侵华的加剧,中俄两国贸易的公平性逐渐被颠覆。同治元年《中俄陆路通商章程》的签订及后来的两次修订,使蒙古地区的中俄茶叶贸易发生了重大变化,俄国逐步占领了蒙古市场,对蒙古地区的经济、政治以及民族关系都造成了巨大影响。面对蒙古利权的步步沦丧,清政府内部也反响非常,并一度采取了积极措施,只是在内外扰攘的时局下,这些措施不足以挽救蒙古利权。  相似文献   

19.
在中俄《恰克图条约》谈判中,清朝使臣隆科多的强硬坚持和策凌的软弱妥协,正好反映了雍正帝为稳定边境而急于订约的迫切心态。  相似文献   

20.
明清湖北茶叶及其生产分布梅莉一明清是中国茶叶生产、制茶技术继往开来的时期。明洪武M十四年(1391),朱元漳命罢龙团凤饼,改为“采芽以进”,开创了散茶的全盛时代。散茶的制作普遍改蒸为炒,炒青绿茶及其制作技术得到显著发展。与此相适应,饮茶方式由过去烹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