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贵刊八○年第六期上谈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文章,使人深受启发。汉武帝登上皇帝宝座后,立即昭举天下“贤良方正”“文学儒者”开会,连续提出“天人三策”要求回答:注重“天命”,还是注重“人事”?实行“有力”,还是实行“无为”,礼乐教化好,还是严刑酷法好?董仲舒连写三篇《举贤良对策》揣度汉武帝意图,提出了他的政治主张。“天不变,道亦不变”就出在他的《对策三》中。  相似文献   

2.
“天不变道亦不变”不是形而上学命题查中林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说过:“在中国,则有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思想,曾经长期地为腐朽了的封建统治阶级所拥护”。(《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76页)在这之后,董仲舒的“天不变道亦不变”,即被众多的人认...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中庸哲学,是思索自然和社会关系的智慧结晶.故有"三才"概念,有性、道、天关系的种种判断.其中,董仲舒"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判断可谓经典常谈,影响很大.然而,在现代思想史上,它被视为保守落后观念的基础理论而备受质疑.在国学界"回归原典"的新背景下,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一观念.  相似文献   

4.
“不”和“没有”在否定动词时各有分工。本文主要从时制和时态两方面对它们 的具体用法作分析,找出它们的区别,总结出它们的使用规律。  相似文献   

5.
袁溢春 《老友》2008,(7):22-23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改革开放三十年,祖国旧貌变新颜,换了人间!曾记得1985年有报载:中国十亿人口基本解决了温饱!一则消息,如雷霆万钧,令我震撼一生。而今,我虽垂垂老矣,却仍然难以忘怀。年轻的朋友们也许会说:温饱?这太平凡了!但是,  相似文献   

6.
从“变与不变”的哲学观点看翻译的“变与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问题可以从某个特殊的方面概括为"变与不变"的问题,而翻译也可以从"变与不变"的视角进行分析和研究。不论是从中国佛经翻译开始的"文/质",或是从西方翻译界传入的"直译/意译"归化/异化",这些翻译理论从本质上都可以归纳到"变与不变"的问题上来,因为它们都紧紧围绕着这样一个问题,即:翻译中什么需要变化,而什么不需要变化。具体的翻译实践更是将"变与不变"的观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7.
目前,关于高等学校发展综合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改革力度也越来越大。中文学科应该如何应对?今年以来,各方面已有不少回应,包括我自己所在的学校把相关的专业划拨出来一部分,然后专门成立一个应用技术学院,以增强服务地方的能力。这样,就面临一系列问题: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教育大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学科,有上千所学校都开设,那么是不是都去追求应用,都去办实用的中文学科,还是怎么办?究竟哪些该变?哪些不该变?针对上述问题,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中文学科的应用与实用;中文学科的“不变”;中文学科的“变”;“变”与“不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9.
随着现代科技不断向纵深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化技术逐渐融入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在高等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步伐不断加快,极大地改变了高等教育场域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管”的形态。面对新形势,高校教师必须“因时而变,因势而新”,积极应对人工智能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挑战,抓住机遇,转变教师角色:由传授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协助者,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方法的提供者,由教学过程中的说教者转变为教学互动的促进者,由事无巨细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自主管理的培育者。虽然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影响广泛,具有极高的工具性价值,但它仅仅是教师提高教学效能的得力助手。无论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发展,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本质和立德树人的使命都不会改变。在智能化时代,高校教师永远不变的是:“牢记教育使命、不忘育人初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遵循教育基本规律,锤炼教学基本功,在创新中守正,在守正中创新。  相似文献   

10.
11.
矩阵初等变换是线性代数课程中的一种重要且基础的运算法则,针对几个使用初等变换的知识点,从初等变换“不变”与“变”的角度,分析初等变换应用过程中要注意的要点及应用方式,理顺线性代数课程的主干内容,达到知识融会贯通、拓展思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变与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久前,我去采访一位农民企业家,谈到了他的创业经历。企业家说,他二十多年的创业经历可以用“变与不变”四个字来概括。二十多年前,这位企业家还是一位地地道道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建设思想伴随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而不断发展,历经“文化翻身”“文化改造”“文化反思”到“文化自信”的不断跃升。这些跃升,深刻反映了不断进步的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持续影响,深刻反映了发展变化着的社会实践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使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建设思想既有形式的变化,也有内涵的变化。但这些与时俱进的发展变化并没有背离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核心思想,在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中,始终坚守着一些不变的原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根本方向没有变,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根本保障没有变,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宗旨没有变,以实事求是为原则的根本方法没有变。  相似文献   

14.
徐亚东 《南都学坛》2004,24(4):54-57
周大新的小说创作在不同的阶段显现出一些恒定不变的因素,一方面是他对现实主义精神的守护,另一方面是对女性及其命运的持久关注。它们共同构成周大新小说创作的"不变"。而他小说创作的"变"则主要表现为他吸收新的艺术因素,在叙事方法和技巧等方面进行艺术变革,以更好地表达他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从传播学领域出发,简短论述"电视人"概念的历史沿革与发展,针对新媒体时代网络传播的特点,着重探讨"电视人"概念的延续性和变化性,并据此对新时代下的"电视人"现象进行总结与反思。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在设计“一国两制”构想时始终注重分析当时的实际情况,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和可能出现的变化,提出了许多变与不变的辩证设想,为“一国两制”和平解决中国统一问题提供了方法论和政策指导,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成功实践证明其英明。  相似文献   

17.
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心内容。首先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变与不变,包括,各类学校培养的学生最终服务社会是不变的,可变的是以什么方式服务社会;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追求是不变的,可变的是"高素质"的完备性在不同地方、不同层次里、不同时代中的理解是不同的;高职院校以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己任的功能是不变的,但它的这种培养作用是可被替代的。其次是课程改革中的变与不变,包括,课程作为教学载体是确定不变的,可变的只是如何设置课程、课程的结构搭配以及课程的实施方式;每个学校总有自己的课程观这是确定的,可变的是每个学校选择什么样的课程观;课程要进行改革是确定的,但课程改革的突破口选择是可变的。  相似文献   

18.
耿林莽散文诗创作30年分为三个时期,即中年投入期、晚年变法期、耄耋化境期。耿林莽的散文诗创作求新求变,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变的是形式、技术、题材、旨趣,不变的是诗中都有一个忧郁的内核,是悲悯情怀、深刻思想与适度先锋形式所构筑起来的忧郁美。因其变,耿林莽的散文诗不重复自己而不断创新,给人以日新日鲜的无穷活力;因其不变,耿林莽的散文诗以其主导风格的不断延续、始终如一、经久积淀,而使其忧郁美的内涵更加丰富、外在形式更加生动,表现出特有的风格印记。  相似文献   

19.
2008年9月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是进入21世纪继9.11事件后世界发生的又一件大事,它不仅对国际金融和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而且对国际体系单元、体系结构和体系进程三个方面造成了影响。但此次金融危机不是从根本上颠覆国际体系的"一次性危机",对国际权力结构未产生实质性影响,未改变"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未改变美国对国际金融体系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大思政课”是基于守正创新而生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新形态。相较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大思政课”不变在理论基石、价值旨归、任务指向;变在于视野上聚焦“两个大局”、场域上融通“社会大课堂”、格局上形成“育人共同体”、体系上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大思政课”变抑或不变,其旨趣均指向于“大思政课”的落地。从强化队伍建设、依托实践教学、丰富课堂形式三个高度来厘清“大思政课”的建设思路,有助于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