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5 毫秒
1.
据苏联《亚非民族》1986年第一期报道,1985年5月,苏联学术界为纪念波塔宁诞辰一百五十周年,在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历史语文哲学研究所召开了题为“西伯利亚及毗邻地区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学术报告会。来自全苏三十二个城市的一百三十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波塔宁一生致力于西伯利亚考古和民族学研究,同时也涉猎蒙古和中国北方民俗研究。他曾到过中央亚和中国的一些地区进行考察,并且是第一个到过西藏边缘地区的俄国学者,他对该地区的民族文化作过描述。  相似文献   

2.
波塔宁(1835—1920)与波塔宁娜(1843—1893)夫妇是俄国著名的考察家。生前曾数次到中国西北地区考察。1883年他们经海路绕道欧洲,经由北京、五台山到兰州、西宁,开始了对安多藏区的考察。 1885年5月波塔宁来到了拉卜楞寺。由于他们持有西宁办事大臣的书信,所以受到了嘉木样三世及喇嘛们的欢迎,他们参观了嘉木样的昂欠,拜访了嘉木样本人。之后去了松潘,又绕道陇南来到兰州,二次到西  相似文献   

3.
19世纪至30世纪初,布里亚特的文化启蒙人物经常注意收集中央亚民族的中世纪书面文献,其中包括蒙古人和藏人的作品。第一位布里亚特学者道尔吉·班扎罗犬(1822—1855年)曾于1847年在彼得堡编纂了亚洲博物馆藏东方抄本及刊本目录(见班扎罗夫的《文选》,莫斯科,1955年)。为开展蒙文和藏文书面史料收集工作做出重人员献的学者有俄国著名东方学家A.M.奥登堡、A.M.波兹德涅耶夫。而布里亚特的著名收集活动家有Γ.Ц.齐比科夫(1873—1930年)、Ц.Ж.扎木察朗诺(1880—1637年)、Б.Б.巴拉丁(1878—1637年)。受俄国地理协会的派遣,齐比科夫1899—1902年曾赴西藏旅行考察,带回333卷藏文刊本。1905年他又赴中国为设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威)的东方研究所收集蒙文和藏文刊  相似文献   

4.
谢尔盖.尤里耶维奇.维特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罗斯帝国重要的政治家、改革家和外交家。他所推行的远东外交政策对晚清以来的中俄关系史、东北边疆史、乃至于东北亚国际关系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上半叶的西北少数民族研究是伴随着近代西北边疆研究的第二次高潮展开的.从近代西北边疆研究的第二次高潮、陕甘宁边区的民族研究、西北回族伊斯兰教的历史文化研究、西北藏族研究、新疆少数民族研究五个层面,对20世纪上半叶的西北少数民族研究状况、成果和特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认为,这一时期开展的研究,是西北少数民族研究的第一个繁荣期,成绩卓著,影响深远,为20世纪中期以后的西北少数民族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19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沙皇俄国利用中国东北边疆人烟稀少的空虚形势,鲸吞我国大片领土,并且继续执行其侵略政策。面对东北边疆的严重危机,清政府开始实行移民以充实边疆的政策。清政府移民实边政策的实行,尤其是在深化阶段的种种措施,使以往东北边疆人烟稀少、空虚荒凉的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对抵制外患、巩固边疆安全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东北移民实边的实践,对如何治理中国广大的边疆地区、保障其稳定与安全,仍将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1939年夏,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发起了一场旨在服务边疆的社会运动,即边疆服务运动.同年12月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部成立.随之设置了川西、西康和云南服务区,从教育、卫生、生计、传道等方面推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作.<边疆服务>是边疆服务部的机关刊物,也是20世纪40年代唯一一份以边疆服务为目的边事刊物.创刊于1943年4月,至1950年6月停刊,跨8年之久.它扩大了边疆服务运动的影响,且有利于西南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本文论述<边疆服务>的创办及内容、出版发行及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作为"华西学派"早期重点人物和华西边疆学会创办者之-,传教士叶长青(J.H.Edgar)在20世纪初至30年代在华西康藏地区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对康区及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宗教进行了开创性地比较研究.叶长青考察了康藏地区的白石,研究了波斯文明对苯教的影响,并从佛教真言出发,分析了藏传佛教与摩尼教的关系.他的研究对华西边疆宗教研究的开创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是中国社会制度发生急剧变迁的世纪,先后在20年代、40年代以及80年代发生的社会制度变革,深刻地影响到现代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尽管1911年中华民国的建立,结束了几千年来中国封建帝制的统治,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延续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制度根基.  相似文献   

10.
新亚细亚学会与《新亚细亚》月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以致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中国边疆危机达到了顶峰。新亚细亚学会就是当时成立的边疆研究团体,其发行《新亚细亚》月刊,组织边疆考察团,出版边疆研究丛书等,为研究边疆做出了很多积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中德文化差异比较—从中德称呼语的不同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比较汉语和德语中对称呼语的不同定义以及两个文化群体对家庭称呼语,泛亲属称呼及家庭称呼语社会化的不同运用出发,并通过研究与此相关的社会现象,探讨其根源文化的差异.而这种文化的差异又是和教育传统的差异紧密相连的.文章指出,在研究跨文化交际的今天,只有扬长避短,找到两国教育的正确融合点才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清代江西溺女风俗中的"奢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奢嫁之风是清代江西社会奢靡风气的一种表现,也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商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嫁资越昂贵;同时,在传统社会中,嫁妆是女儿在诸子平均析产方式下间接参与娘家财产分配的最常用的方式,因而富裕人家为了防止女儿分割财产,更愿意采取溺女这种方式来维持他们原有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奢嫁"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富裕阶层溺女的主要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代历史研究中,教案史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而地区性教案的研究又是近代中国教案研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内蒙古地区因其在清朝独特的地位和清政府对此地区有别于内地的管理方式,其教案的发生又有其特殊性,因此对于内蒙古地区教案研究将更具典型意义。通过对内蒙古地区教案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希望以此为基础为日后内蒙古地区教案问题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对佛山市道路交通事故作了综合性的比较,分析了交通事故的成因和分布特征,指出了佛山市交通安全极需进行综合治理.借鉴交通安全取得卓著成效的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佛山市的实际.提出了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语境中的法律信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认为信任、信赖、信仰的含义不同,生成机制也有差异。中国语境中的法律信仰,其实质是指对实证法的信任与信赖。熟悉是信任的基础,法律内容和过程的公正只是法律获得信任的要件之一,移植而来的西式实证法只有实现与社会通行道德、文化传统的有效对接,才能获得民众的理解与支持。民众对法律的感情更多地来源于生活经验。应更多地普及权利意识以防法律仅仅成为“治术”。同时,法律必须提高效率,效率是实现信任到信赖有机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研究英语学习者语言材料的输出有助于认清跨语言写作中汉语迁移的性质和特征,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在英汉主语的语言表征差异比较大的结构中,可以通过话题化帮助学生理解跨语言写作中英汉主语和主题差异及其语言表征。  相似文献   

17.
汉语棱镜中,总有一些语言事实折射出支配关系意义。从中国文化的角度看,支配关系意义作为一种文化意义存在汉语中。汉语支配关系意义的形成根源于汉民族价值观和思维特征以及民族心理等文化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
依情感互融标准,《松陵集》唱和诗作可分成四类:具深情者;具温情者;情不足者;无情者。从内容上看,《松陵集》唱作与和作以趋同为主的关系有三种:承接与照应;互补与回避;开拓与延展。以歧异为主的关系也有三种:切入角度相异;执守观点不同;和作翻新原唱。《松陵集》以次韵为特色,酬唱诗作沿不用韵→用韵→次韵的顺序,趋同的程度加深。  相似文献   

19.
在《恋爱中的女人》中,劳伦斯塑造了三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古娟、赫米恩、厄秀拉。她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作者的价值取向:他赞美完整的人,而不是被产业主义、机械的爱情或僵死的现代知识扯得粉碎的人。  相似文献   

20.
197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文学中出现的政治诗、政治小说,以反政府、反体制著称,它们是被压迫者的心声,是弱势阶层的代言人,具有强烈的在野的反叛性格。政治小说有一类是以政治诉求作为主要目标的,另一类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只是基于作者感时忧国的精神去写政治斗争。1990年代以来,"台湾意识"成了知识分子热烈讨论的话题,随着其本土论述的加强,台湾文学的创作也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潮流。台语文学不仅有学术层面的问题,而且还牵涉到族群和国家的认同。一些分离主义者,在"多语言文学"的遮掩下,把原本属于汉语方言的台语膨胀为独立的"民族语言",这是在有意制造北京话与台语的对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