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法律的目的在于平衡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当下具有竞争性的广大国有企业进行民营化改制,出现了淡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倾向,因而如何衡平国企社会责任与其自身利益之间的关系就成了理论界和实务界不可回避的焦点话题。国有企业代表的是国家利益即社会整体利益,国企改制应以社会整体主义观念来反思和解读存在的问题,坚持企业利益和社会责任衡平基础之上的社会本位理念,排出国企民营化的负面影响,促进国企社会责任法治化的进程,实现国有企业改制中的社会责任与企业利益的衡平。  相似文献   

2.
国有财产的范围应与国家承担的职能相适应,社会和个人有能力从事的行为不应纳入国家职能之列,小政府、大社会是理想的国家模式;国企改制要本着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在非要害领域,放开民营,推进私有化进程;国企改制中要充分重视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的作用,“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双管齐下,依法行政是对政府参与国企改制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所谓国企改制就是改传统国企单一全民所有制的工厂制为混合所有制的现代企业制度。其实质就是改革企业的产权制度,将企业塑造成为产权多元化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充满活力的微观经济组织。本课题通过对国企改制成本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国企改制成本组成和控制对策,为深化国企产权制度改革提供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社会科学论坛》2005,(2):121-127
所谓国企改制就是改传统国企单一全民所有制的工厂制为混合所有制的现代企业制度.其实质就是改革企业的产权制度,将企业塑造成为产权多元化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充满活力的微观经济组织.本课题通过对国企改制成本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国企改制成本组成和控制对策,为深化国企产权制度改革提供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企业改制面临三大约束 :政府怕增加改革成本、经理怕失去企业控制权、职工怕失去工作岗位。满足这三个约束条件的企业改制方案必然带来改制后企业公司治理的严重缺陷 ,从而影响企业改制后的健康发展 ,最终还得由政府承担相应责任。因此 ,应通过规范政府行为 ,提高政府支付改革成本的能力 ,从而改变约束条件 ,进而改变企业改制方式 ,以尽可能避免改制企业的公司治理缺陷。还应该规范企业与政府、职工、银行之间的关系 ,发挥职工和银行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完善改制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6.
从国企税收负担的角度,对有不同行政级别的国企政治关联与税负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由于对国企有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和激励经济发展、保障财政收入等要求,国企政治关联同时存在政治权利和政治成本两种效应。对省及以上级别国企,国企政治关联主要存在"政治权利效应"。对省以下级别国企,国企政治关联主要存在"政治成本效应"。  相似文献   

7.
社会成本社会共担———为国有企业解困的新思路周克庸长期以来,国企以缴纳超额利税,安排非必需人员就业,赡养退休人员养老,“办社会”,充当政策工具等形式,以牺牲自身效益和利益为代价,从多方面承担了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社会成本,这乃是国企陷入困境的重要原...  相似文献   

8.
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有利于其生存环境的改善和形象的提升,有利于合作社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的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社会责任给合作社带来的利润、效益、财富、收入等的增长称之为CSR内部效应,是合作社承担社会责任行为带给自身的价值提升。CSR是合作社经济行为的内生需求,由于合作社承担社会责任会产生成本,受成本因素的影响,承担社会责任要转换成合作社的经营行为,纳入合作社的战略管理,还需要在外部因素的刺激下产生,并通过建立CSR推进机制以形成外部效应才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政府承担社会道德责任的具体指向和作用方式,可以将政府承担的社会道德责任分为消极社会道德责任、弱意义的积极社会道德责任和强意义的积极社会道德责任三类.政府在具体承担社会道德责任时存在着某种"词典式"的优先秩序:消极社会道德责任优先于积极社会道德责任,弱意义的积极社会道德责任优先于强意义的积极社会道德责任.具体来说,就是政府在承担社会道德责任时,首先应做到不能破坏社会的道德秩序和践踏社会的道德规范与准则;其次应满足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和社会良好的道德秩序,在尊重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基础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最后,在满足前两个要求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道德共同体,改进社会道德秩序,培养个人德性,提升个人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0.
论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大势所趋,中国的民营企业亦不例外。民营企业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不仅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增进社会福利,而且也有助于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管企业的规模大小、实力高低,企业在占有资源、创造价值的同时,自觉承担起必要和更多的社会责任,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为鼓励和激发民营企业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政府应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