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徽州宗族祠堂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三个问题。一、徽州祠堂的朝向。徽州祠堂———包括女祠———有的座北朝南,有的座南朝北,有的座西朝东,有的座东朝西。朝向如何虽与中国传统文化不无关系,但最重要的是受地理环境和祠堂所处位置所制约。二、徽州女祠。徽州绝大多数祠堂既供奉男祖先神主,又供奉女祖先神主,只供奉男祖先神主的祠堂是个别现象。因此,个别宗族修建女祠,既不表明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也不是对女性压迫的强化和改变。三、徽州庶母神主和庶母祠。“庶母不可礻付祠堂”是庶母社会地位低下的表现;庶母祠的修建没有改变庶母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徽州的乡约简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乡约是宋代兴起、明代中叶至清代前期得到官府鼓励和推行的一种村民自治的教化组织.在徽州,明代乡约建设倡行于嘉靖五年,极盛于明代后期的嘉隆万和清初的康雍乾时期.其组织形式与徽州本地特有的宗族组织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徽州农村社会的稳定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明清时期徽州乡约运作与管理十分规范,是同一时期全国乡约发展的典范,祁门<文堂乡约家法>、<岩寺备倭乡约>等乡约出现,标志着徽州乡约发展的成熟与完善,它是封建社会末期统治者所倡导的法治与德治、礼法合治的最为典型的代表.  相似文献   

3.
封建社会在中国长达几千年之久,封建宗法制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封建的家法族规。于家而言,它是重要的权威;于国而言,它是统治者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明清作为封建社会的末期也是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家法族规中对女性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封建社会的缩影。这种限制在人身自由和婚姻自由方面的表现显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明清徽州族产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学术界对明清徽州宗族社会看法不一,本文就作为宗族社会经济基础的族产作了考辩。作者认为,族产在明清时期的徽州从未中断,不过自明中期以后,部分众存族产逐渐转化祠产形式的族产,从而形成了众存族产和祠产并行交叉、一消一长的发展局面。由于族产在明清徽州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它强化了宗族势力和封建宗族关系,巩固了封建统治秩序,对封建制度解体起了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5.
徽学     
<正>[主持人语]徽州是文献之邦,除了丰富的地方文献(如方志、族谱、文集)之外,20世纪以来徽州文书的大批发现,是"徽学"之所以成为独具特色的专门学问之基础。近十数年来,以第一手的徽州文书从事明清以来中国社会史的研究,成为相关学术领域的重要趋势。在这方面,诸多论题得以开拓或进一步展开。在清代的徽州,"乡有祠,有社,有文会,有水口","祠以聚族,社以聚农,文会以聚礼"(抄本《书启》)是当  相似文献   

6.
清代徽州宗祠是传统时期宗族祠堂发展史上的典型代表之一。在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徽州宗族形成了一套切实有效的祠堂营建修缮机制,这套机制的关键是如何进行资金筹措与费用开支。照丁均派、合力共役以及族丁支派的捐输,是修祠资金筹措的主要方式。此外,徽州宗族还利用罚金、祀产生息、田产出售、停胙折胙等公产收入来补充修造祠宇的费用。族人输资出力后,宗祠亦会颁发“收票存照”“执照”“工丁饭票”给相应的出钱、出力之人。建筑材料支出、工匠人员支出、祠堂陈设布置支出以及祠宇竣工前后的花销,依次为宗祠营建修缮的主要费用支出。宗族支丁通过各种方法力图节省各项支出费用,徽州宗族还制定严格详赡的修祠经费管理制度,以防止资金经手人克扣作弊。  相似文献   

7.
产生于十八世纪中叶的我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向人们展示了一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阶级斗争史。《红楼梦》七十三回到七十七回抄检大观园展开的一场两个阶级的生死搏斗,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形象地表现了封建社会在新生的革命力量的打击下,走向急剧衰败的历史,生动地告诉我们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8.
产生于十八世纪中叶的我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向人们展示了一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阶级斗争史。《红楼梦》七十三回到七十七回抄检大观园展开的一场两个阶级的生死搏斗,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形象地表现了封建社会在新生的革命力量的打击下,走向急剧衰败的历史,生动地告诉我们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把15世纪以来烟草茶叶在中西方同步移植的历史原因及其经验教训归结为:西方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从中国移植了茶叶并对茶叶的生产方式进行革命性改造,取得了成功;中国从封建社会末期国情出发从西方移植了烟草,仅对烟草的消费方式进行艺术性的变更,却因生产落后而导致最终的失败。  相似文献   

10.
论当代徽学     
当代徽学是利用历史文书档案和其他历史资料 ,研究宋代以来徽州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变化规律 ,阐明徽州人在异地他乡的活动和徽州文化的发展 ,探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运动问题的学问。当代徽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是 :内容丰富、成就辉煌、现象典型、影响广泛。在当代徽学形成过程中 ,宋代以来徽州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及其在外地的影响 ,是社会基础 ;2 0世纪 5 0年代 ,徽州历史文书档案的大量发现 ,是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1.
徽商的诚信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徽商的诚信观郭振香(安徽大学哲学系合肥230039)关键词徽商诚信活跃于明清经济舞台上的徽州商帮,由于它孕育于在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氛围之中,又直接来自于儒风盛行的徽州地区,所以徽州商人身上往往不免刻有“儒”的印迹,他们不仅能“审积著,察低昂...  相似文献   

12.
徽州地区被誉为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典型标本。明清以降,徽州家族为强化宗族凝聚力、加强家族控制、整肃家族秩序,多以当时占思想主流的理学为核心,同时参照朱熹《家礼》,制定了既包含三纲五常思想,又具有本地"时俗"的家规。因此,在徽州宗族的诸多家规中,选取有代表性的进行解读,对于研究封建社会后期的正统思想——朱子之学,可以起到"窥一斑而见全豹"之作用。  相似文献   

13.
墓祠及墓祠祭祖是认识宗族制度的一个关键,学界一般认为其在明嘉靖年间随宗祠的普遍化而整体走向衰落,而婺源汪氏湖山墓祠的案例表明,大体于清中后期徽州出现了墓祠复兴的现象。汪氏湖山墓祠的形成既是婺源汪氏元明以来频繁联宗活动的承续,也是清中后期新兴婺源商人宗派主动因应国家“联宗祠禁”、与族内其他商人宗派及仕宦宗派进行合作的结果。湖山墓祠实质上是一座新兴婺商主导的联宗祠,从祭祀仪式、参与方式、管理模式、运营原则等方面都体现出减少联宗成本、扩大联宗范围的意图。从湖山墓祠的案例可见,明清以来宗族制度的构造是持续的、因时因地制宜的,宗族在适应国家政治变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传统的发明”实现了地方认同与国家象征的再结合。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行政监察制度历史悠久,体制完善、机构独立,对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行政监察制度及其运作,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本文力图通过对中国封建社会监察制度的形成、发展、成熟完善等时期的分析,进而总结出其基本特点,以便从中得到一些现时代的借鉴意义,完善我国现行的行政监察制度。  相似文献   

15.
徽州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历史地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徽州文化崛起于南宋、鼎盛于明清,内鸃深邃而广博,几乎涉及徽州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流派纷呈,人才辈出,影响巨大.究其兴盛的原因,有徽商的经济基础、文风昌盛和教育发达的温床、程朱理学的影响等.徽州文化既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典型投影,又是它的一个典型缩影,从而具有了典型代表和标本的价值与地位.  相似文献   

16.
在后现代语境下通过对徽州人地关系解读产生了一种"影视"重构,这便是我们认识徽州文化的第二条途径。基于新文化地理学的徽州地域文化经济初步解读,我们该如何反思徽学研究?伴随着徽州的行政区划变迁,徽商兴起是以独特的徽州自然与人文地理作为基础。徽商生存机制主要表现在:经商是徽人在客观环境中的生存选择;以商养士,以士促商;产生大量的徽商买办与传统士绅;以居家型徽州女子作"牺牲"等。徽商的影视再现是徽州文化的现代重构。对徽学研究进行反思:第一,徽学研究离不开徽州文书的深度搜集和整理;第二,择取重点,以小见大,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脉络和规律;第三,提倡多学科性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7.
香港百年历史的反顾●何锡毅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败,清王朝统治腐朽,而此时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崛起并对外进行侵略。英国资本主义用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了三个关于香港的不平等条约,侵占了中国的领土——东方之珠香港。此后中国人民为反对英国...  相似文献   

18.
安徽徽州古为新安是大郡名州,艳称“东南邹鲁”,辖歙县、休宁、祁门、黟县、绩溪和婺源。古徽州山明水秀,钟灵毓秀;商业发达,富甲天下;文风昌盛,人才辈出;建筑艺术,名播宇内。在中国传统的建筑中,晋派建筑和徽派建筑,分别代表着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两大建筑艺术。古宅、古坊、古祠为徽州古建“三绝”,集中了徽派建筑艺术的特色,浸润着徽州浓郁的风土习俗,也体现了徽州文化的某些独特的意蕴。一、村落 清代方志家赵吉士说,“新安有数十种风俗胜于他邑:千年之冢,不动一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谱系,丝毫不紊;主仆之严,数十世不改,而宵小不…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经济发展史上,最让人困惑同时也最令人亢奋的现复_就平明清时知祖富的顺起与勃兴。徽州多山,“其险阻四塞几类蜀之剑阁”,奇怪的是它竟以其一隅山地,人不过百万,而至于国内“它室之称雄者,江南推新安(徽州旧称),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银有至百万者,其它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徽商可谓中国封建社会中晚期,唯一能与财力雄厚的晋商中分秋色,双雄并进的商贾大邦。这种现象,即使将其放入世界各国商邦发展中考察,也是一个特例。以致,以徽州历史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徽学”,与“敦煌学”。“藏学”并列为中国…  相似文献   

20.
晚清政府为应对日益加重的财政负担,将传统以田赋为主的税收逐渐改为以工商税为主,税收制度和税收性质发生明显改变,对徽州茶叶贸易产生较大影响。清政府为解决军饷而创设的厘金等税收制度,既有国家规定的征税数额,同时也包括地方官员在此基础上长期形成的陋规溢收,导致苛捐杂税名目繁多。至民国时期仍然如此。茶商对商业会馆、善堂等自愿捐输的慈善行为,逐渐演变为官方强制性的任务;基层繁杂的行政运作体制,使得茶商在寻求正式规范中的官府行政资源解决商业纠纷时,既耗费金钱又耽延时日,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业贸易的进程,也是影响近代徽州茶叶贸易乃至中国商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