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少年犯罪作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提出来,已经十多年了。十多年来经过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治理,青少年犯罪的恶性发展,已经得到了控制。但是青少年犯罪的绝对数还没有大幅度地下降,仍呈居高不下,稳中有升,或是上、下波动之势。为什么曾经是青少年犯罪比率极低的中国,经过十多年认真治理青少年犯罪仍居高不下呢?如果说,前几年是由于十年“文革”的破坏而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造成的,那么后几年青少年犯  相似文献   

2.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少年作为世界、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其品德修为、知识素质和法律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新形势下,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对青少年教育的缺失,其违法犯罪事件层出不穷。本文中,笔者结合犯罪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及相关理论知识,通过调查研究、访谈研究、文献研究等方法,首先分析了新形势下青少年犯罪的特征,然后从青少年个体、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四个方面深度剖析了他们犯罪的原因,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预防策略,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作用,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与成才。  相似文献   

3.
霍尔论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十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S.霍尔(G.S.Hall)系美国心理学家,国际青少年研究的发起人之一。霍尔认为,正常的心理发展包括一系列进化阶段。这一信念使他先对儿童,后来又对青少年进行了心理学研究。1904年,霍尔刊市其重要著作《青少年:它的心理学及其与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这不仅是一部包罗青少年心理资料的百科全书,而且对霍尔关于发展的“复演说”作了最完整的说明。霍尔认为青少年的发展具有如下一些特征:(-)精力过分旺盛和无精打来青少年可以有几小时、几天、几周或者几个月精力过分的旺盛,他们热衷于打破…  相似文献   

4.
团伙犯罪是目前青少年犯罪的一种重要形式.团伙犯罪多以帮派形式出现.中美两国在青少年学生集结团伙的成因和预防方面既存在跨文化的一致性,同时由于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的不同,中国和美国学生集结团伙的成因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对于学生集结团伙问题,美国的预防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社会转型后,处于文化真空的青少年由于思想道德教育的弱化,失去了生活目标,盲目追求所谓的“时尚生活”,甚至不惜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有的青少年由于家庭破裂失去父母的关爱而加入到犯罪团伙中去.对这些走上歧途的青少年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他们犯罪的根源,从而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发现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取得了这样一手资料,83年1月-83年12月,我厂28岁以下青工违法人数达54人,其中死刑1人,判刑7人,收容审查13人,逮捕7人,劳动教养6人,行政拘留18人.为什么在我们这个比较先进的企业里,出现了这么多的违法犯罪的青工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研究小组追根寻源,分别调查了不同案例,结论是先进企业同样有落后的因素,青工犯罪的根源之一在于八小时以外剩余精力分配不当上.  相似文献   

7.
目前农村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一九七八年以前,我国青少年犯罪数量很少,而且大多数在城市。近几年来,农村青少年犯罪呈现上升的趋势,据有些省统计,已经接近或略超过城市青少年犯罪。犯罪的目的、手段以及社会危害性与以前大不一样,改变了单独的、采用传统方法的作案方式,代之以比较多地运用团伙形式、采用一定技术手段的作案方式,重大刑事犯罪(如杀人、抢劫、强奸等)已经很普遍,作案目的之卑鄙、手段  相似文献   

8.
违法犯罪青少年的个体存在着年龄、经历以及犯罪情节等差别,所以,对他们进行矫治的方法也必须因人丽异,做到“对症下药”。如果套用千篇一律的模式,那不仅不适用,见效慢,甚至是有害的。几年来,我们在对具有违法和轻微犯罪青少年进行教育矫治的过程中,注意根据犯罪青少年的个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实施教育。我们对一部分在前期教育中,悔改决心大,思想转变快,稳定无反复,表现突出,且违法犯罪的程度较轻,家庭又具备了对子女的教育能力的违法犯罪青少年实行试工、试读、试农的制度。事实证明,这是教育矫治违法犯罪青少年不可缺少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据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的调查统计,接受过少教的青少年在回归社会后,由于种种不适应以及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人会再次违法.统计结果显示,青少年在刑释或解教后3年内重新违法犯罪率为34.6%,个别地区超过40%,而且青少年重新犯罪呈现出由一般犯罪到严重犯罪、由犯单一罪到犯数种罪的趋势. 针对解教青少年开展回归矫正工作,对预防青少年再次犯罪以及协助他们顺利重返社会、融入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广东省廖冰兄人文基金会(以下简称廖冰兄基金会)秉承人文关怀精神,协同广州市少年宫于2007年正式启动"展翅计划"项目,旨在探索一条协助解教青少年成功回归社会的道路,为教育期满的青少年进入社会、走上正轨提供有效援助,减少再犯.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青少年对社会的进步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与此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可谓是指数式的增长,形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然而,在这种社会发展现状下,青少年利用网络进行犯罪已经日益突出,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和影响。于此,本文在法律层次上研究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特点、犯罪领域,从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前期征兆进行社会分析,消除青少年网络犯罪,重在预防与控制,为社会的法制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陈丽丽 《现代交际》2014,(1):11-11,10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青少年犯罪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尤其在我国这样的国情之下,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浅析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特点、原因,提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犯罪问题是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急待解决并需要深入研究的现实问题。纵观青少年犯罪研究的现状 ,多数学者往往就青少年犯罪来研究青少年犯罪 ,较少进行深入的、全面的、大量的实证研究。“当我们发现中国的犯罪学研究者在研究犯罪时 ,所利用的竟是美国的实证资料 ,仅仅为此感到悲哀和无奈是不够的。”①因此 ,我们认为为了推动青少年犯罪原因理论的进展 ,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青少年犯罪实证研究 ,以此作为犯罪理论研究的基础 ,避兔理论上的空谈和研究结论的空泛。深入研究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犯罪动机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摸清当…  相似文献   

13.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近年来,互联网在我国迅猛发展,上网人数已达260万,其中青少年占80%以上,随着互联网“信息垃圾”的增加和“网络犯罪”的出现,这些网络问题对青少年产生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对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道德意识、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也发现,学生群体中有一大部分人在一定程度上沉迷于网络而荒废了学业。如何面对网络的挑战,如何面对并正确对待网络时代青少年的思想发展问题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诸多有关犯罪问题的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成年犯在其成长过程中,有的曾是犯罪少年,也有的曾是违法少年;与之相关的研究还发现,个体初次陷于违法犯罪的年龄愈低,其以后再次陷于犯罪的可能性就愈高。形成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个体在初次违法犯罪后所感受到的罪疚感,在以后的犯罪活动中将明显削弱,甚至消失;其次,有违法犯罪前科者,以前的劣迹难免成为重新做人的障碍,也可能使之在生存竞争中因处于不利的地位而重新犯罪;第三,更有部分违法犯罪青少年由于在监所、工读学校等处受极个别人的恶性感染而增加犯罪的可能性。由此可见,对初次…  相似文献   

15.
1990年6月21日至24日,由中国青少年犯罪学会华东地区研究与联络中心召开的华东地区第六次青少年犯罪问题科学讨论会在山东省泰安市举行,中心议题是“青少年大案要案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会议由东道主山东省法学会和华东政法学院青少年犯罪研究所具体筹办。参加会议的代表、列席代表100余人。  相似文献   

16.
面对现代社会青少年犯罪日益严重的客观现实,很多专家和学者在一系列研究和探索中,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预防方案和治理对策。但是,就在我们为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而不懈努力的同时,青少年犯罪在我国似乎仍循着一种尚未被人“破译”的“密码”而继续蔓延。这就不得不使我们对现有的青少年犯罪预防机制进行冷静的思考,以便找到完善和强化我国青少年犯罪预防机制的有效途径。本文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中学犯罪现象日益突出,其已经成为了社会所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中学生处于一个思想和身体都在悄然发生变化的特殊阶段,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由于种种原因走上犯罪道路是令人惋惜的,其不仅阻碍了自身的学习和发展,同时也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了危害。中学生犯罪占据了目前青少年犯罪的相当比例,与青少年犯罪现象相比,中学生犯罪现象带来了社会危害性甚至更加恶劣,严重干扰和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秩序。为了切实预防、减少和避免中学生犯罪问题的产生,对中学生犯罪现象成因的探究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工读学校是教育挽救违法和轻微犯罪行为青少年学生的特殊学校,大量事实说明,办好工读学校不仅有利于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稳定中小学正常秩序,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而且对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多层次合格人才也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有一句成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将青少年培养成才绝非易事;然而,实践证明,要将心理有缺陷、灵魂被扭曲的工读学生重新塑造成才,则难度更大。因此,必须遵循工读教育的特殊规律,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奏效。  相似文献   

19.
一种思想观念的产生,一定有它的社会背景,因此我们讨论某种思想观念时,一定要把它放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厌诉,在中国古代十分盛行。当时的人们可能真的很讨厌诉讼,甚至讨厌法律,惧怕法律,认为法律就是惩罚坏人的工具。厌诉的另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因为老百姓认为法律是有钱人欺压百姓的工具,它是高高在上的,华而不实的,只要我们不犯罪它就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没有多大关系的几张纸。其实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现代的法律与传统的礼可能在功能上有些相似,如何让人们像熟悉礼一样熟悉法律,如何让人们像尊重礼一样尊重法律,为何我们是惧怕法律而不是信奉它或遵守它?法治国家的理想状态就是人人都有违法的可能,但是因为人人都了解法律遵守法律,所以这种可能永远都不会成为现实,又或者虽然有人触犯了法律,但是由于救济措施,是这种违法的损害降到了最低。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多处于青春期,其心理特点是多重性的、敏感的、反复无常的,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 . 霍尔的观点,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是在精力过分旺盛和无精打采之间变换状态,在洋溢的快乐与抑郁的痛苦之间更替情绪,自尊和卑谦并存,孤独与归属的交织,激进与保守的矛盾。[1] 大部分青少年均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如果这些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关注和干预,一旦任其发展,将产生辍学、青少年犯罪、自杀等严重的社会及家庭危害。因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